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序

发布时间:2016-8-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南城县一中 游本遥

语文教学,有一个“序”的问题。正如季节时序有春夏秋冬,兄弟长幼有伯仲叔季那样,万事万物,大而言之,人类进化,社会发展;小而言之,起居饮食,穿堂入室,都有一定的程序。什么叫“序”?就是次序,顺序,秩序。《易. 艮》上说:“言有序”,郑玄注云:“序,第次其先后大小。”语文教学的“序”,就是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哪些多讲,哪些少讲,一堂课,讲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应当怎样安排等等。

旧时的语文教学,所教内容,先是《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然后是《四书》、《五经》,这是旧时语文教学的“序”。采用白话文教材以来,教本更迭繁复,花样翻新,似乎没有什么“序”了。旧时,私塾里,先生教,学生听,每堂课都是念呀背,背呀念的,先生点到哪,学生背到哪,根本没有什么“序”。现时语文课,每课书,作者介绍,时代背景,课文分析,归纳中心,写作特点,却似乎显得井然有“序”。

这里,必须强调,我们提倡语文教学有“序”,并不是说要用固定的僵化的模式去限制语文教学,去束缚语文教师的手足;而是认为,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有一个科学的序列化的考虑,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记得一九七八年,吕叔湘同志提请我们注意这样一桩咄咄怪事:本国学生,化十年时间,用二千七百多个课时,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问题的症结何在?恐怕就是语文教学缺乏这么一个序列化的整体考虑,致使效率不高吧。

诚然,建立语文教学的“序”,要经过长期的实践,不能希望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毛泽东选集》280页)过去, 在建立语文教学的“序”方面,许多语文专家、学者及教师也是作了许多工作的,但“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礼记》语),总是自觉者少,盲目者居多吧。

从语文教学的总体看,语文教学必须循“序”渐进。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符合认识论原则,教材逐渐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有利于做到读、写训练的结合,有利于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的“序”,就一堂课而言,虽然不应该是一种固定的“模式”,但教师总要大致因文定法,努力给学生一个清晰而完整的印象。比如散文教学,在字词句“过关”的基础上,以写人为主的,主要讲清人物思想面貌及刻划技巧;以写事为主的,主要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及其意义;以写景为主的,主要讲清景物特点及作者寓意,等等。又比如教一首诗,字词,意境,思想性,艺术性均是不可随意偏废的。语文教师讲课,既要抓住字、词、句,突出“双基”,又要使学生正确理解语文思想内容,领略文章的写作技巧,真可说是头绪纷繁,教师若不注意“序”,任其自由发展,岂不会乱了套?此外,还有因材施教的问题,即使是同样一课书,对这个班讲是一种“序”,对另一个班讲是另一种“序”。可见教师教每课书都要精心构思,妥善安排。倾筐倒箧者易,画龙点精者难!教师在确定教学的内容及程式上,需要化费多少心血啊!

写作教学的“序”与阅读教学的“序”应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小学语文实验课本,要求学生按照“审清题意──确定中心思想──选择材料──编写提纲──写好草稿──修改誊清”的程序作文,符合习作者初学作文的实际。中学写作教学,是循着“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么一个“序”进行的,符合逐渐深化的原则:但似嫌太粗略。我认为,从小学到中学,都可设计一套系列化的基本训练程序,比如,作文起步,组织学生编儿歌,拟对联,大量进行描摹物态的“写生”练习等等。这样,逐渐由少到多,加大“运动量”,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初中,使大多数学生写作基本过关是不难办到的。

语文教学改革的讨论,时间已经持续很久了,从一九七八年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到现在,八年过去了,似乎研究的范围仅限于专家及语文教师,而很少倾听教育对象──广大学生的意见。苏东坡诗《题西林壁》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于语文教学的“序”的问题,我认为应该集思广益,广泛征集社会各方人士的意见,让大家都来议一议。

 

 

[语文教学的序]相关文章:

1.语文教学小论文:文本研讨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2.中职语文教学课件

3.语文教学课件

4.语文教学反思论文

5.语文教学的论文

6.语文教学论论文

7.马说语文教学课件

8.语文教学课件《种子》

9.语文教学课件设计

10.语文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