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游泳要注意哪些事项

时间:2023-02-22 10:34:20 秀雯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老年人游泳要注意哪些事项

  游泳能使血液里脂肪酶增加,加速胆固醇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管管壁沉积物的积存,对防止或减轻老年人的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病有良好的作用。下面小编为您带来老年人游泳注意事项!

老年人游泳要注意哪些事项

  老年人游泳要注意哪些事项 篇1

  老年人游泳要注意哪些?

  1、初学游泳的中老年人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在参加游泳锻炼前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体检合格者才能参加这项运动。千万不要冒险。事前要进行体格检查,能否游泳听从医生意见。

  2、老年人在水里时间过长的话容易疲劳而且伤风感冒的几率也比年轻人高上许多倍。长久的泡在水里容易导致风湿骨病、关节炎等疾病的发作。

  3、下水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以免出现抽筋等现象。游泳之前先要做下热身运动这一点对于老年人来说尤其重要。热身运动可以将您的身体打开并调整到准备游泳的状态中去,可以防止您在游泳的时候发生抽筋等异常情况。

  4、初学游泳的中老年人应征得医生的同意,可从夏季开始。夏季的气温、水温都易为中老年人所接受、所适应。开始时,可选择一天中气温较高的时候下水,习惯后,可在早晨游泳。

  5、老年人游泳除非是你长期居住海边对附近的海滩十分的熟悉,否则一定要选择专门的游泳场所去游泳,切莫跑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以免发生意外。一般专门的游泳场所有专门的救生人员,万一发生什么突发情况他们的救护措施会比较完善。

  6、对于初学游泳的老年人,安全是最重要的,为保证安全,最好有人陪伴或参加游泳学习班练习。

  那么,游泳对于老年人来说有哪些好处?

  1、游泳有助于全身的血液循环

  在水中皮肤受冷,血管急剧收缩,使大量外易血液进入心脏和人体深部组织,使内脏器官的血管扩张。从水中上岸时,皮肤血管又随之扩张,大量血液又从内脏流到表皮来,这一张一缩,它能增强血管弹性,又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多。游泳还能受血液里脂肪酶增加,加速胆固醇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管管壁沉积物的积存,对防止或减轻老年人的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病有良好的作用。游泳时心脏负担加大,可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防止动脉硬化和心脏病。

  2、 游泳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人进入50岁以后,由于缺少运动,容易产生骨质疏松,尤其是骨关节炎、腰椎劳损等。而游泳可以使全身骨骼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促进血液中的钙进入骨头,从而预防骨质疏松。游泳还能促进关节腔分泌润滑液,减少活动时骨头之间的摩擦;润滑液又能给软骨提供营养,减缓其衰老。游泳可以让骨骼肌更加有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骨头,降低老年人骨折的`风险。

  3、游泳可以增加呼吸深度并加强呼吸器官机能

  由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八百多倍,人在游泳时要承受很大压力。呼吸肌因此要克服水的压力,使呼吸加紧,肺活量加大。增强对外来刺激的适应能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这对老年人来说可以延缓呼吸器官机能的减退,有助预防和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4、有助于慢性病的防治

  人到中年后容易患某些疾病,如胃病、十二指肠溃疡、冠心病、高胆固醇症、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支气管炎和肿瘤等等。这些疾病的产生与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常年坚持游泳或冷水游泳(冬泳)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有效良方之一。近些年来,医学界把游泳作为一种医治慢性病的手段,用来治疗肺气肿、冠心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有着显着成效。

  而且,水中健身时,水的温度、压力、阻力以及水流和波浪的拍打都可以刺激皮肤,改善体表的血液循环,使皮肤保持润泽和弹性,延缓衰老,更是爱美女性的首选。

  温馨提示

  1、水中健身的水温不可过冷,以29~30℃最佳。锻炼时间最好在饭前或饭后一小时后,每周锻炼2~3次、每次30~45分钟为宜。

  2、运动后不要立即洗热水澡或蒸气浴,因为这样会使循环血液进一步集中于身体外周,导致血压降低甚至产生晕厥现象。一般在运动15分钟以后,待身体状态较为平稳后再进行淋浴。

  游泳是一项健身技能,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一定要量力而行。

  老年人游泳要注意哪些事项 篇2

  一、老人为什么游泳?老人游泳有好处

  1、游泳是最有效的长寿运动

  游泳能增强心肺功能,增加骨密度,还特别有益于人们养成良好的姿势,减少关节疼痛。这样一种既强身又安全的运动,可以成为一生的健身项目。

  2、老人游泳有助于全身血液循环

  在水中皮肤受冷,血管急剧收缩,使大量外周血液进入心脏和人体深部组织,使内脏器官的血管扩张。从水中上岸时,皮肤血管又随之扩张,大量血液又从内脏流到表皮来,这一张一缩,就是血管操,它能增强血管弹性,又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多。

  游泳还能使血液里脂肪酶增加,加速胆固醇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管管壁沉积物的积存,对防止或减轻老年人的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病有良好的作用。游泳时心脏负担加大,可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防止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的发生。

  3、游泳可以增加呼吸深度并加强呼吸器官机能

  由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800多倍,人在游泳时要承受很大压力。呼吸肌因此要克服水的压力,使呼吸加紧,肺活量加大,从而增强对外来刺激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对老年人来说可以延缓呼吸器官机能的减退,有助预防和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4、有助于慢性病的防治

  人到中年后容易患某些疾病,如胃病、十二指肠溃疡、冠心病、高胆固醇症、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支气管炎和肿瘤等等。这些疾病的产生与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常年坚持游泳或冷水游泳(冬泳)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有效良方之一。

  近些年来,医学界把游泳作为一种医治慢性病的手段,用来治疗肺气肿、冠心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有着显著成效。

  二、老人如何游泳?

  老人应该怎样游泳?老人游泳要注意什么?我们快看看吧。

  1、老人游泳前应严格进行体检

  游泳与其他体育项目不同,是在平时很少接触的环境中活动,水的物理特性对人体有较大影响,加之游泳时体力消耗较大,对心肺功能要求较高。因此,老年人在参加游泳时,必须经过专业医生检查身体,并应征求医生意见制定自身运动处方。

  对于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肺结核、中耳炎等疾病的老年人,都不宜参加游泳,以免加重病情和发生意外。

  2、游泳时运动量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

  在20-45分钟内最适合的距离是:60-70岁的老人游500-600米,70岁以上的老人游300-400米。

  3、要选择游泳地点

  若在江河湖泊中游泳必须了解水深、旋涡等情况,以免发生事故。

  4、老人游泳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老年人对水温调节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较差,准备活动能使他们僵滞的肌肉和关节在游泳前得到活动,同时也使心肺器官能较快地适应游泳时冷水和水阻力的`刺激。下水时避免一下子跳入水中,可先用水拍打胸前背后,再缓慢入水。入水后不要马上剧烈游泳,应先在水中站立或行走,以适应水中环境。

  5、游泳池水温不能太低

  大多数老年人的心血管调节功能较差,如果水温太低(18℃以下),皮肤突然受到冷水的刺激,血管剧烈收缩会使血压升高,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引起意外。

  6、游泳时不宜过度用力

  游泳时注意不要憋气和过猛用力。水中压力和阻力要比空气大得多,极易造成呼吸不畅和缺氧,这对老年人很不利。

  7、高血压患者不宜游泳

  特别是顽固性的高血压,药物难于控制,游泳有诱发中风的潜在危险,应绝对避免。对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冠心病、风湿性瓣膜病、较严重心律失常等患者,对游泳应“敬而远之”。

  8、游泳时出现不舒服立刻停止

  老年人应加强提高对疾病的防控意识,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到专业的心胸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老年人游泳要注意哪些事项】相关文章:

游泳减肥要注意的事项02-18

初学游泳要注意的事项02-16

关于游泳减肥要注意的事项04-27

老年人开车要注意哪些问题02-22

老年人晨练要注意哪些问题02-18

冬季洗澡要注意哪些事项02-18

家有宝宝要注意哪些事项02-18

夏季行车要注意哪些事项02-21

经常熬夜要注意哪些事项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