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卷偶得 高考复习指导(高三)

发布时间:2016-3-2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我有幸参加了今年高考文言文阅卷,改卷工作结束后,回顾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有两点心得。一是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有助于答题,二是要培养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

一、拓宽知识视野,有必要了解历史知识

今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分别节选自《说苑奉使》和《史记南越列传》。据《史记南越列传》记载,秦国兼并六国后,在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任嚣被委任为南海郡尉,南海郡下设博罗、龙川、番禺、揭阳四县,赵佗被委任为龙川县令。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大起义,接着是刘邦、项羽的“楚汉相争”,四方诸侯豪杰互相争夺,中原陷入战乱。公元前208年,任嚣病重,临死前召来赵佗,向他阐述了遗命,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并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的职务。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3年,赵佗起兵兼并了桂林和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汉高祖平定天下后,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就没有派兵攻打赵佗。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派遣陆贾去南越,命令赵佗因袭南越王的称号,同他剖符定约,互通使者。《史记南越列传》中对陆贾之事一笔带过:“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史,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说苑奉使》则是细述了陆贾面对倨傲的赵佗扬大汉之威,挫其锐气的情形。

之所以赘述以上史料,是觉得如果学生能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答题会易如反掌。学生觉得文言文艰涩难懂,理不清头绪,除了字词句式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始是历史知识的缺乏,而朝代,帝王,在考试所选的文言文中是频发出现的。学生至少要知道中国历史上历经了那些朝代,能按顺序说出来,再进一步,知道一些朝代的杰出帝王,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历史的大框架要掌握,这样做题才不致与有太大的陌生感,对理解文章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学生对这次高考选文中的项羽,刘邦等人及事迹、地名南越、桂林、象郡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学过了《鸿门宴》和《过秦论》。有熟悉感是好事,至少在高考考场上能消除些紧张感,能知道是什么样的朝代背景,对整体感知全文是有帮助的。我们在教文言文时,介绍些历史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有些学生的确连中国历史朝代顺序都不清楚。

二、培养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

从高考阅卷时的评分标准来看,我觉得对得分点实词虚词的翻译要求高于对整体句意的要求。如第一小题4分,有四个得分点,弃反、捐、敌国、且,只要这四个词翻译对了就给分,轻易不扣句意分,几个小句全错光了才扣句意分。不过学生若是得分点字翻译对了,他对句意的理解也不会出现太大偏差。

理解词义,要让学生注意两点:

1、注意区分古汉语义和现代义

考试时一般不会考从未见过的生字、难字,常考的是常见字的古义(或本义),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成语中保留古义的字很多,如“登峰造极”的“造”是“达到”,“短兵相接”的“兵”是“兵器”,“硕大无朋”的“朋”是比较。对于此次考试中的“捐”字,学生只关注它的常用义是“捐献”、“捐赠”,却忽略了它的本义“舍弃”、“抛弃”,觉得这个意义很陌生,其实在现代也还在使用,比如“捐弃前嫌”,“为国捐躯”,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先生在《挽沈骊英女士》一诗赞叹沈女士培育“中农二十八”麦种时写有“能抗暴风雨,能将锈病捐”(“锈病”是麦子的一种病)。我们在讲解文言文时,一定要让学生注意词语古义、今义的区别和联系,词语的古义是常考点。

2、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古义不常见不常用,并且考纲中虽有120个文言实词的规定,但经常超出范围考查,所以要准确翻译出来,除了积累之外,更重要的是根据语境推断词义。学生如果对“捐”的这一义项不知道,不熟悉,利用上下文的联系,加以联想,“捐”的含义不难推断出来。此句上文有这样一句话:“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文后还注释了“椎结”,即“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既然能看见发髻,那就没有戴帽子,“捐冠带”中的“冠”即帽子,“捐”这个动词应该是含有否定意味的,评卷时规定学生翻译为“抛弃”、“丢弃”、“丢下”、“改变”、“取下”、“不戴”、“扔掉”、“拿掉”均可。此句中“弃反”还是比较好理解的,许多学生都能翻译出来,“捐冠带”明显是承接 “弃反天性”而来的,“捐”与“弃反”的意思肯定接近,但学生并未注意到上下文的联系。另一个翻译得不好的词是“吾不起中国”的“起”,这个字很常见,要翻译得准确也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如文中“尉佗平南越,因王之”,他平定了南越,因此而称王,那么“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中的“起”也与“平”类此,与军事、战争有关,可以理解为“发兵”、“起兵”、“起家”。还有“越中无足与语”的“无足”,有学生翻译成“没有脚”,“足”有“脚”的意思,也有“足够”、“值得”的意思,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正确的意思;不做得分点要求的“至生来”有学生翻译为“从一生下来”,这都是脱离了语境,与全文割裂的翻译。

文言文的知识储备非常重要,巩固、记忆是基础,还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即能整体感知全文,善于联想、变通,分析辨别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在平时的文言文翻译练习中,我们依然要严格要求学生字字落实,培养字字落实、字字对应的直译习惯。讲解题目时指出得分点的字,也让学生自己判断哪些字是得分点,翻译时根据上下文着重斟酌锤炼,力求准确。高考阅卷时完全是踩点给分,要求之严格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学生不能有侥幸心理,改卷时不会出现“给辛苦分”、“字写得好就多给点分”、“老师改累了就随便给分“的现象,高考阅卷是慎之又慎、细之又细、严之又严的。

 

盛小凡

[高考阅卷偶得 高考复习指导(高三)]相关文章:

1.高考生假期复习指导计划

2.高三高考动员演讲稿

3.高三高考励志口号

4.妙手偶得造句

5.高三高考冲刺经典口号

6.高三冲刺高考励志句子

7.对高三高考的祝福语

8.高考励志美文:趟过高三那条河

9.高三励志高考百天经典句子

10.高考口号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