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 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3-2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材分析

    本文是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的爱情启蒙。意在告诉女儿生活中一个严肃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什么是爱情,为了讲清这个问题,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精心设计了一个故事。故事的本身并不费解,耐人寻味的是故事的背后寓意,读懂了它的寓意,也就明白了作者对爱情的理解: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忐忑、繁衍、一不黄土、怒不可遏”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体会运用小故事阐释抽象道理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真谛,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对故事寓意的理解;理解作者对爱情的诠释。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傅雷先生给他儿子的两封信,我们知道了一个人在失败与成功面前该如何面对;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位外国父亲--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信中讲了些什么。(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我们一定看这不少电影、电视剧,我们也一定喜欢不少流行歌曲。那么,其中也一定会有一些有关爱情的故事和内容,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呢?让我们来看苏霍姆林斯基的回答。--《致女儿的信》(板书文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主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著作。从1948年直至逝世,他一直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的校长。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入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三、预习检测 

(一).读音: 

忐忑(tǎn  tè)    繁衍(yǎn)    一怀黄土(p óu)    怒不可遏(è)

(二)、作者写这封信的缘由是什么?

十四岁的女儿问自己的父亲:“爸爸,什么是爱情?”

(三)、实话实说,在这之前,有没有想过“爱情”这个问题?想过这个问题,问过父母的举手?你的父母是怎样回答你的?如果没问,试想假如你问了你的父母会怎样答复你呢?

四、朗读课文,交流研讨 

在信中,除了女儿,还有哪些人也问了这个问题或者在思考这个问题?(上帝、“我”、千百万女性和每个男青年)他们分别得到了怎样的答案?再文中圈画出来。

(一)、讨论上帝得到的答案:

预设:A、学生直接找到关键词:美、力量、忠诚、心灵的追念。

教师引导:

1、 找出童话里关于关键词句的具体体现(三个画面的描写),朗读。

2、 分析三个画面内在的联系:

上帝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睛里都看到了“美和力量”,有什么区别吗?他的态度如何呢?

第一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男女相爱的真挚情感。)

⑴那么这份“不理解的美”是指什么?(爱情。)为什么不可理解?(因为他从未见过。)

⑵他的态度如何?(勃然大怒)

⑶为什么会勃然大怒?

(因为没有经过请示就创造了一种他自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

师明确:在上帝的眼里,人类只是他创造出来的一种生物,传宗接代,繁衍子孙,与其他生物是一样的。)

第二次:上帝第二次看见的有没有变化?

⑴那是一种怎样的美呀?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⑵解释“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思考:为什么上帝眼里见到的美会是无与伦比呢?

(五十年相濡以沐,同甘共苦,永不褪色。)

⑶那么这种“无与伦比的美”是什么呢?(忠诚。)

师明确:爱情就是忠诚!忠诚是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改变这份感情!时间过得越长,经受的考验越多,爱情越美!哪怕过了五十年!

第三次: 上帝第三次来了以后只有一个人了,老奶奶已经去世了,只剩下老爷爷一个人了。在上帝看来,所有爱情好像似乎应该黯淡一些。但他看见了什么?(还是美。)

⑴美在那么上帝第三次所见到的“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是指什么呢?

(心灵的追念。)

⑵为什么第三次还是“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这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上帝第一次看到人类相爱,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经过五十年岁月的消磨,男的女的还是这么相爱,他感到很美,无与伦比。第三次早只有一个人,女的死了,似乎不应该感到爱情之美的,但他还是感到很美,他觉得爱情的力量不可思议。)

⑶面对这一现象,上帝象上两次一样发怒了吗?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久久地伫立凝视,深沉地思索。)

⑷四人一组讨论:上帝为什么上帝没有继续发怒而是“伫立凝视”“深沉地思索”,他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他离去后,让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爱的无法毁灭,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的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⑸上帝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中读到了“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

预设B

学生认为上帝没有达到答案

教师引导:

⑴思考上帝的身份(创世主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⑵找出上帝三次视察人间时的不同感受,体会其中的区别及缘由(三个画面)朗读。

⑶体会上帝的“沉思”(看到了爱情的具体表现,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和力量)。上帝对爱情的认识并非他人直接给出,而是自己在视察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的。

⑷总结: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二)讨论奶奶给“我”的答案

⑴、指名朗读倒数第二段。指导朗读的语气。

⑵、结合将通话的环境背景,读出奶奶这个答案的美丽诗意。奶奶尽管没有给出爱情的定义,但是对爱情的美和力量充满了赞美。

(三)讨论“我”给“女儿”的答案

⑴父亲的答案。齐读结尾段。

⑵、如何理解这段话?

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师明确:父亲并没有给出爱情的定义,而是对女儿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希望女儿能够懂得人生的幸福在于成为有智慧的人。

(四)讨论“千百万女性和每个男青年”思考的答案

小结:爱情是难以定义的,各有各的理。每个人的爱情都各有各的特点。但是他们都应该具有生活的智慧。

五、深化小结

1、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爱情观的?

3、一位诗人说,  爱情是一种“意念”

一位科学家说,爱情是“无尽的思念”

一位思想家说,爱情是“相携一生”

一位普通人说,爱情是“一辈子对你好”

一位作家通过童话中的人物对话告诉我们,

爱 情是                        

六、质疑研讨

1、“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

“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讲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2、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这一句包含了人生 交往中,哲理的话语,就本文而言,在异性或爱人之间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七、课外拓展

你知道哪些有关“爱情”的传说故事、电影、诗歌?

八、结束语

    听《最浪漫的事》,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早恋不属于我们。

短短的一节课怎能说得明白爱情,如果你想知道爱情的力量,你可以读一读白朗宁夫人至善至美的爱情情书;如果你想知道爱情的忠诚,你可以听一听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如果你想了解爱情的高贵,你一定要读一读《简爱》……你还要读一读《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飘》……你就会更深刻地了解爱情!

 

刘志娟

[《致女儿的信》 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致女儿的信教案

2.《致女儿的信 》课件

3.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4.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教案

5.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教案

6.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教案

7.朋友的信教案

8.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信箱》教学教案

9.人教版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10.八年级人教版《蜡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