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课文解读

时间:2022-10-25 14:25:20 课文大全 我要投稿

《丑小鸭》课文解读

  《丑小鸭》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843年。这本书写了一只天鹅蛋在鸭群中破壳后,因相貌怪异,被鸭群鄙弃,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长成了白天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丑小鸭》课文解读,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课文解读

  安徒生的《丑小鸭》作为200年来最经典的童话之一,这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丑小鸭虽然是一只天鹅,因为自身的长相太丑,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是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他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唐池子说:“任何人都不可能生来就完美,在他的人生中就需要有一个天鹅的梦想。”今天,我们再一次读这部经典,“天鹅的梦想”不正是作家对平等和尊严的追求吗?

  丑小鸭这一形象融入了作者深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遭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

  传统上我们把这篇童话解读为爱的故事,而如今这个时代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已经融入了金钱、身份等因素,从现实角度让学生理解安徒生的这篇《丑小鸭》就应该具有了新的意义。无疑,安徒生自己是借助这篇自传性质的童话来传达出他对平等和尊严的追求。当我们一出生,就像丑小鸭带着自己的蛋壳一样具有平等和尊严。在生命的历程中,我们可能无法摆脱可憎的相貌,可能会处处遇阻,可能会感到深刻的孤独,也可能会遭受到种种的压抑和打击,更可能会失去自己的友情和爱情。但是,人的尊严并不是由人的外表、金钱或者其他表面的肤浅的东西决定。

  如果说一开始丑小鸭还是被迫离家流浪,还是不得不逃离野鸭和追逐的猎人,那么当他已经在农家安定下来而仍然不满足,仍然要“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那完全是出于对平等有尊严生活的追求。安徒生借丑小鸭的形象,向读者阐释每个人都有不可以忽略和剥夺的平等和尊严。只有当我们把人的平等和尊严定义为一种无条件的存在,人和人之间的金钱、身份等差别才可能被忽略,社会中的平等才可能真正的实现。正如那只可爱的丑小鸭,尽管它的出生让它自己丧失了生为天鹅的荣耀,但它不忘自己曾经“在一只天鹅蛋里呆过”,应该拥有天鹅的尊贵和美丽,所以它不懈的追求,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获得了平等和尊严。

  这样看来,我们重读《丑小鸭》就应该敬佩丑小鸭对平等和尊严的不懈追求,更应该给予“丑小鸭”尊重和理解。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饥饿,并不是仅仅因为缺少食物,也因为缺少安慰和爱;有很多人寒冷,并不仅仅因为缺少衣服,也因为缺少人的尊严。”他们可能就是所谓的“丑小鸭”,但他们生而具有“天鹅”的本质,我们就应该给他们尊重、理解、关爱,帮助他们还原“天鹅”的美丽和尊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老师给学生们讲到“丑小鸭”的故事,上面的解读可以换一个思路。

  课文原文

  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在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

  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就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鸡公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独,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能找吃的.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

  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的过日子.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空,又惊奇又羡慕。

  天气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地上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看见了,把他带回家。

  一天,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丁香开花了,知道春天来了。他扑扑翅膀,向湖面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白天鹅呀!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作品揭示西方社会的歧视和偏见,而且,这种对“丑小鸭”的种种歧视和欺凌是不公的.,因为他原本是一只天鹅。它反映了某些所谓高尚者的虚荣和冷漠,有着深刻的社会性主题,丑小鸭所遭受的种种歧视、欺凌确实是不公平的。他仅仅因为“太庞大”、“太特别”,而被认为是“丑得厉害“。鸭子们“看不惯他”,赶他,啄他,说:“你这个丑妖怪,但愿猫儿把你抓去才好!”小鸡们也学着鸭子的样儿打他,那个喂鸡鸭的女佣人也是个惯于落井下石的势利眼,常常“用脚踢他”。甚至连猎人的猎狗也不屑把他抓走。鸭妈妈原来把他视为“亲生的孩子”,甚至还夸过他“蛮漂亮”、“挺可爱”呢,但是她受了大家的影响,见风使舵,最后也冷冷地说:“我希望你走远些!”于是,丑小鸭成了一个可怜的弃儿,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

  在现代西方社会,人们讲的是平等、博爱,“大家都是上帝的儿女“。在文明时代,人们讲的是内秀、品行和风度,特别反对种族歧视。可见,这其实反映出西方社会人情的淡薄和社会现实的残酷。通过丑小鸭的遭遇和命运,我们看到的首先是上层贵族腐朽的血统观念的荒唐可笑,羡慕虚荣、推崇浮饰物欲的生活方式的滑稽无聊。你看那只肥胖的老母鸭仅仅是因为有西班牙血统,便成了“这儿最有声望的人物”。那只锥吐穗鸡因为“一生下来脚上就有距”,便得意非凡,。自以为是一个皇帝”,不可一世,气势汹汹,到处胡作非为。这样的描写其次显示出上流社会的迂腐的世俗观念和狭隘的偏见。

  丑小鸭是有理由自卑的。他的出生便饱受了“难产”折磨:他把她的母亲“累坏了”。这是否便已种下了不幸的祸根。他本是一枚天鹅蛋,不幸落到了鸭窝里,由于不合鸭子的规矩,所以被视为异类、怪物。对此,幼小的丑小鸭别无选择,只能自卑。他是一个儿童的象征,尚无进行理性思辩的能力,人家说他丑,他便感到丑,于是,他深深地自卑了。

  如果没有母鸭妈妈的庇护,没有众鸭兄弟姐妹的帮助,被视为低贱的异类,被冷落,被歧视,饱受鸭啄、鸡打,焉知丑小鸭在幼时不会被饿死,或者被女佣人踢死?然而丑小鸭“飞过篱笆逃走了”。他来到了野鸭乐园,目睹一场屠杀后又逃到农家小屋,在那里聆听了母鸡长篇大论的教训后,在拒绝了学习下蛋或者“发出咪咪的叫声”后,开始意识到“他们不了解我”,进而明确地作出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选择:”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上去好。”他离开可以维持温饱的农家小屋,独自漂泊在深秋的原野,熬过整个漫长的冬天,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振翘起飞,来到天鹅聚集的花园,这时他才明确地知道了:他是美丽的鸟儿中最美丽的一只。在这之前,他从不知道自己原来属于这里。

  重新认识了丑小鸭的成长史之后,读者会发现:丑小鸭要变成天鹅,除了必须从天鹅蛋里爬出来之外,还需要有顽强的生命力,对“新鲜空气和太阳光”的热爱,对美丽生命状态(天鹅)的由衷渴望,这一切支撑他度过了漫长的青涩岁月,直到发现自己本来就是一只天鹅。

  《丑小鸭》历来被认为是安徒生的自传,大师通过这个童话表现的是自己的人生历程。在安徒生生命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除了他本人的天赋才能之外,还有“恒久的梦想”和“始终不屈地奋斗”。可以说,表现一个拥有梦想、不懈追求的顽强生命自我发现、自我实现的过程,正是《丑小鸭》文本之要义所在。

  艺术特色

  作者以极富感情色彩的语言把丑小鸭的经历描写得令人关注和同情。丑小鸭长得太丑了,所有的鸡、鸭都嘲笑他,排挤他,连他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欺侮他,看不起他,最后连自己的妈妈也不得不劝他走远些。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他被迫离家流浪,几经风险。在野鸭群中,他“尽可能对大家恭恭敬敬地行礼”,“只希望人家准许他躺在芦苇里面”,没有任何更多的企求。雁对他虽然不错,但不料被猎人打死。丑小鸭死里逃生,来到一间农家小屋。他忍气吞声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不断受到鸡和猫的奚落排挤。最后他不堪忍受,独自来到他心驰神往的大自然当中。秋天到了,丑小鸭看到一群南飞的幸福的天鹅,从此他再也无法忘记这些美丽的鸟儿。冬天到了,天是那么冷,丑小鸭几乎被冻死在冰冷的湖边。又是一个美丽的春天,他又看到了那些美丽的鸟儿。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丑小鸭抑制不住内心的向往,决定不顾生死飞向美丽的天鹅。然而,这时水中映出的不再是那丑陋的灰色鸭子,而是一只美丽洁白的天鹅。

  作品影响

  这篇童话中,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如果它选择了安逸的生活就不会有见到天鹅群的机会。丑小鸭的故事已经变成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作者简介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4.2~1875.8.4)出生于丹麦富恩岛奥登塞小镇,自幼家贫,父亲是一名鞋匠,母亲是一名洗衣妇。他11岁时父亲逝世,生活更加困顿,14岁时告别家乡到哥本哈根,决心当一个艺术家,然而事与愿违。17岁发表作品《尝试集》,24岁出版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第一版销售一空,原本在饥饿中挣扎的安徒生从此摆脱贫困。1831年,他开始跨越欧洲的旅行,并终其一生都保持了一个旅行者的热情。1835年,安徒生完成了以意大利为背景的《即兴诗人》,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安徒生致力于童话创作,一生创作了《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拇指姑娘》等160多篇童话作品。

【《丑小鸭》课文解读】相关文章:

白杨课文解读11-20

课文《社戏》解读04-15

课文《挑山工》解读12-10

《登高》课文解读12-10

《莫高窟》课文解读12-10

课文《蜡烛》解读12-10

墨梅课文解读12-10

乡愁课文解读10-06

课文离骚解读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