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说课稿 (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4-2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父母的心》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父母的心》是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比较探究”文章,描写了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人家,又索回来的感人故事,说明了优厚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与本单元所选的其他文章《背影》、《慈母情深》、《养母》、《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金色花》相比,惟有这篇是介绍整个家庭浓浓的父母对子女的深爱,情感较完整。这个单元的课文是围绕着“亲情吟歌”这一主题来安排的。从作者的编排意图看,目的是要学生理解父母之爱心,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 现在的学生对父母的爱已经熟视无睹,视为当然,不知感恩,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这样的文章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反应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体现了新教材回归生活的思想。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阅读文本,感受文本。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熟读课文,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培养学生拥有感恩的心。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三次调换,从中分析总结父母的心里究竟怎么想。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出发点,和矛盾的爱子之心。

二、教法与学法

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以及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原则,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感悟法、鼓励欣赏法、启发式以及讨论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其中朗读感悟法中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感受语言美;鼓励欣赏法能鼓励学生展示才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培养起来,把他们健康的个性发展起来。

当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中,我将引导他们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互渗透的方法,从而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部分(幻)(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二)出示学习目标(三)自学指导,学生展示(四)小结(五)作业

下面,我将把这五个环节做逐一说明。首先说第一个环节,我准备用这样的话语进行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川端康成的文章--《父母的心》。

通过讲传说的方式进行导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体介绍作者可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顺利过渡到第二个环节。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对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三)自学指导、学生展示

  1、检查预习情况,包括本课字词及作者简介

2、初读课文:感受父母心

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然后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1)语言简明  

(2)内容完整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读书非常投入,请大家把你的内容概括写在课文题目处。

依照要求请大家对刚才同学的回答作出点评。(学生点评)

总结:由此,我们明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就是要说清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老师是这么概括的(投影:本文讲了一对父母因贫穷想送孩子最终没送出去的故事)

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合作学习,大胆展示,思维更活跃,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从而进入本课的第三个环节。

3、再读课文:揣摩父母心

过渡语:

同学们,刚才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我们或许会发现,文中的父母在送还是不送孩子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处于犹豫和矛盾之中,那么,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了哪些波澜呢?现在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来体验一下父母内心的真实的感受吧。

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决定 表情 原因

当天傍晚 送走大儿子

眼含热泪

难割难舍 贫穷,没有能力抚养

第二天早上 送走二儿子,换回大儿子   无精打采  老大是接班人,按次序也不对

第二天傍晚 送走三岁女儿,

换回二儿子 不好意思,失魂落魄 老二和婆婆太像了,已五岁 

第三天上午 要回女儿  痛哭失声 女儿太小,父母冷酷无情

过渡语:同学们填表很认真,请一位同学把结果给大家说一下(幻)。老师也对文章作了认真地阅读,我是这么填写的。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可以感受到父母在送孩子的过程中是煞费苦心,颇费周折的,他们一直处于犹豫矛盾之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内心有很多的忧虑。在这里要提醒学生,“三送”“三要”孩子正是整篇文章的内容,体现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为了让学生更深层的体会到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我又设置了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幻):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吗?要回孩子是爱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学习伙伴共同分析、探讨、总结,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的听、说、读、问、评去实现,试图帮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形成技能,掌握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的挖掘课文深层的意义,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归纳总结

先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可从本课主题谈,也可从写作方法上去谈。

师:在父母的心头,儿女是他们一生不变的牵挂。不管是风来了还是雨来了,他们永远是我们的庇护神。 

(五)布置作业

1、知识积累

练习册第78页基础巩固

2、仿写句子

父母的心是一缕春风,吹暖了我们的心田;

父母的心是一条溪流,带来了一路的欢歌;

父母的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的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3、情感表达

爱是相互的,在我们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编辑一则短信,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与感谢。

这样的作业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是训练思维表达能力的大好时机,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又是帮助其理解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的较好渠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与此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除此之外,我还会告诉学生,学习不能满足于课本知识,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引导学生多渠道多途径的获取知识,这也是21世纪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以上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四、板书

接来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本课的板书我按照文章的顺序来设计,体现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看起来简洁美观又生动形象,启发性和艺术性都很强,更能激发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学效果也更为显著。

 

五、设计反思

   

 

潘瑞娟

[《父母的心》说课稿 (北师大七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初中我和父母说课稿

2.关于父母的心阅读答案

3.关于父母的诗歌冰心

4.黑板报写孝心献给父母

5.父母这么做,拯救“玻璃心”的孩子

6.北师大认识方程课件

7.北师大跳绳教案

8.《金子》说课稿

9.《白杨》说课稿

10.外研版英语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