描写大自然景物的诗句

时间:2020-11-25 15:32:02 诗句 我要投稿

描写大自然景物的诗句

  如果说大自然是一幅画,那么再好的笔墨也无法描绘它随处可见的'绚丽。如果说大自然是一首诗,那么再美的言语也无法说清它带给我的乐趣。下面就一起看看古人描写大自然景物的诗句把。

描写大自然景物的诗句

  描写大自然景物的诗句篇一: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7、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0、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1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1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语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7、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9、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0、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2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22、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绝句》

  2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2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5、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2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7、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30、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词篇二:

  1、《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语不须归。

  3、《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6、《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