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会一直在的散文

时间:2020-09-08 17:05:06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会一直在的散文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这是一部有关同性恋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17岁的小男孩和一个24岁的男博士之间的恋情。当然,今天我想谈论的不是同性恋的话题,而是关于这个男孩的父母是如何对待孩子性取向的问题。

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会一直在的散文

  现实生活中,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很多家长都会选择责骂、阻止等暴力方式。而影片中,对待自己孩子出现的“生理异常”问题,小男孩的父母对小男孩的行动“不阻止,不责骂“,而是“让孩子去体验和经历”并告诉孩子不管发生什么,自己会一直在。小男孩父母处理这样事情的方式,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对于小男孩的尊重、理解、包容以及最真挚的爱。也许,这是父母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时最应当采取的一种方式吧。

  1

  让孩子去经历和体验

  从一开始小男孩反感男博士,到后来小男孩与男博士产生强烈的情感,小男孩的父母一直都看在眼里。但是,他们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去经历和体验这种美好的情感。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男孩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是个有同性恋取向的人或者叫做双性恋的人。处于青春期的他,内心充满着骚动。影片开始不久,他还幻想着和喜欢他的小女生发生性爱。而且后来他和那个喜欢他的小女孩确实也发生了性关系。这说明,他也喜欢女孩子。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男博士来到小男孩所在的小镇时,小男孩因为男博士的无礼而感到反感。但是,男博士却深受欢迎,特别是深受女孩子们的欢迎。小男孩也因此而嫉妒男博士。到了后来,自己却也被男博士的特质所吸引。后来,他和男博士和解。再后来,他就再也无法抑制自己对男博士的冲动和爱。

  男博士一开始是拒绝的,可是后来男博士也无法控制自己,两个人都选择去面对和经历这段美好的感情。他们恋爱了。两个人一起骑着山地车去了很多地方。两人一起游山玩水,一起聊天谈心,一起体验冲动与激情,一起享受性爱。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然而,两人的情感并没有能够持续,他们最终也没能在一起。男博士离开那天,小男孩去火车站去送他。当男博士登上火车时,小男孩彻底承受不住了。他们在一起经历了那么多的美好时光。但男博士离开了,小男孩无法承受这种离别与伤感,最终选择让自己的母亲来车站接他回去。

  离别后,两人长达一年多的时间没有联系彼此。大约一年半后,男博士突然打电话给小男孩。小男孩问他是不是结婚了。男博士回答他,他已经有了女朋友,而且很快就要结婚了。虽然,小男孩有点伤感,但还是坦然地接受了事实。

  2

  不阻止,也不责备

  从影片的片段和最后的剧情,可以看出,小男孩的父母并非不知道他和男博士到底经历了什么。然而,他们并没有去阻止。男博士离开后,小男孩被妈妈接到家里。这时,爸爸点上烟,和他畅谈了一番。隐隐约约的告知小男孩,他们事实上是知道他和男博士之间发生了的事情。

  小男孩的爸爸说:“或许换做其他父母,我们会责骂你,阻止你,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但是,我们不是这样的父母。”他们选择让小男孩为自己的人生做主。他们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情感,感觉这份情感十分的美好。并且,他的父亲还为小男孩用这样的勇气而感到骄傲。因为,当年的他,也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但是他却犹豫,彷徨,没有勇气去经历和体验,现在留下了遗憾。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没有责骂,没有阻止,让孩子去经历那份美好的情感。他们知道,他和男博士不会有结果。但是,他们还是选择让孩子去体验和经历。他们不怕孩子经历痛苦,因为美好和痛苦同在。体验了美好的情感,身体和心灵就得到了满足,以后不再有遗憾;经历了这段没有结果的爱,痛苦会让男孩自己得到升华,经历了就会成长。

  3

  告诉孩子自己一直都在

  小男孩在男博士离开的那段时间内,很痛苦。但是,经历了这种痛苦,自己成长了,接纳了自己,也接受了男博士要结婚的.事实。他能够顺利走出这段痛苦的时光,和他的父母有太大关系。他们引导孩子走出了痛苦。

  男博士离开后,小男孩的父亲告诉小男孩,如果自己感到很痛苦,也不要尝试去快速抹去痛苦。而是让这种痛苦与美好的回忆同在,面对它,感受它,体验它,并接纳它,让它自然流走。在他看来,“为了快速愈合伤口,我们会将自己弄得伤痕累累”。他还告知小男孩,“如何生活,那是你自己的事情,请记住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只会真正被给予一次”。“对于我们的身体,当我们不再关注它时,它便开始愈合”。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男孩的父亲最后告诉男孩:“请记住,我会一直都在。”也就是说,不管发生什么,作为父母的他们会一直都在身边陪伴他,守护他,支持他,爱他。

  现实中,在孩子犯了错误以后,父母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呢?阻止,责骂,打击。不尊重,更不能理解。然而,这种方式只是在宣泄自己的气愤情绪,表达对孩子的不满,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他们没有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任何的尊重、理解和爱。或许,孩子会因此作出更为偏激的行为。

  那么,以后我们发现孩子存在诸如早恋这样的问题时,是否也可以“不阻止,不责骂”,“让孩子去经历和体验”,并告诉孩子“不管发生什么,爸妈会一直都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