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二代的出路在何方散文

时间:2020-08-03 13:13:01 散文 我要投稿

农二代的出路在何方散文

  20xx.3.24在“新诗部落”发表诗歌《农二代的出路在何方》。如今,又重提。缘于诗歌的表达不够,故重写,同题异裁。这样,让心情得到彻底的缓解,完成一桩有完没完的心事。

农二代的出路在何方散文

  写这组诗歌当时的心情是很沉闷的,也很压抑的。

  因为我看见了一群人群,穿梭于城乡之间,算是一种漂泊。也看见了种种的不幸,却无能为力。仿佛如叶圣陶先生的《稻草人》的命运一样的沉痛。与现实的碰撞,需要思考,需要一种积极思想。然而,沉思了。

  进城外来工,改革开放不久蜂拥而来。今时今日,大部分体弱年老了,如退潮般回到家乡。而他们的儿女呢?大部分无法改变他们父母一样的命运,依然进城打工。自然地成为“农二代”。当时进城的,也有一小部分的人,富了。如今,也渐渐老了。可幸的是,他们在城里安家了,事业有成了。他们的儿女也成了“富二代”。

  这二代的人啊!不在一条起跑线上了,他们的命运将来怎样?无法想象。不过,我的思维,更倾向穷二代。或许,我也是穷二代的缘故吧。心中带着感慨,写下诗歌《农二代的出路在何方》一首:

  富二代。羡慕的名词,开的比父母的轿车更昂贵

  农二代。辛酸的名词,穿的和父母的工衣一样

  羡慕的名词哦!都在城里疯了,常闹得夜无法入眠

  辛酸的名词啊!在城里凝望一片不太蓝的天,在寻找星星点灯

  一切归于平静后,谁还谁出路?

  农二代的出路又在何方……

  “富二代”和“农二代”便成了当今社会流行的口头蝉。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的社会,最现实不过的事情了。目睹着一种鲜明的对比,能不引起反思吗?你看,富二代,由于家庭环境好,有着昂贵的消费品,穿街过市,出入高档的消费场所,挥金如水。思想狂野,过着奢侈的生活。而农二代呢?在城里打工,规规矩矩地上下班,在劳累之余,还在牵挂着远方留守老人和小孩。肉和魂都在煎熬着。是一种无奈。是一种隐隐的痛。与富二代相比,更显痛苦。你看,他们躲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哭泣。不,是心在滴血。他们,看到的天空是灰色的。在城市里的天空,早被污染了。他们的心,也被污染了,所以“在城里凝望一片不太蓝的天”。然而,又不失去信心,因为有一份责任在肩。但又何妨呢?在人来人往的城市里,在异乡人大杂居的城市里,谁理解谁?其实,都是一些“天涯沦落人”。谁都不能给谁一些安慰。“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啥办呀?在冥冥之中思索。夜深人静,无法入眠。思想在挣扎,在寻找。看见天边远远的星星,一眨一眨的,虽然不是很明朗,但是一种亲切,是一种希望。也不失一种启发。

  一场肉和灵魂的折腾,终于归于平静。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思考。是谁欠了谁的吗?谁需要还谁出路吗?现实中,没有谁欠谁的,也没有谁要还给谁。那是什么呢?为什么农二代找不到出口的方向?农二代的出路又在何方?大概是农二代的思想和观念问题吧!虽然没有说出来,但隐藏着一种比痛更痛的痛,痛不出来的痛!

  那么,我带着一种沉痛的心情,来写写打工者的生活。打工中的管理者的场面。诗歌《被凶的角色》:

  呵呵!凶得像疯了的管理者

  骨子里却是软绵绵的(背后倾吐了苦水)

  有一种无奈,也叫无奈(今天不凶人,明天被人凶)

  多像游戏的潜规则啊

  其实,打工者(普工和管理者)

  都在表演着,被凶的角色

  打工的管理人员,很多人不理解,貌似轻松,实为心里承受很大的压力。他们在夹缝中生长。他们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普通的员工以为做了管理的就了不起了,凶神恶煞的。那是表面看到的哦!其实,谁人理解管理者的压力?上有老总的指令,服从重于泰山,义不容辞。在工作中,他们对下属的要求严格了些。普通员工的埋怨连天。谁知道为什么凶?那是一种无奈。稍有放松管理员工而疏忽,有可能造出一大批不良产品,有可能导致一连串的损失,更严重的可能导致整个公司灭顶之灾——破产。所以放松不得。所以他们的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小的错。这种压力,这种无形的压力,普通的员工是很难理解的,因为他们身不在其中。他们的苦衷,总会在知心朋友面前慢慢释放,倾吐苦水,算是一种减压吧。其实,凶不是他们的本性,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别人不理解的无奈。

  谁管理,谁出问题,拿谁示问!这是管理人员的'潜规则。其实,员工和管理者的命运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谁也不见好到哪里去?只不过分工不同,待遇不同,压力不同而已。都在表演着被凶的角色。

  而普通的员工呢?又是另一种场面:《加班》:

  窗外的月光,星光可以自由地行走

  屋内的灯光,只能在屋里留守

  灯光,尽管很亮,脸色总是苍白的

  不能怪它的错,因为他们的心里充满慌张,一片空白

  他们的幸福在哪里?或许他们早已把这话题折叠在故乡的抽屉里

  如今用潮起潮落的双手,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是一个截取的片段场景。他们在加班。晚上,月光似水,繁星点点。在屋外的气氛是活泼的。星光和月光无拘无束。多么令人羡慕!多么期望像它们一样的自由自在!可是,现实吗?不可能的。屋内的灯光亮着,他们在加班加点,在拼命地生产。灯光留守,实际上就是人留守。他们必须服从,别无选择,更不要说自由。在灯光的照亮下,照出他们的脸色是苍白的。暗示什么呢?暗示他们平日超负荷地劳动,身心受到严重的创伤,很多都营养不良。谁看见了?谁理解了?没有吧。他们在自我安慰,在认命。因为他们找不到头绪,找不到打工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到头?他们没底,他们心慌,他们也空白。

  看到这种景象,心有感叹!他们的幸福在哪里?有太多的不解。隐约中,有一种判断。或许,因为他们大多都来自农村,为了故乡,为了亲人,为了多找些钱回家,为了将来的日子过好些……无奈之中,只能忍受所有的一切。“如今用潮起潮落的双手,装饰了别人的梦”。就不顾那么多了,埋头苦干。这,这是一种敬佩后的痛。

  看到现实是活生生的。自己也是打工者的一员。自己的内心也不好受啊!于是,感叹——《自己就在自己的镜子里》:

  面对着别人的时候

  我知道怎样说

  面对着自己的时候

  却又不知从何处说起

  只知道,自己就在自己的镜子里

  我看到了现实的种种。我能理解别人的苦衷。可是,往往不能理解自己。自己也明白打工的酸甜苦辣。为何也还继续在打工?不解!迷茫!无主!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对着镜子问自己,犯难发愁。

  是不是就这样沉陷呢?在苦思中。偶然,悟出了一个道理:打工不出头。于是,写下一首《“工”字里的哲思》:

  在一个“工”字里

  农二代的思想在开始涌动

  蛹破的裂响,像花开的声音

  落在故乡的“土”地上——长出希望的嫩芽

  从此,掰开束缚,不用再支撑着两根平行线

  从此,可以在黄土地上张开双臂……

  在打工的浪潮中,经历了数个春秋,属于自己的果实有多少?屈指可数。打工,只能勉强地养家糊口而已。无事业可谈,无归宿可感。试问多年以后,这个城市的哪一个角落是属于自己的呢?只有自己最清楚。

  若用出来打工的热情和精神,在家乡的土地上开发和建设,一样会获得成功。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不就是这个道理吗?观念需要改变。仿佛那只蝉脱壳,获得了新生。在故土里长出自己的希望。

  从此,不再为打工所犯难。透视“工”变为“土”字的影子。可以在家乡的土地上大展身手,这才是有生命的希望。

  这是我在打工生涯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这算不算一个时代的特征?这算不算是一个符号?其实,我不在乎。只是一些所思所想而已。写给辛酸的打工者,祝愿一切好起来。也写给善于思考的人们。

  农二代的出路在何方……

【农二代的出路在何方散文】相关文章:

官二代陆游的最早的官场体验03-09

官二代陆游最早的官场体验02-24

杨万里的诗悯农02-20

中班阅读活动:古诗《悯农》08-23

出郊原文及赏析08-16

诗经《出其东门》赏析01-26

韦应物《出还》阅读答案10-31

杨玉环首次出宫07-21

《种出石油》阅读答案10-05

杨万里的诗悯农拼音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