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的尺度观照中学语文教学(教师中心稿)

发布时间:2016-8-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荆门市拾桥中学(448270)  张天庆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单纯的知识追求。如果没有对美的追求,枯燥乏味的阿拉伯数字,圈圈点点的外文字母,深奥难懂的定律、定理,纷繁复杂的运算过程,干巴巴的文字符号,于我有什么关系呢?因此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不仅仅是机械地训练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灵对心灵的塑造。真正的教学应当具有认识和审美的双重功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学寸称得上是人类最伟大,最复杂、最美妙的艺术创造。

        现代教育先哲蔡元培从整体思路出发,强调理想的教育不仅仅是所谓的强兵富国的实利主义教育,他更看重的是趋于本体世界的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因为人的全面发展不应是德智体美劳诸要素的筒单相加,而应是由美(指美学意义上的美)统掇整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教学要培养学生以发展和强化人的自我生命意识为核心,在多元综合上确立+久的主体意识,发展个性意识及全面发展的意识。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可见对美的追求才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在美的对象中直观自身:知识本身仅仅是一种外在于人的东西,只有把知识追求变成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即对美的追求时,教学才变得有意义。有价值.也才全卓有成效:马克思又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美的规律就是美的尺度,即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尺度。用 美的尺度 来观照中学语文教学,就能使中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由外在的物的尺度转变到内在的本体的尺度,即人的尺度上来,教学就是按美的规律来建造 的 美 的创造活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人不仅仅通过思维获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文化熏陶.而且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从而得到整个精神上的满足和陶冶。

中学浯文教学只有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用 美的尺度 来观照,才能把知识,文化作为 个完美的整体融合无间的代代承传下。

一、用 美的尺度 观照中学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归宿

教学改革发展的道路体现了人对美的追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年来的教育发展报告,  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学习,再到每个人(无例外的)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能力,  反映了人们用美的尺度观照中学语文教学的潜在追求因为只有美的语文教学才能全面、自由地发展人的能力。

语文教学改革废除 灌输式确立启发式,  到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从重知识,到重能力,再到重素质,与联台国教科文组织历年教育报告的不同提法几相吻合,  同样反映了人们用美的尺度观照中学语文教学的潜在追求。

    近年来兴起的许多教学改革,诸如愉快教育  、和谐教育  、主体教育,  创造教育、  情境教育、 成功教育、  赏识教育等局部教学改革,都可以用 美的尺度 观照下的教育来统摄整合,而使教育教学改革由局部切入走向整体把握。

二、用 美的尺度 观照中学语文教学是 人的可持续发展 的必然要求

1996年国际国引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报告强调 人即是发展的第 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追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人的发展,它为人的可持继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思路和途径

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的基本特点是人的主体性的弘扬。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人的本质力量充分发挥为前提的。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把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作为人的发展的理想目标,这实际上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和主观能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和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中学语文教学只有在美的尺度观照下。寸能以整合的方式适应人的发展的整体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用 美的尺度 观照中学语文教学是对语文学科特点正确把握的必然结果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新大纲,汉语文尤其如此。台湾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寄托,这句话跟语言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是人存在的领域 如出一辙。 海德格尔还说:语言以显现、敞开、照亮的方式呈现世界,所以语言不仅仅是交际工具  。工具性与人文性犹一枚分币之两面,舍谁也不行。

基于对语文学科特点的认识或浅或深、或狭或广、或隐或显,许多名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语文教学思想:无论是张孝纯倡导的大语文教育,还是洪镇涛力行的 学习语言,或者陈日亮老师的说语文是工具,勿宁说它就是一种生命行为、我即语文等.所有这些关于语文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发展下去,都必然要求用美的尺度来观照中学语文教学。因为只有美的尺度观照下的语文教学才具有整合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功能,将科学和人文融为一体。

    四、用美的尺度观照中学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结晶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党中央对基础教育提出的紧迫任务。是 两全 和 个性 发展相结合的教育。 应试教育 是教育的异化现象。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的扬弃,必将消除这种教育的异化, 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审美能力的高度发达开辟无比宽广的道路。

素质教育将创造出具有 人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 的人。在素质教育条件下,教育本质多力面地深入到人的一切本质力量 之中,改变着人的全部个性和他对世界的全部关系。  马克思所期望的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将得以实现。

    只有用美的尺度来砚照,  才能产生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中学语文教学.

    五、用 美的尺度 观照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的迫切需要

我国著名哲学家赵鑫珊曾有一个震聋发聩的发问: 我国为什么不能贡献出一个爱国斯坦? 在分析爱固斯坦的创造天才时赵鑫珊接着说:科学、艺术和哲学作为一个整体便成了支撑他一生的三大支柱,成了他的血和肉。

爱因斯坦的方法,虽然以渊博的物理学知识作为基础,但本质上是美学的、直觉的,我一边同他谈话,一边盯着他,我才懂得科学的性质  他是个科学家,更是个科学艺术家,联系赵鑫珊的发问和分析,物理学家霍夫曼的这段话,对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深刻的启示。

        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说过: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  回头又在山顶汇聚。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两者的基础是创造力。 创造的本质是 个性化 ,只有在美的领域,人的个性,人的创造力才能得以全面、自由地发展、

        鲁迅在《未有天才之前》一文中说:天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宜天寸生长的环境。  中学语文教学要成为适宜天才生长的环境,就必须用美的尺度 来观照,在美的领域里,人的一切潜能都将以应有的丰富性发挥出来,因为美的领域就是 精神的家园,在那里就像在家里一样(爱因斯坦)。

    六、结束语

    鲁迅曾说美就是天物、思理和美化三要素的融合,中学语文教学应当在美的烛照下实现这三者的融合,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自由地发展,21世纪是教育教学大发展的世纪,是中学语文教学在 美 的天地里培养人寸的世纪,让我们用美的尺度来观照中学语文教学吧!

1999年11月

(此文曾获<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圣陶杯青年教师论文竞赛二等奖)

[用美的尺度观照中学语文教学(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1.教师节演讲稿:最美的教师

2.

3.中学语文教学课件

4.抒情散文:最美的教师

5.唯美的教师节散文

6.初中心理健康说课稿

7.初中心理优秀说课稿

8.初中心理说课稿模板

9.教师聘用证明范本

10.初级中学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