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哨 课堂教学实录(沪教版七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9-1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吹过口哨么?

预设:有人会,给我们吹一段歌;

没人会。询问是否尝试学习过?(尝试学习过,可是被父母或者老师制止了)别人常常教导我们,吹口哨是不文雅的行为,可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一位作家,她不仅以吹口哨为傲,她的口哨更是她母亲教会她的。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章《口哨》。(板书 口哨)

2. 有人知道作者是谁吗?(张海迪)(板书)。有没有同学能用一两句话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位作者?(残疾人,作家)大家都对张海迪有一定的了解,下面老师简单介绍一下:

张因为5岁时患病而导致高位截瘫,从此一直躺在床上。没有机会进入校园学习的她独自完成了小学,中学的学业,甚至是大学,哲学的研究生学位。意志坚定的她自学多门语言,如英语,日语,德语等,成功翻译了多本海外著作。与此同时她也是中国优秀的作家。她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的确做到了,在中国,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她的事迹,钦佩她的精神。

今天让我们跟随张海迪,看一个孩子如何用她病痛的身体和心灵奋力吹奏着生活的琴弦。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 同学散读,初步感知口哨是作者艰难岁月中的慰藉,给作者带来了快乐。 

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答:“我”因为手术原因终日躺在床上无法动弹,“我”通过吹口哨排遣寂寞,并在口哨的陪伴下成长,学会坚  强地面对人生。(时间)

三.研读课文

 1. 思考,“我”是在什么状态下学吹口哨的?

(终日躺在床上无法动弹,内心苦闷寂寞无法排遣)

从第几段中看出来的?(第三段)一起来朗读下,体会作者当时的状态。

作者在这一段中非常详尽的描述了当时的状态,让我们感同身受。通过朗读之后,我们来交流一下,这一段中的哪个句子最打动你?分析一下句子

第一句:写出了她手术后的情况,全身痛,无法动弹。如果我把句子改成“我的脊背,腿,胳膊,脖子都动不得”好不好?(学生读原句,我读改编的句子,让学生体会下表达出的情感差异)身体状态:终日躺着

第二句:体现出“我”的心情:无可奈何,孤独寂寞

第三第四句:连用三个“不知道”,对于一切都一无所知,对于未来一片茫然,可以体现出她对生活绝望的心情;

第五句:写出了“我”的状态:寂寞孤独。性格:孤独寂寞

第六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更加可以理解,什么叫“唯一的快乐”。 伙伴:无

心情:苦闷

总结:第3段用了18个“我”,通过内心独白将郁积在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孤寂倾泻而出。这样的病痛给海迪带来了什么样的生活? 

童年的海迪面临的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的痛。

可是我们毕竟不是她,还是她最清楚。现在让我们来拿起书本,一起朗读第三段,再来用心感受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那作者是不是就一直孤单寂寞,过着没有伙伴的日子?(不是)那是什么改变了海迪的生活(口哨)那在我学会吹口哨后,“我”有哪些变化?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变化的? 

重点品读第7段。 

 第7段几处比喻不仅生动地写出了哨声的悦耳动听,更表现了口哨让我找到了伙伴,消减了孤独后的欢快情绪。 

性格:孤独寂寞-热情而活泼

伙伴:无-孩子们,小白狗

身体状态:终日躺着-坐在轮椅上

心情:苦闷-欢快(从文中找到“欢快”)

那小海迪为什么会想到去学习吹口哨呢? 

  学会了吹口哨,就可以像小鸟那样唱歌,像小鸟那样快乐. 

  品读关于小鸟的描写,(多媒体展示) 

  表现了“我”对生命的热爱,对康复的渴望,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的渴望实现了吗?    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虽然口哨并没有实现我的渴望,却带给了我什么(学会坚强,表明“我”决不放弃生活,决心与病魔不断抗争)

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写到当我又一次躺在病床上时”,又忽然“很想吹口哨”?

那你觉得海迪是个怎样

的人,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蒋文燕

[口哨 课堂教学实录(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日记两则》课堂教学实录

2.《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

3.汉语拼音课堂教学实录

4.日记教学实录

5.沪教版小学《我们的教室》数学课件

6.飞夺泸定桥沪教版教案

7.劝学教案教学实录

8.议论文结构教学实录

9.《木兰诗》教学实录

10.议论文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