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诗人孟浩然 因惹怒玄宗一生未仕

时间:2020-09-13 12:50:34 孟浩然 我要投稿

布衣诗人孟浩然 因惹怒玄宗一生未仕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穆选选中国的山水田园诗,在经过“五柳先生”陶渊明和“康乐公”谢灵运的发展之后,在盛唐日成熟,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孟浩然与王维历史上并称“王孟”,而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然而诗才纵横的白居易,却一生布衣,从未入仕,故又称孟山人,这在唐代诗人中并不多见。一语惹怒君王心传说王维曾私邀请孟浩然入内署,正好碰到唐玄宗来检查工作,孟浩然惊疑之下躲到床底下。但是王维不敢隐瞒实情,将真实情况告诉皇帝,玄宗命孟浩然出来相见。孟浩然自诵其诗,当读到“不才明主弃”之句时,玄宗听了很不高兴,对孟浩然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你压根就没打算入仕为官,我从来没有想着弃置你于不顾,你如今倒来诬怪我,于是将孟浩然放归阳。无心入仕失良机后来孟浩然漫游吴越,开元二十二年(734),好友韩朝宗任州刺史,与孟浩然相约一同到长安,为他谋求入仕,结果孟浩然不慕荣名,约期到了,竟然放了韩朝宗的鸽子。到了开元二十五年,“诗人宰相”张九龄任荆州长史,将孟浩然招致幕府希望起用,结果没几天孟浩然又重返故居。几次很好的就业良机,孟浩然宁愿纵情山水,也不想“为五斗米折腰”,还真有点“五柳先生”的影子。孟浩然生在盛唐,像其他文人士子一样,早年也曾志存高远,希望有一番建树,但政治上困顿失意,后来终于无心为官, 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

  隐逸田园成妙章

  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王孟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其中王维的成就最高,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能将绘画的原理与技巧灵活的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隐居本是那时代普遍的倾向,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至多也只是点暂时的调剂,或过期的.赔偿,在孟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在构成这事实的复杂因素中家乡的历史地理背景,或许是很重要的一点。

  百世流芳田园梦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中国历史进入唐代,纵横阖的大唐气象让更多的人读书人,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进入仕途,一展抱负,甚至去边间建功立业成为入仕的一条捷径,所有才有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感慨。但是,孟浩然一生未仕,这在唐代是人群中是不多见的,而他与王维开拓的田园诗派却是多少诗人墨客永远无法企及的。

【布衣诗人孟浩然 因惹怒玄宗一生未仕】相关文章:

孟浩然因诗不仕的民间故事07-13

揭秘玄宗因何忘情夺爱? 最终改变杨玉环的命运05-09

玄宗多情,杨贵妃娇媚10-23

因喝酒而误前程的唐朝诗人孟浩然11-12

诗人孟浩然名言07-29

诗人孟浩然的名言07-06

诗人孟浩然-隐者自怡悦11-13

王维孟浩然山水诗人11-03

诗人孟浩然的生平经历11-02

诗人孟浩然的诗歌成就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