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3-05-10 10:54:59 松涛 试题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试卷,试卷是课程考核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试卷的信度、效度、区分度、难度四个方面。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试卷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7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工整美观。(8分)

  yǐn bì shòu yǔ qīn lüè tè shū

  ( ) ( ) ( ) ( )

  shāng hén lěi lěi zhèn ěr yù lóng

  ( ) ( )

  二、选字组词。(4分)

  居 据 ( )住 ( )说 ( )然 占( )

  错 措 ( )施 ( )误 ( )乱 ( )手

  三、辨字组词。(8分)

  朽( ) 梁( ) 珠( ) 陕( )

  巧( ) 粱( ) 殊( ) 峡( )

  四、成语填空。(7分)

  1.你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人的不同表情吗?

  例:喜(喜笑颜开)

  喜:( ) 怒:( )

  哀:( ) 乐:( )

  2.写出三个跟人体五官有关的成语。

  ____ ____ ____

  五、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 )的红旗 ( )的任务

  ( )地呼喊 ( )地完成

  六、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4分)

  熟:A.食物烧煮到可以吃的程度(跟生相对)

  B.植物的果实长到可以收获或食用的程度

  C.经过加工或治理的

  D.因经常接触而知道或记得很清楚的

  E.(工作、技术)有经验;不生疏

  F.程度深

  1.深思熟虑:( ) 2.熟能生巧:( )

  3.瓜熟蒂落:( ) 4.熟视无睹:( )

  七、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大海的巨浪吞没了英勇的邓世昌和官兵们的身体。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说:“读了课文,我深受感动。”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不但改正了错误,而且还接受了批评。

  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赞扬了阿廖沙不畏强敌、不怕敌人、机智勇敢的思想品质。

  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天地。(25分)

  (一)《海上英魂》片断

  敌军看到帅旗,立刻集中火力猛攻“致远”号。“致远”号在四艘敌舰包围中,顽强作战,不断炮击敌舰。不久炮弹用光了,邓世昌又命令用步枪还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致远”号伤痕累累,船身开始倾斜。在这危急关头,邓世昌把所有的官兵召集到甲板上,果断的命令道:“撞沉敌军旗舰‘吉野’号,与敌同归于尽!”官兵们热血沸腾,齐声高呼:“同归于尽!”

  1.找反义词。(3分)

  集中——( ) 顽强——( ) 果断——( )

  2.给多音字组词。(2分)

  累lěi( ) léi( )

  尽jǐn( ) jìn( )

  3.把下面句子改成“被”字句。(1分)

  邓世昌把所有的官兵召集到甲板上。

  4.用“~~~”画出邓世昌和官兵们的话。这些话表现了邓世昌和官兵们怎样的精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鲁班造伞

  很久以前,还没有伞。著名的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许多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雨来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受了,行人可以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气儿。

  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待在亭子里不走啊。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

  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

  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顶着荷叶呢?”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拿过一张荷叶,仔细地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上面有许多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 好啦 他高兴地喊起来 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 又很轻巧

  后来,他又把它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的时候,就把它撑开;用不着时,就把它收拢。这就是最早的伞。

  1.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4分)

  2.用“△”画出鲁班造伞时的动词。(4分)

  3.找到文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用“____”画上,并说说是把____比作____了。(2分)

  4.找出表示鲁班造出“羊皮伞”是心情的词语:____。你还能再写出与它相近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吗?____ (2分)

  5.填一填,再按照这个顺序讲故事。(5分)

  很久以前,鲁班为了大家建了许多____,大家可以____。但是,鲁班想继续改进,把亭子做得更____。一天,他看见________,受到了启发。回家后,他用____劈成细条,扎成____,又把____蒙在架子上。鲁班造的____,既____又____。

  九、妙笔生花:(30分)

  写一篇读后感,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隐蔽 授予 侵略 特殊 伤痕累累 震耳欲聋

  二、居 据 居 据

  措 错 错 措

  三、不朽 栋梁 珍珠 陕北

  灵巧 高粱 特殊 山峡

  四、1.喜出望外 怒气冲冲 万分哀痛 乐极生悲

  2.目瞪口呆 鼻青脸肿 咬牙切齿

  五、飘扬 艰巨 大声 出色

  六、1.程度深

  2.工作、技术)有经验;不生疏

  3.植物的果实长到可以收获或食用的程度

  4.因经常接触而知道或记得很清楚的

  七、1.巨浪吞没了身体。

  2.难道中国人民是可以欺侮的吗?

  3.小明说读了课文,他深受感动。

  4.他不但接受了批评,而且还改正了错误。

  5.课文赞扬了阿廖沙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思想品质。

  八、(一)

  1.分散 软弱 犹豫

  2.积累 硕果累累 尽管 尽力

  3.所有的官兵被邓世昌召集到甲板上。

  4.表现了邓世昌和官兵们英勇无畏、为国献身的精神。

  (二)1.“ , ! ” , “ , 。”

  2. 跑 找 劈 照 扎 找 剪 蒙

  3.太阳 大火轮

  4.高兴 愉快 喜悦

  5.亭子 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气儿 轻巧 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 竹子 架子 一块羊皮 伞 能挡雨遮太阳 轻巧

  九、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文:26-30分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内容具体,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标点使用比较正确,错别字少,卷面清洁。

  二等文:21-25分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内容比较具体,层次较清楚,语句通顺,标点使用比较正确,错别字少,卷面整洁。

  三等文:16-20分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内容欠具体,层次不够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标点使用大体正确,错别字多。

  四等文:15分以下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但言之无序无物,层次不够清楚,语句不够通顺,标点使用大体正确,错别字多。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第一部分(20分)

  1、给加点字注音(4分)

  痴( )想 小憩( ) 匿( )笑 鹤唳( )

  濯( )洗 酝酿( ) 骸( )骨 御聘( )

  2、横线上填字完成词语。(4分)

  人听闻 径通幽 变本加 然长逝

  获益 浅 心旷神 具体而 珠联 合

  3、先改正下边广告中的错别字,然后说说你对这一类广告的看法。(4分)

  乐在骑中(摩托车广告) 随心所浴(热水器广告)

  4、著名作家朱自清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生活十分艰难。有一次他外出时被一个乞丐跟上了,为了甩掉乞丐,他就说:“老弟,我是教授!”话音刚落,只见乞丐转身就走了。请问朱自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5、依照下面比喻句的句式,分别以“悲伤”和“快乐”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不超过60字)(2分)

  6、下面句中横线依次应填写的词语应是( )(填序号)(2分)

  音乐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教育,它的功用在于:人的鉴赏水平,人的性情,人的心灵,提高人的道德休养,人奋发向上。

  A、提高 B、净化 C、陶冶 D、推动

  7、“110报警台对社会的承诺是:有警必( ),有灾必( ),有难必( ),有求必( )。”括号中依次应填的词是( ) (2分)

  A、应、帮、救、出 B、出、救、帮、应

  C、应、救、出、帮 D、出、帮、救、应

  第二部分(40分)

  一、阅读《羚羊木雕》中语段回答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产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未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苦了。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A.盯 B.看 C.望)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地点燃一支烟,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 ,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朋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犄( ) 怦怦( )

  2.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现词填在方格内.

  3.在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在横线上。

  A慢慢 B.静静 C.平静

  4.爸爸、妈妈对“我”送掉羚羊这件事的反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答:相同:

  不同:

  5.妈妈说:“要不我和你一起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选择最佳答案( )

  A.怕“我”一个人出门胆小,要陪“我”去。

  B.怕“我”有情绪,陪我去,可以减轻“我”的反感。

  C.说是“一起去”,实是逼“我”去,非要讨回羚羊不可。

  D.“一起去”说明事态的严重性,告诫“我”千万不能把贵重东西送人。

  6.文中写:“‘不!’我哭着喊了起来。”又写:“我没有理由了。”这说明“我”在父母威逼下的什么态度?()

  A.坚决反抗。

  B.无可奈何,只好服从。

  C.虽然内心不服,但行动上勉强服从。

  D.虽然说“我没有理由了。”但内心是不服的。

  7.“我”是不是真的“没有理由了”呢?你的看法如何?

  答:

  8.你认为爸爸讲的话有没有理由?为什么?

  答:

  9.“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这句话为什么妈妈听不进去?

  答:

  10.“我”心里难过极了,这说明了什么?请选择( )

  A..说明“我”脆弱。 B.说明“我”的无可奈何。

  C.说明“我”的感情被伤害了。D.说明“我”觉得父母太不讲理了。

  二、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后答题。

  ⑴“伟伟,你的新伞呢?”我一跨进家门,妈妈劈头就问。“妈妈,珍珍的旧伞被大风刮破,淋湿了全身,到我们家路口时,我的新伞借给她了。”我轻描淡写地说。

  ⑵下午,珍珍来还伞,妈妈撑开伞东瞧西瞅,发现了芝麻粒儿大的一个小眼,立刻沉下脸,瞥了一眼珍珍,走到我跟前骂道:“死丫头,叫你爱惜点,爱惜点,你瞧瞧!”从那以后,珍珍再也不来我家做作业了。

  ⑶有一天,妈妈突然问我:“伟伟,你最近跟珍珍闹意见啦?”我不知妈妈这话的意思,没有回答。妈妈又说:“乖伟伟,听妈的话,今后,要跟珍珍好一点,请她常来玩,噢!”

  ⑷哦,妈妈已经理解我们之间的友谊了,我真高兴!

  ⑸又有天放学后,我一跨进门槛儿,妈妈便拿起一把崭新的红尼龙折叠伞塞给我,说:“伟伟,给珍珍送去,她准喜欢。”

  ⑹我莫名其妙,迟疑地说:“这,这,有必要吗?我和珍珍好,从来没互送过东西。”

  ⑺“傻丫头,就是死心眼儿,她爸爸现在是副厂长了!你跟她女儿是好朋友,今后……”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她生日,快给她送去!”

  ⑻哦,原来如此!妈妈过去是车间主任,而珍珍的爸爸是一名普通职工,现在却倒了过来。

  ⑼“快去快回,好孩子,妈妈在家给你煎荷包蛋,快呀!”

  ⑽我无可奈何地接过伞,双脚不由自主地挪出了家门。

  ⑾“怎么对珍珍说呢?”路上,我低着头,掂量着这把漂亮的折叠伞,心里一阵犹豫……最后,我终于转回身,朝自己家走去……

  1.从文中找出四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⑴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

  2.将短文分为三层,并归纳层意(每层意思用两个字概括)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⑺段中省略号所省略的意思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她的生日,快给她送去!’”这句话表明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的性格特点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来的。

  7.联系全文,伟伟为什么没把伞给珍珍送去?

  三、阅读文章《九十九分的苦恼》后回答。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拢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富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l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2)(走冲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T’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栋得眼花;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1.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概括各部分内容的几句话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序号)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寓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

  事情的起因是( ),事情的经过是( )( ),事情的结果是( )

  2.文中划线部分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

  3.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最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

  (1)于是就有(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2)老远就喊着(走 冲 迈)进门来了。

  4.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一两句话简要回答。

  孩子苦恼的是:

  她妈妈苦恼的是:

  “我”苦恼的是:

  5.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6.作者写这篇文章有其深刻的用意。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

  答:

  作文 (40分)

  题目:《我的最爱》

  要求:文体不限,字数500字以上。

  第一部分

  1、略2、骇 曲 厉 溘 匪 怡 微 璧 3、骑改其 浴改欲 这种以同音字替代以达到某种广告效果的用法偶尔一用,也未尝不可,而且也有一定的幽默效果,但若是经常这样篡改,就会走入一种误区,产生语言混乱的现象,成了一种文化污染。(意思对即可)4、教授比乞丐还穷。5、略 6、ACBD 7、B

  第二部分

  一、1、略 2.A 3.BA C 4.相同:都要我把羚羊要回来。不同:妈妈严厉,步步进逼,咄咄逼人;爸爸则貌似“平静”实则冷酷地讲道理。5.C 6.D 7.从“没有经过父母的允许”的角度说,“我”确是“没有理由了”;但如果从要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友情来说,却不是没有理由的。8.从“重财轻义”来说是有理由的;但从孩子真诚友爱来说是没有理由的。9.因为妈妈心里只知羚羊贵重,不知友谊珍贵。10.C

  二、 1. ⑴轻描淡写 ⑵莫名其妙 ⑶语重心长 ⑷无可奈何 2.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A.借伞 B.议伞 C.送伞 3.伞 4.对妈妈各方面都有利 5.在想方设法讨好珍珍的爸爸 6.神态、语言 7.珍珍是个正直纯真的孩子,和伟伟的友谊是纯洁真挚的,她对妈妈这种做法很反感。

  三、《九十九分的苦恼》:1.B——AD——C 2.母亲对女儿的期望很高(母亲对女儿的夸赞,母亲的自豪等)。基本意思相符即可。3.(1)引发(2)冲(3)高兴失望瘫 4.孩子:不被妈妈理解,总受指责。她妈妈:女儿不争气,达不到自己的要扎“我”:女儿受委屈,自己左右为难。5.A 6.要求:(1)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2)针度应试教育的社会弊端,说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3)家长不要对孩子不切实际地苛求;(4)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教育方法;(5)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渴望得到尊重;(6)希望家庭和社会能为孩子成才营造宽松的环境等。(答对以上任何一点都可。)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07-05

初二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题及答案06-23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07-05

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06-18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07-04

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07-02

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精选07-11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测试卷及答案06-28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