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多样化 课程资源开发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6-9-2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中国教育报     2002-10-18     付宜红 

 

  新课程强调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在课程改革实验区,广大教师最迫切的呼声也是课程资源的短缺。这给我们的教材编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往教师们心目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往往只局限于教材、教参,最多扩展到课外读物、教学挂图、朗读磁带、幻灯片等。新课程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这首先需要教材的编者转变原有的课程资源的观念,在教材中把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儿童经验相结合,并设计相应的拓展性课题,引导、启发教师、学生把眼光转向身边,转向社会,在实践中学习、运用。同时,在教材配套资源的开发、制作上也需转变观念。教材配套资源不仅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更新,更需要对教材配套资源认识及观念的更新。 

  关注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受时代与观念的局限,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学科本位、教师中心主义倾向。课堂中,教师是主宰、是权威,以“讲”为主的教学活动贯穿了整个课堂,这种情况造成了教师讲课的技巧与效率被格外关注。于是,教科书的编者,在设计编排教材时,更多考虑怎样为教师提供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在教辅的制作上,也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了教师身上。比如,我们制作的挂图、幻灯片、朗读磁带等在设计、制作时多为教科书插图的放大或课文内容的再现;考虑的角度多为怎样方便教师演示、使用、怎样帮助教学。新课程无论是在教科书的使用,还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突出强调了一种开放的理念。即:打破原来的把教科书当“圣旨”,按照教科书的顺序、内容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给教师带来极大的自主创造空间的同时,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实际生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要通过师生互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建的过程。这些都给教辅教材的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的教材和教辅不仅要有利于教师引导、操作,更强调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教学活动。因此,在教辅教材的制作上,我们需要把更多的关注投给学生,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怎样便于师生互动、怎样给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提供便利。包括怎样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怎样有利于小组合作时共同使用?怎样有利于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与愿望?怎样有利于师生交流?等等。比如: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很大的突破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强调“文本”与师生的对话。每一个学生生活经历、环境的不同,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与感受不同,需要通过交流、对话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认识有所提高。阅读教学中师生阅读感受的交流成为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固然,交流可以是口头的,但口头的交流有它的局限性,不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思维的主动参与,多数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听的状态;笔头交流却可使每一个学生在最初不受他人想法影响的情况下,用较为冷静的语言把自己的思考与认识做一个梳理。于是,与课文配套的师生共用的阅读交流卡将是一种十分方便的学具。卡上列举值得并希望让学生共同探讨的问题,更可留下空白,让学生填写自己的感受、想法和疑问。卡片可不写姓名,只有编号,便于全班传阅,以便最大限度地使全班每一个学生的感受都能得到展示和交流。新课程的语文课堂呼吁并需要类似的便于学生交流与使用的学具。 

  为师生自主选择提供平台 

  传统的教辅资源停留在挂图、朗读磁带、生字卡片等教具的制作上。这些教具制作的出发点显然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训练技能。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课程功能,因此,教辅的编制不仅要从有利于学生巩固既学知识与技能的配套资源的开发上下工夫,更应从有利于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丰富儿童情感、启迪儿童心智等方面入手。语文教学主体化资源的开发亟待加强。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小说、戏剧、诗歌、童话……相关影视资料、文学背景介绍、以及说明文、记叙文中涉及的大量动植物、科技、建筑图片资料;在单元及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多种活动方式、方法提示、案例等等都应得到充分的开发。试想一下,当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手里能有一段编辑好的介绍威尼斯及小艇的录像或投影;当学生学到安徒生童话《丑小鸭》时,有关安徒生及其童话,以及与他同时代的童话作家、作品的声像简介能够多样化地展现在师生面前供师生选择,那将大大激发学生对童话世界的憧憬和热爱,满足学生对世界童话了解、探究的欲望。再比如,对某篇作品或某位作家的来自社会各界、不同身份、阶层、不同年龄的读者的不同感受;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作家笔下所呈现的不同形象,如能同时展示给学生,这对学生理解教材、提高认识、以及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训练都将有着重大意义,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目标。当然,开发上述教辅资源并不是单指把文学故事或童话、作家、作品介绍简单地编辑成集的一种单纯的资料集,它强调编者应为师生选择及师生互动提供一个便利的可操作平台,以新课程的理念为师生自主选择、有效运用提供引导。同时,这些教辅资源的开发和制作也并不指完全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同时,我们更期待面向广大师生、适应不同地区需要的多种、多样的配套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在激烈的教材竞争中,多种多样的主体化教辅资源的提供将会成为教材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开发教辅资源要注意学科特色 

  教辅资源的开发与学科教学密切相连,它的研制应基于学科特点,开发独具学科特色的教辅资源。比如,语文教学中要进行听话、说话的训练,听话、说话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情境,需要引导、示范,并提供案例。国外有一篇训练听的教材,题为“寻找迷路的孩子”。学习的重点是“不丢重点地听”。教科书提供了大幅的插图(公园、众多的孩子、大人、若干与迷路孩子服饰、情况类似的孩子)。教材则是利用磁带,听清公园中广播找人的内容,抓住丢失孩子的几处特征,帮助孩子父母在插图中寻找。教材的编者巧妙地利用磁带,制造了真实的公园情境,训练学生在嘈杂的环境中倾听内容、抓住要点的能力。(当然,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通过教师朗读来进行训练。)这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首先,教辅已不仅仅是作为教材的辅助与延伸,它应深深地与学科教学内容相融合,甚至可作为教材的一部分与教材共同构成学生上课使用的学习工具。其次,以录音磁带为例,它已经远远地突破了传统的单纯“听”的功能,而是以活泼、清新、富有实效的内容来参与教学,切实体现学科教学目标,体现学科特色。语文教辅资源体现学科特色还应着眼于以下三点。一是针对性与实用性。它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并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每一次教辅资源的利用,都应是需要与实用的高度统一。二是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教辅资源的利用感受祖国语言、文学形象以及情境的美好,从中受到启迪与陶冶,从而更加热爱语文学习。三是发挥好桥梁与媒介的作用,把教辅资源作为学生由语文课堂走向语文大世界、走向社会的桥梁,使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

 

[选择多样化 课程资源开发新思路]相关文章:

1.幼儿园教育论文:探讨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新思路与利用

2.体智能课程教案

3.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4.毕业论文课程总结

5.小学地方课程课件

6.心理学课程论文

7.课程设计论文

8.早教中心亲子课程教案

9.课程改革论文

10.宝宝早教课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