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雅称别号及其由来

时间:2022-09-27 05:46:21 李清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清照的雅称别号及其由来

  一代词人李清照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雅称别号,比如易安居士、藕花之神、婉约宗主、李三瘦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李清照的雅称别号及其由来,欢迎阅读!

李清照的雅称别号及其由来

  李清照的雅称别号及其由来溯源

  1.易安居士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兼散文作家;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好写文章。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俩情投意合,如胶似漆,感情笃深,“夫如擅朋友之胜”,常投诗报词,时相唱和。而且,两人均喜欢收集金石,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家。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兵攻破北宋都成汴京,徽、钦父子二皇帝连同3000余赵氏宗族同时被俘,北宋亡;在外勤王的康王赵构成漏网之鱼而得以仓皇南逃建立南宋,是为高宗。建炎元年,金兵渡过黄河,面对金兵,李清照只好和丈夫分别渡淮南奔。在混乱的局势中,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但他在赴任途中中暑染病,死于建康(今南京)。夫妻二人收藏的金石字画也都流失,李清照只身奔波于临安(今杭州)、越州(今绍兴)、台州和金华一带,饱尝了国破家亡的凄苦生活。后来,她随胞弟迁到了陪都临安,才定居下来。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南逃颠沛和流离失所,备受逃亡之苦中又使李清照经历丈夫去世和他们苦心收藏的珍贵金石书画散失殆尽,在一次次打击面前,她盼望局势平稳、生活安定。因仰慕陶渊明,取其《归去来兮辞》一文中的“审容膝之易安”而自号为“易安居士”, 并为自己的住处题名为“易安室”,故人又称她为李易安,后人把她独具一格的词体称作“易安体”。

  易安:易天下乱为安定,不久是思安。这个号很有水平!

  2. 婉约宗主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李清照曾作《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她的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如《一剪梅》下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她在连遭国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词章更为深沉感人。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比如那首著名的《声声慢》。在南渡之初,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文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由此构成了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明人徐士俊说到: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清人王士禛言到: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编者注:幼安即为南宋词人辛弃疾)。

  李清照后被尊为婉约宗主,她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3. 藕花之神

  “藕”即“偶”也!李清照在少女时代就有《如梦令》中的“误入藕花深处”词句。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是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相思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即使不带有狎玩欣赏的心理,也未免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女性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别有风致,如今日仍在传送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上片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字眼,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下片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深思挚爱之情,缠绵感人。全词轻柔自然,歇拍三句尤为行家称赏。伊士珍《瑯嬛记》: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王灼《碧鸡漫志》:易安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李清照曾被尊为藕花之神。自清代起,就将李清照封为藕神以祭祀。位于济南大明湖畔的藕神祠内有新旧两副对联。新的对联上写的是:是也非耶,水中仙子荷花影;归去来兮,宋代词宗才女魂。旧的对联上写的是: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

  4.李三瘦

  所谓“三瘦”,是指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词,来形容花容人貌,并创造了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动人词句:

  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清代文人陈廷焯评价为“婉转曲折,煞是妙绝”;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称“‘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较病酒悲秋为尤苦。”

  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清代文人黄蓼园在《寥园词选》中说:“‘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据说,李清照写好《醉花阴》一词后,寄给了两地分居的丈夫赵明诚,“明诚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便3天3夜闭门写作,得15阕,与李清照的词混在一起请友人陆德夫赏鉴。德夫把玩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阿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 

  李清照一生经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生平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由于家庭的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期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扩展:李清照名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英雄永远是英雄,不会因为任何不利的条件而改变。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五陵春》

  时过境迁,万事皆休,想说还没说呢,眼泪就流下来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 彷徨、无助、寂寞、无聊、无望。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

  与其作无可奈何的怀乡之想,不如依旧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不要辜负了这眼前盛开的菊花。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如梦令》 岁月无情,自然依旧春来秋往,相思的苦令人无限忧伤,相思苦一种,闲愁的是俩人。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我的愁苦相思重啊,小船都载不动。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相思的苦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愁闷的思绪又涌上了心头。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西风吹卷起珠帘,是一个面容瘦削不堪的我。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蝉在鸣叫,看到绿绿的树叶中小小的花朵,唉,花无百日红,叶有一时绿啊。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近来我这样消瘦,并不是因为喝了过量的酒,也不是因为悲秋,而是相思的人儿瘦。

【李清照的雅称别号及其由来】相关文章:

李清照的生平08-15

李清照的词精选11-10

李清照的简介01-20

李清照与辛弃疾08-30

李清照的情诗07-27

经典李清照诗词02-06

忆秦娥李清照08-17

李清照的诗10-25

李清照的诗词精选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