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现代文复习第14讲:表达技巧 (九年级)

发布时间:2016-2-1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考点概说】

评说一篇文章的表达技巧,应从选材剪裁、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风格、写作特点等方面去考虑;但就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文体而言,其表达技巧又因文体而异;具体到某一篇文章,其表达技巧又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必须善于在具体的文章阅读中去思考、理解和体会。

【解读语录】

  文章的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形象或说明事物、阐述道理时,灵活运用一般的写作规则和写作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由于文章的表达方式有独创性、多样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加之作者因生活阅历不同、写作经验不同和艺术造诣不同,其表达技巧也就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1.记叙文的表达技巧。

    记叙文所包括的文体有:记叙文:散文、随笔、小说、通讯、童话、新闻等。记叙文的表达技巧,在选材剪裁上,主要表现为选材典型、选材精当、剪裁得体、剪裁适度等;在立意构思上,主要表现为立意高远、立意深刻、立意新颖、构思奇特、构思新妙等;在谋篇布

局上,主要表现为线索清晰、思路通畅、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等;在语言风格上,主要表现为语言精练、语言含蓄、语言生动形象、语言富有表现力等;在写作特点上,主要表现为详略得当、首尾呼应、以简驭繁、疏密相间、正侧结合、明暗相随、虚实相生、欲扬先抑、托物寓意、借景抒情、象征衬托、巧设悬念等。

    理解和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技巧,一要注意记叙文内部具体文章的文体特点,要从具体的文体特点出发去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二要按具体文体的本质特征去理解和分析文章。千万不能无论哪一种文体都是同一种读法。三是任何一篇文章的表达技巧,都只能从具体的文章中分离出来,切忌用描述表达技巧的一些术语去套所有的文章。四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千万不能无视文章的整体,只从局部人手。

    2.说明文的表达技巧。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以传播知识为主要功能的文体,与现实生活有着广泛而直接的联系。从说明方式上看,说明文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从说明对象上看,说明文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类。作为三大文体之一,说明文在表达技巧上也有它自身的一些规律。在材料选择上,主要表现为材料充分、资料翔实、数据准确、举例恰当等;在文章构思上,主要表现为说明方式的选用,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在谋篇布局上,主要表现为说明顺序的安排,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在语言特色上,主要表现为平实准确、概括具体、生动活泼、简洁精练、幽默风趣等。

理解和分析说明文的表达技巧,在整理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一看给你的文章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二看文章说明的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三看说明顺序的安排,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四看说明方法的运用,是单项运用还是综合运用;五看说明语言的特色。

  3.议论文的表达技巧。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论点的文章。从论证方式上看,议论文有立论、驳论和立论与驳论相结合三种。从文体上看,议论文有立论文、驳论文、杂文、思想评论等。议论文的表达技巧,从选材上看,主要表现为选材典型、材料具体等;从立意构思上看,主要表现为观点鲜明、构思新颖等;从谋篇布局上看,主要表现为结构严谨、层次清楚,从语言风格上看,主要表现为准确、鲜明、概括力强等。

理解和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技巧,首先要辨明议论文具体的文体,是立论、驳论还是立论与驳论相结合;其次要看论点现身的方式及其所在的位置,有无分论点;第三要看论据的类型,是事实论据、理论论据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第四要看论证方法,是直接论证还是间接论证,是直接反驳还是间接反驳;第五要看论证结构,是并列式还是递进式;第六要看语言特色。只有从上述六个方面综合地看,才能准确地领会议论文的表达技巧。

【真题再现】

一、2013佛山           

薄暮下的刀锋(凸  凹)

①一如大雪覆盖旷野,遮其丑陋,使其美白,风霜侵袭颜面,去其鲜润,使其粗糙,放眼望去的人与事,往往不是它的本质,譬如眼前这个人--

②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③至楼口,我说:“你且等一等。”他笑笑:“好,不急。”

④我住的是一楼,出门来时,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

⑤一大一小,两把刀,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心想,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接过刀,他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刀,虽光亮唬人,却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一试,果然。

⑥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手柄一转,火星一闪,刀刃立现,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有些不耐烦:“干吗不用砂轮,不过是把切菜刀。”他说:“您这把是合金做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 信服,便问:“你们磨刀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一把四块。”说完,他似乎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红了。脸红的应该是我,他却先红了,让我心生一丝惭愧。 

⑦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不断反复。其间,他点燃了长杆烟袋,衔在嘴上,因为温长,烟火竟断了数次。他那个样子,让我惊疑:他这是出来做买卖的吗?

⑧这把刀好了,竟用了近半个小时,看了一眼那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我说:“这一把就不磨了,凑合着用吧。。”他说:“那可不成,刀既然到了我手里,就属于我。”他把刀固定,然后再点燃了烟袋,重复着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不耐烦地进了屋,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⑨不知为何,我总不时到临街的阳台看一眼那人。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脸色很黄,一如土地。到了后来,余晕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⑩知他快完成工作了,走出去,掏出十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他坚决把两元毛币塞进我兜里,说:“八块钱是我的手艺,十块钱就是贪心了。”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望着匠人,突然想起一句台词,情不自禁喊了一句:“磨剪子来戗菜刀--磨剪子来戗菜刀--” 

⑾真有数邻人拿刀出户,没想到他却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黑,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模糊,会磨不好。”见来人近 了,他说一声“再见您哪”,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⑿最先来到的是教历史的张老师,他满疑惑,听我言说后,他唏嘘不已:“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摘自《散文》2013年第2 期,有删改) 

13. 标题“薄暮中的刀锋”中“刀锋”的含义是什么?(3分)

                                                 

14. 第⑨段中画线语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写得非常传神,请加以赏析。(3分)

                                                

                                                                                

15. “我”对匠人的称呼由第③段的“你”到第⑾段变为“您”,根据文意,谈谈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2

                                                 

                                                                                  

16. 下面哪段文字更适合作为文章的结尾?说说你的理由。(4分)

A.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厚暗,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

B.我站在昏黄的路灯下,端详着匠人磨好的菜刀,那刀锋闪过一丝光芒,夺人心魄,竟让人不敢直视。

                                                 

                                                                                 

17.匠人拒绝多收两元的行为似乎难以理解,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阅读文本获得的启示,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2013梅州

北雁南飞寻梦归(李新耀)

①初夏日的一个傍晚,我再一次来到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②站在观景台倚栏远眺,远山如黛,云蒸霞蔚,千亩茶园,层峦叠翠,在夕阳余晖照耀下像披上了一层桔红色的薄纱。一座座红瓦建筑在群峰中错落有致,围龙大酒店、围龙食府、客家文化新村、茶园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一群采茶姑娘穿梭在如梦如幻的乐园里,不时飘来阵阵笑声和茶歌:“雁南飞茶山美,茶香春色游人醉……”。

    ③漫步在林荫道上,仰望长空,晚霞漫天,彩云朵朵,一缕阳光穿越云雾,雨后碧空架起彩虹。一幅“玉露润灵峰,天人舞彩虹。云霞绕仙境,夕阳醉花容”的水墨画独享天成,让人仿佛置身于仙景之中。呼吸着饱含茶园芬芳的气息,远处梯田上的环环茶带,宛如翡翠的项链。近处的枝头叶尖上,雨滴乍现,毫不掩饰它的青翠欲滴。青垄上姹紫嫣红的花儿,随意地点缀着,以香息代替了大自然的语言。这里有着四季不落之花,无需感叹“无可奈何花落去”,即便是在冬天,雁南飞依然处处是盛开的笑脸,绿意盎然,流水叮咚,冬之春景。

    ④步入雅典别致的茶情阁,临窗倚竹,远眺千亩茶园,随着茶艺小姐优雅的兰花指,独特的紫砂壶,阴那山天然泉水,雁南飞高品质茶叶,古色古香的演绎词,玉泉滋润、悬壶高冲、流霞进盅、平分秋色、日月交辉、喜闻幽香……在空中飘逸自如,婉约潇洒,浑然一体,恰如一首茶田交响乐,把古今中外的茶文化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这青山绿水之间,当客家姑娘奉上香茗,把盏闻香,细品甘露,荡气回肠。我的内心再一次震撼了!一杯清茶,从耕耘、选料、加工、冲泡到鉴赏,这其中隐含多少做人做事处世之哲理,不能不让人为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叹服!

⑤古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入夜来客,以茶当酒,以茶会友,

点评:                                           

以茶结缘,共话于窗前月下。雁南飞,茶中情,它将茶文化的底蕴演绎得深刻而博大,与茶相关的哲言思辨、妙联佳句、香茗掌故、奇闻轶事、名篇荟萃,美不胜收。让人在云雾轻挪,茶香弥漫全身之时,步入“两腋清风几欲仙”的意境,心灵被一次次叩响,一次次沉醉……远离尘世的喧嚣,放下都市生活的繁琐,放任心情随着清风飞翔,倚立窗前,看山看树看天蓝,品人生;夜眠围屋,听风听雨听叶落,做美梦;端坐书房,吟诗填词写文章,赏美景。知己对坐,品鉴香茗,琵琶弦上诉相思,红颜知音忆悠悠……回味着微苦到甘的茶汤,人生的真谛不正是如此吗?

    ⑥轻步走出茶情阁,头顶红云如染,脚下清香满园。当天边抹上最后一缕红霞,夕阳慢慢消失在远山时,围龙食府亮起富有古意而特色的红灯笼,温馨聚集。古朴与现代的建筑精华在这里得以完美再现,原木、竹子、围屋等古老客家民居的元素被运用得出神入化,与现代文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匠心独运。其结构之独特、用料之考究、工艺之精细,使之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鲁班奖”。从围楼食府向外望去,一个有着客家特色的红砖红瓦的双层半围龙民居整齐排开,犹如穿梭在崇山密林中的红飘带,热烈而美丽。

    ⑦文化是雁南飞的灵魂和大美所在,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整个景区弥漫着浓浓的文化内涵,最有代表性的当然要数笑傲江湖文化墙了。这里汇聚了中外名家的格言警句,著名书画家陈景舒留下的墨宝--“客相逢你是客我是客来客都是客,家团圆东一家西一家大家是一家”,更是把客家人包容开放、热情好客、以诚待人的精髓,描绘得淋漓尽致,韵味无穷。客家文化与旅游文化、茶文化、精品文化相得益彰,在这里升华至极,使山不仅仅是山,水不仅仅是水,花不仅仅是花,房子也不仅仅是一座建筑,而是以文化的外延和内涵彰显魅力,以文化渲染的宁静和张扬使游客找到心灵的共鸣和净化,使每一位游客都有回家的感觉,也使之成为游子一次次神往的心灵家园! 

⑧北雁南飞寻梦归。清晨醒来,窗外鸟语花香,碧空如洗,洁净的阳光漫撒绿色茶园,阵阵清风撩动茶树波涛,带来玲珑乐曲,雁南飞依恋于心头的美在迎风绽放,令人痴醉……

(选自2012年10月31日《南方日报》,有删改)

20.文章第②-⑥段,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将雁南飞的美景交代得井然有序。请你找出表明作者观察点的词语。(4分)

答:                  

21.请你对第⑤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作点评。(4分)

答:                           

2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通观全文,作者不仅描绘了雁南飞之美,更从茶文化、客家文化诸方面挖掘了其美的内涵。

B.本文将景物描绘穿插在游记中,骈散相间,语言华美;多用修辞,独具特色;蕴含哲理,可读性和感染力强。

C.最后一段,在结构上,呼应开头,照应题目;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雁南飞美景的痴醉和依恋之情。

D.本文以“寻梦”为线索,采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回忆了作者在寒冬的一个傍晚再一次来到雁南飞的所见所感。

三、2013山东日照

木鱼馄饨(林清玄)

①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 

②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 

③刚开始的时候, 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地敲出低沉雄长的声音。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的一种极好的佐证。 

④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⑤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地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⑥一走近,才知道那只 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⑦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亚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⑧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 

⑨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信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⑩木鱼总是木鱼,不管用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 ⑾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 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⑿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⒀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轻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⒁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选自《经典美文》2013.02,有删改) 

18.第③段说“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作者最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3分)

19.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卖馄饨老人的形象。(4分) 

20.请指出本文在写作方面的一个特点,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21.文章结尾说“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四、2013河北

笑与泪(纪伯伦)

太阳从那些秀丽的公园收起了它最后一道霞光,月亮从天边升起,温柔的月光泼洒在公园里。我坐在树下,观察瞬息万变的天空。透过树枝的缝隙,仰望夜空的繁星,就像撒在蓝色地毯上的银币一样,远远地,听得见山涧小溪淙淙的流水声。   

  鸟儿在茂密的枝叶间寻找栖所,花儿闭上她困倦的眼睛。在万簌俱寂之中,我听见草地上的轻轻的脚步声,定睛一看,一个青年伴着一个姑娘朝我走来。他们在一棵葱郁的树下坐下来。我能看到他们,但他们却看不到我。    

  那个青年往周看了看,说道:“坐下吧,亲爱的,请你坐在我的身边。你说吧!笑吧!你的微笑,就是我们未来的象征。你高兴吧!整个时代都为你欢呼。我的心对我说,对你那颗心怀疑,对爱情的怀疑是一种罪过,亲爱的!不久,你将成为这银色月光下照耀下的广阔世界里的一切财产的主人,成为一座可以和王宫媲美的宫殿主人。我将驾驭我的骏马,带你周游天下名胜;我将驾驭我的汽车,陪你出入跳舞厅、娱乐场。微笑吧,亲爱的,就像我宝库中的黄金那样微笑吧!你看着我,要像我父亲的珠宝那样地看着我。你听着,亲爱的!我要是不向你倾诉衷情,我的心就不会安宁。我们将欢度蜜年。我们要带上许多黄金,在瑞士的湖畔,在意大利游览胜地,在尼罗河宫旁,在黎巴嫩翠绿的杉树下度过我们的蜜年。你将与那些贵公主阔夫人相会,你的穿戴一定会引起她们的妒忌。我要给你所有这一切,难道你还不满意吗?啊!你笑得多么甜蜜啊!你微笑就仿佛是我的命运在微笑。”   

   过了一会儿,我看到他们俩悠然自得地走着,就像富人的脚践踏穷人的心那样踩着地上的鲜花。   

   他们从我的视野中消失了,而我却在思考着金钱在爱情中的地位。我想,金钱--人类邪恶的根源;爱情--幸福和光明的源泉。我一直在这此思想的舞台上徘徊。突然我发现两个身影从我面前经过,坐在不远的草地上。这是一对从农田那边走过的青年男女。农田那边有农民的茅舍。在一阵令人伤心的沉默之后,随着一声长叹,我听见从一个肺痨病人的嘴里说出了这样的话:“亲爱的!擦干你的眼泪,至高无上的爱情已经打开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成了它的崇拜者。是它,给了我们忍耐和刚强。擦干你的眼泪!你要忍耐,既然我们已经结成亲爱的伴侣。为了美好的爱情,我们得忍受贫穷的折磨,不幸的痛苦,离别的辛酸。为了获得一笔在你面前拿得出手的钱财,以此度过今后的岁月,我必须与日月搏斗。亲爱的,上帝就是那至高无上的爱情的体现,他会像接受香烛那样接受我们的哀叹和眼泪,他会给我们适当的报酬。我要同你告别了,亲爱的!我不能等到月光消逝。”   

   然后,我听见一个亲切而炽热的声音打断了伤感的长吁短叹。那是一个温柔少女的声音,这声音倾注了所有蕴藏在她肺腑里的热烈的爱情、离别的痛苦和苦尽甘来的快慰:“再见,亲爱的!”   

   说完,他们便分别了。我坐在那棵树下,这奇妙的宇宙间的许多秘密暴露在我的面前,要我伸出同情之手。   

   那时,我注视着那沉睡的大自然,久久地注视着。于是,我发现那里有一种无边无际的东西,一种不能为严冬的苦痛所扼杀的东西,一种在日内瓦湖畔、意大利游览胜地所找不到的东西:它是那坚强不屈,春来生机勃勃,夏到硕果累累。我在那里看到了爱情。 

19、文中描写了两对恋人的对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两对恋人的精神追求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尾一句“我在那里看到了爱情”,“那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的爱情观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袁长俊

[2015中考现代文复习第14讲:表达技巧 (九年级)]相关文章:

1.英语九年级14单元课件

2.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

3.有关中考现代文我的老师的阅读答案

4.关于中考化学复习计划

5.中考倒计时100天复习要点

6.中考复习计划范文

7.中考语文复习《木兰诗》

8.2017中考语文复习计划安排

9.九年级的诗歌复习课件

10.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