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作业

时间:2022-11-18 15:50:47 诗歌 我要投稿

诗歌鉴赏作业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作业,欢迎大家分享。

诗歌鉴赏作业

  《移家别湖上亭》诗歌鉴赏习题作业解析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业:

  借景抒情是古代诗歌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这首诗全篇写景,但惜别之情充溢其间。请结合全市简要分析,是更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描写是如何表现惜别之情的?

  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老师笔记《 移家别湖上亭 《2006年志鸿优化》诗歌鉴赏习题作业解析戎昱》。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不啻是天造地设。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为后人广泛采用。

  宋人周邦彦“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王实甫《西厢记》“柳丝长,玉骢难系”、“柳丝长,咫尺情牵惹”等以柳条写离情,都是与这句诗的写法一脉相承的。“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

  语文诗歌鉴赏

  1、对比衬托

  如《氓》中,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婚前忠厚与婚后变节也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善良刚强,反衬出男主人公的无情无义、“二三其德”。

  2、细节刻画

  塑造人物形象大多着力于人物的语言、行动等细节的描写。如《邶风·静女》中“爱而不见”这一生活细节表现了姑娘的天真、活泼和调皮,“贻我彤管”则表现了姑娘对爱情的真挚和执着。《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兰芝“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的细节,刻画了一个爱憎分明、不忍离去但又无可奈何的女性形象。

  3、比兴手法

  如《氓》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诗句以桑树、斑鸠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第四章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主人公由年轻貌美到人老珠黄的变化。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诗歌形象的塑造,也有助于读者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世界去体味他们的真情实感。

  4、烘托渲染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纷纷来渲染一种清冷肃杀的悲秋气氛,从而衬托诗人穷困潦倒、飘泊无依的形象。又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了环境气氛的烘托。

【诗歌鉴赏作业】相关文章:

诗歌鉴赏习题作业11-18

杜牧原文诗歌鉴赏习题作业解析10-06

志鸿优化的诗歌鉴赏习题作业解析11-18

志鸿优化诗歌鉴赏习题作业解析11-18

有关志鸿优化的诗歌鉴赏习题作业解析11-18

鉴赏咏史-诗歌鉴赏06-11

诗歌的鉴赏02-26

精选诗歌鉴赏06-13

诗歌鉴赏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