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鉴赏分析

时间:2022-09-22 10:57:33 李商隐 我要投稿

李商隐诗鉴赏分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诗鉴赏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李商隐诗鉴赏分析 1

  《锦瑟》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对于本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我们认为是诗人晚年回顾过去、自述感伤的作品。诗的内容跟作者以往的梦想或爱情有关,寄托了作者的凄清幽怨之情。

  《马嵬(其二)》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以“马嵬事变”中唐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死的事件为题,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1.《锦瑟》中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 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锦瑟》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作者借这些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案 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

  (1)庄周梦蝶,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2)望帝化鹃,诗人借此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有过殷切的思念。

  (3)南海鲛人,诗人借此说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只是满眼的泪水。

  (4)蓝田玉生烟,诗人借此表示美好愿望如蓝田之烟云,可望而不可即。

  3.《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为题,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答案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4.《锦瑟》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何理解《锦瑟》的意境?

  答案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首联起兴,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旨,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第二、三两联,诗人非常委婉地表达了追忆的内容。“庄生晓梦迷蝴蝶”,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望帝春心托杜鹃”,更生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颔联说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这里可能是指佳人红颜命薄,也可能是指诗人才命。尾联以感叹作结,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感情”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但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5.《马嵬》(其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理解说明。

  答案 对比。

  (1)虚与实的对比。首联两句中,唐玄宗听术士说在海外仙山上寻访到了杨贵妃是“虚”,二人当初盟誓“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而未可知,也是“虚”,而实际情况是“徒闻”音讯,“此生休”。李商隐将传说与现实、愿望与现实作对比,在对比中回顾历史,观照历史,凸显现实的失落和凄凉。

  (2)治与乱的对比。①颔联“宵柝”对“晓筹”,“空闻”对“无复”,两种不同的声音在不同的空间形成对比;②颈联“六军同驻马”对“七夕笑牵牛”,“此日”对“当时”,两种不同的情景在不同的时间形成对比。两处对比突出了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3)尊与卑的对比。尾联通过天子和平民天壤之别的对比,在冷峻的反问中暗含指责与叹惋。

  通篇对比手法的运用,笔锋犀利,议论深刻,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索,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有力地指斥了他的荒淫误国。

  6.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答案 这首诗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

  (1)首联从“海外”说起,用“徒闻”二字讽刺了唐玄宗的痴心妄想。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2)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

  (3)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诗鉴赏分析 2

  《霜月》原文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鉴赏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化工。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读了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这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人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着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经得起寒冷的考验啊!

  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诗里是作为霜和月的象征的。这样,诗人所描绘的就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当然不能肯定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诗人隐以自喻;或者说,它另有所实指。诗中寓情寄兴,是不会如此狭隘的。王夫之说得好:“兴在有意无意之间。”(《姜斋诗话》)倘若刻舟求剑,理解得过于窒实,反而会缩小它的意义,降低它的美学价值。

  范元实云:“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他引了《筹笔驿》、《马嵬》等篇来说明。(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五引《诗眼》)其实,不仅咏史诗以及叙志述怀之作是如此,在更多的即景寄兴的小诗里,同样可以见出李商隐的“高情远意”。叶燮是看到了这点的,所以他特别指出李商隐的七言绝句,“寄托深而措辞婉”(《原诗》外编下)。于此诗,也可见其一斑。

  这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一点值得注意: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秋深了,树枝上已听不到聒耳的蝉鸣,辽阔的长空里,时时传来雁阵惊寒之声。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楼独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初闻征雁已无蝉”二句,是实写环境背景。这环境是美妙想象的摇篮,它会唤起人们脱俗离尘的意念。正是在这个摇篮里,诗人的灵府飞进月地云阶的神话世界中去了。后两句想象中的意境,是从前两句生发出来的。

  《霜月》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诗鉴赏分析 3

  《瑶池》

  唐代: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译文

  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

  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

  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

  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注释

  瑶池阿母:《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黄竹歌声:《穆天子传》卷五:“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

  八骏: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可日行三万里。《列子》、《穆天子传》等记载不一。

  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满,传说他曾周游天下。

  此诗讽刺求仙之虚妄。首句写西王母倚窗伫望,候穆王而不至。次句借黄竹歌声暗示穆王已死。三四句则写西王母因穆王不来而心生疑问。斥神仙而以神仙(王母)的口气写出,句句对比,以见长生之虚妄,求仙之荒诞。《李义山诗集笺注》引程梦星曰:“此追叹武宗之崩也。武宗好仙,又好游猎,又宠王才人。此诗熔铸其事而出之,只用穆王一事,足概武宗三端。用思最深,措辞最巧。”

  赏析

  晚唐迷信神仙之风极盛,统治者尤最,好几个皇帝因服丹药妄求长生而丧命。这首诗是借周穆王西游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话,加以生发,讥刺皇帝求仙的虚妄。全诗虚构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来,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节,显示了求仙妄想与死亡不可避免的对立。诗人不作正面议论,而却以西王母心中的疑问作诘。构思巧妙,用心良苦,讽刺辛竦,韵味无穷。

【李商隐诗鉴赏分析】相关文章:

李商隐诗鉴赏10-18

李商隐《骄儿诗》诗歌鉴赏12-01

《蝉》李商隐全诗鉴赏09-15

蝉·李商隐全诗鉴赏08-31

李商隐诗《风雨》原文鉴赏09-21

《骄儿诗》李商隐唐诗鉴赏11-17

李商隐《曲江》全诗鉴赏10-31

《泪》李商隐全诗鉴赏10-23

李商隐诗两首鉴赏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