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感怀的散文

时间:2022-09-27 12:19:20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端午感怀的散文

  纷至沓来的短信,又悄然地告诉我,端午节到了。粽子已经不是什么新奇之物,可是端午的粽子依旧会让人吃出别样的情愫出来。

端午感怀的散文

  怀着对屈子大夫的敬仰,在网上搜来《屈原列传》又拜读了一下,悲乎哉,痛乎哉,每每读完总是郁气难平。如果从爱国浪漫诗人的角度上来讲,屈原无疑是中国上第一个最成功的诗人,身故数千载之后,年年端午受后世诸人的敬仰纪念,不可谓名声不盛。作为中国现存的几个节日,位置仅次于春节和中秋,与清明节的意义不相上下,千秋万代的人都会记着这个节日,是为谁而立,不论江南塞外,抑或大漠高山,都在缅怀着这青史留名的诗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屈原可谓是万代流芳的典范了!

  可是除了诗歌之外,无疑屈原是一个很失败的政治家或者官员。爱国,这是千古公认的事实,然而,只是爱国并不能改变楚国的命运。成功的诗人,失意的官员,细寻思来,诗人的特质其实也是屈原命运悲剧的根由。诗人的孤绝傲世,与独特的思维角度,决定了屈夫子不可能在黑暗的官场中能溶于众,偏于理想化的信念,性格的悲剧因素注定屈原只能成就千古的诗名,而不可能挽楚怀王不入武关,也不可能救楚不败亡于秦。诗人的理想化状态注定屈原不可能淹于世俗当中,他追寻的目标过于纯洁和孤傲,并且因不肯同流合污,不肯俯身低就,注定了会被人妒忌,被人谗陷的结局。诗人追寻灵魂的自省,具备人文怀的思想而欠缺付诸行动的能力,不肯让步,不肯中庸,不是为官之道,心怀天下万民者,必是能屈能伸之辈,显然,屈原不可能让自己屈就他人。不失小我,难以成就大我,更不可能达到无我的境界。所以,诗人的屈原,内不能避谗于楚怀王,外不能联齐拒秦,上不能得王之信任,中不能得同僚之合作,下不能使小人远君之侧。又怎能不败呢?一个不能被决策者信任的谋臣,能力再高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材不能尽用,明珠投暗虽然不能否定其本身的价值,却可以使其外延价值消亡殆尽。古语有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一种人材的悲哀,而对于屈原,他的悲哀在于,他是被闲置不用的弓,遗弃排挤的猎犬,生不能射一雁,活不能擒一兔,这种更深的悲哀让人倍觉痛惜。才华横溢却一无用处,爱国忠君却被流浪蛮荒之地,最终抱恨投水自尽。万古悲情啊!

  屈原之悲,让人扼腕。然而,被人构谄,却不能辩白伸冤,君臣之间的上下关系难以疏通,古语叫不能达天听,悲之一;同僚之间,不能容其鹤立鸡群,悲之二;忧国忧民,却难以左右国策,空有热血一场,上不救国,下不济民,悲之三。诗人的小我之境,与政治家的大我之境,没有达到天人合一的地步,化不去诗人的小我,自然无法达到政治家的大我,所以性格是其悲剧的根源。舍得,舍得,舍不得小我,终难以得到那无我的最高境界,纵使天纵其才,可惜无着力之处。为国为民,可以舍弃诗人的小我,与无我之境中,融于俗世,济世救民,挽狂澜于既倒,成中流之砥柱,方才是人生境界的极致。

  忽然,又想到了当代的社会,天下数亿之众,身怀雄才大略者有之,藏龙卧虎者有之,国家栋梁者有之,通可称之为能力者,这种能力是一种基本的条件。然而,要想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必然还有一种位势的存在,势乃是社会大环境,顺势而为,事半功倍,居其位,方可尽其才。人才需要多年的学习和积蓄,方才能逐渐完善自己的能力,这是有用于社会之首要条件;其次,在其位方能谋其政,顺其势成其地,作为人材必须顺从社会的大势,上通下达中溶,方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第三则是人生境界的舍与得,必须有所取舍,面对天下芸芸众生,个人的得脸可以不计,弃小我,方能在得失方面果决明智,不因一已之名与利,得与失,而错过天下的大势,这里的势是客观的势,依存一定的政治、经济等等环境,而不完全受局部因素的控制。牢骚与悲叹并不能改变什么,愤世嫉俗也不可能左右什么,万事贵于行,贱于言!身体力行,方是本分,大势不可更,而小节可把持。

  偶然所感,不知所云,以零五年小诗一首作结:

  《端午怀古》

  忠魂百世汩罗寒,荆楚潇湘祭白幡。

  古意无凭龙舟渡,高风堕水万代冤?

  词章怎可扶天柱,受谗难脱远龙颜。

  有志未曾传国祚,脱俗难把社稷全。

  清流焉可独存幸,怒浪无须问忠奸。

  奇才应有运筹术,一统九州止烽烟。

【端午感怀的散文】相关文章:

清明感怀经典散文05-27

父母感怀散文04-23

感怀,黑夜散文05-31

搅团感怀散文04-29

旅行感怀游记散文06-14

感怀金秋散文(精选20篇)09-27

清明感怀散文(精选15篇)09-26

中秋感怀优美散文(精选19篇)09-22

感怀年届诞辰时散文05-05

五月感怀优秀散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