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6-1-2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安徽省中考语文一直保持其“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大格局照旧,小枝节变化,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突出语文学习的规律和特点,科学地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应用能力,有明确的导向功能。2013年的安徽语文中考试题依旧体现了这个问题特点。    

语文试卷分为三个基本板块: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写作,外加卷面书写,赋分值:35分+55分+55分+5分=150分。08~11年题量为19题,12年减少1题,总题量18题。今年又恢复到19个题目。能力考查层次感强、难易适度,较好地兼顾了学业水平测试与升学选拔考试的双重功能。

第一板块: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一)古诗文默写:

    范围:《课程标准》的规定,文言文16篇,古诗词34首。

依据:安徽省《2013年考试纲要》第一部分《语文积累》的第7条指出:“准确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优秀诗文的句、段、篇。”

第1题默写古诗文的上句和下句,形式依旧是8选6,估计这种结构将在今后的若干年里会一直维持稳定;默写部分的第(2)小题同去年比有了一点点变化,那就是由过去的默写一首整诗变成默写诗的一个部分。所有的题目均出自考纲规定的50篇古诗文。2007年以前,安徽中考的默写的第(2)小题一直是理解性默写,这种题型也是许多兄弟省市常考的题型,2014年会不会回归,我认为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语文积累

    范围: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词义、句式的理解和掌握,自08年以来,历年题型大致稳定,今年也不例外,选出来出题的文段基本上是一小段美文或哲理小思。预计2014年此部分的形式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需熟练使用《新华字典》,多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似字的识记与差异、修辞、句式的变换、近义词的辨析,诗歌鉴赏题可能要涉及到一些,句式变换也不容忽视。总体而言,这一部分题目难度不大,只要平时认真训练,考场上不掉以轻心,9分全得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三)名著阅读

    范围:2013年《考纲》推荐了8部文学名著作为考试内容:《水浒》、《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骆驼祥子》、《安徒生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朝花夕拾》。安徽省在这一部分是每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调整两篇,估计14年也不会例外。

    内容:今年所考内容涉及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与主要情节,且考题难度较之前几年有很大降低,估计14年的考试内容,无非还是作家作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典型事件等。

形式:填空题型。

  (三)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试题特点:生活性、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今年出题内容选择了2013年的热点话题“中国式过马路”,涉及的知识点有信息提起(图文转换)、口语交际和病句修改。

形式:填空题型和简答题型。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课标如此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重视做相应的训练题,不能靠天收。当然,我不否认综合实践能力可以从平时的言行举止中积累,但也必须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综合实践训练,才能在考试时遇题不慌。从平时的考试情况来看,综合性学习类的题目难度不是很大,成绩较好的同学很容易考满分。

第二板块:阅读(55分)

   一、现代文阅读(40分)

自2009年以来,安徽省语文中考一直是一篇散文,一篇议论文或说明文,呈现很强的规律性。2009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说明文;2010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议论文;2011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说明文;2012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议论文。今年是一篇散文,一篇说明文。从这个趋势看,2014年,一篇散文一篇议论文的概率大于80%。

安徽中考的现代文阅读偏爱散文,去年的议论文《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和今年的说明文《西塘古镇》,文体观念都比较淡化,体裁上也比较接近散文。这种文体,可能会在今后几年的试题选文中成为一种趋势。这也和目前淡化文体观念是相一致的。

(一)《西塘古镇》(17分)

1. 第5题考查的是段落划分。这个题目比较容易,3-9自然段在结构上构成一个整体。总分结构,对应的是考纲中《阅读》的第2条:“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难度系数低。

2.第6题填表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对应的考纲中《阅读》部分的第4条:“准确概括文中描写或说明的人物和事物的特点。”难度系数偏低。

3.第7题填空,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把握。说明方法是最常见的考点,通常难度系数不大。但是今年的这两个填空题难度很大,我认为,主要是题目本身有问题。“虽然江南古镇大多有廊棚,但西塘的规模最大,占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道。”这里前一个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学生仔细推敲一下,难度还不是很大,但是后一个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呢?如果把句子中的“所谓”和“其实”去掉,毫无疑义,这是在下定义,加了,“所谓”和“其实”,只是句型上发生了一点变化,根本内容还是一致的。答案是作诠释,这个答案还是有些疑问的。因为作诠释和下定义的共同点确实很多,都是对事物性质的概括,所不同的,下定义是完整而准确的概括,而作诠释是对事物部分特性的一个说明。对于廊棚这样的一个陌生事物,缺乏专业知识的读者怎么才能判断作者对廊棚性质的概括是一部分还是一个整体呢?也正是基于这种原因,作诠释这种说明方法极少出现在考卷之中。所以说,这个题目出得有些问题。

4.第8题考查加点字的作用,这是说明文中最常见的一个考点,难度系数中等。参考答案给的过于简单,个人觉得应该先解释一下“仅”字的意思,然后再说说它的作用,答案才更加完整,但是这个问题无关宏旨,没有解释也没有什么关系吧。

5.第9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既要着眼于关键词所在的段落,又要联系全文,需要仔细斟酌。水道、廊棚、弄堂,三种空间形式的特点都是面积狭小,但是设计者却能根据空间狭小的特点综合安排,最大限度的方便了居民生活和商业交通。从考后学生对答案时反馈的信息来看,此题是今年中考中最难的一题。这也是拉开距离的一题。

总体而言,说明文部分的五个题目涵盖的考点还是比较多的,难度系数也具备合理的梯度,层次感较强。

(二)《远去的乡村》(23分)

安徽的中考比较偏爱散文,而且特别注重语言的优美,今年的选文也不例外。

第10题考查的是对段落主要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细致的阅读选定段落的内容,其次题目中的示例“童年的蛙声”和“稻田的荷香”非常重要,因为示例不仅提示解题的思路,而且告诉我们题目的答案就是从这三段文字中寻找能代表乡村诗意的事物,答案的文字应该是和题目中的示例文字同构。作者在这三段文字中,写到了“荷田的莲藕”、“沟渠的月光”、“菜地的葱行”、“豆荚的笑声”、“蛐蛐的琴音”以及“秀才的诗行”等,答题点非常清晰,本题的难度系数小。

第11题考查内容是信息提取,考查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文章内容的正确把握与理解,答案是文中原句,位置也很明显,本题难度系数低。

第12题考查的是对语言的品析。赏析语言首先要把握语言的特色。文章中值得赏析的句子一般是哲理句、描写句、修辞句、句式结构句或诗情画意句。本题题干之中已经明确要求按修辞方法作答,所以只要找出修辞手法并结合修辞手法来答题就可以了。本句综合运用了拟人、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把葱行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行为,形象生动;排比句式的运用,表现了菜地里的葱的整齐优美,抒发了作者对乡村常景的喜爱之情;反复的手法,一唱三叹,使语言充满了回环起伏的诗意美。本题难度系数较大。

第13题考查的是对关键词含义的理解,这也是中考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解题时不仅要正确理解加点词的本义,更要结合语境理解它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借此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固执”一词在这里是“执着”的意思,写出了父亲对土地的不舍,表达了父亲及世代农民对乡村田园的热爱、依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父亲的这份执着的深深的敬意。本题难度系数较大。

第14题考查的是对文题含义的多角度理解,答题时要注意一定要结合全文,切不可孤立做答。本文的开头,从童年时写起,这是时间上的远去;而写作时,昔日的乡村已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这是空间上的远去;但是作者的内心依然眷恋着那富有诗意的乡村,“远去”一词传达出作者深深的惋惜之情和留恋之意。解答这一类题目时,不仅要注意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力求挖掘其字里行间的感情因素。本题难度系数中上。

综观散文部分的5题,所有的考题都是常见题型,第12、13、14题,学生看起来似曾相识,但是要真正答完全答正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知识点的考查覆盖面比较大,题目的难度设置比较合理,既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挥,也能适当的拉开梯度,可以说是兼顾了毕业考试和选拔考试的要求。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文言文阅读近年都是50篇优秀诗文篇目中的选文,考查内容基本稳定。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内容理解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

今年的文言文部分也没有超出以上的范围。

第15题考文言词语的解释,所选词语全部是课下注释中的,所以学生只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了这些内容,是没有什么难度可言的。

第16题考句子翻译,也是最常见的重点句子,教师在复习时反复训练过的句子,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不以疾也”需要意译,而“清荣峻茂”对应的“水、树、山、草”则需要学生有完整而正确的记忆。

第17题考查的内容理解与照应以及关键词的提取,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陌生的文章,那还是有一点难度的,但是考虑到本文是课内精读文章,学生已经早已熟背并反复训练,觉得还是比较容易的。

第18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这个题目应该是所有的老师都讲过并且反复强调过的,答案给的也很灵活,难度系数也很小。

综观今年的文言文题目,感觉是最近几年中考中最容易的,通过考试后学生对答案反馈的信息来看,中等程度以上的同学都可以做满分或接近满分。

自2005年以来,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成了安徽中考的一个重要命题形式。比较阅读的特点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考查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但是,由于安徽中考文言文的命题范围局限于考纲规定的50篇古诗文,可供比较的东西其实并不多。片面的追求以比较阅读的形式出题,素材上受到很大的限制,比如2012年把《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放在一起,第16、17两题的比较就非常勉强,给人感觉是为了比较阅读而比较阅读的,并不能考查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所以笔者认为,比较阅读类的题型将逐渐淡出安徽中考的文言文阅读部分,而类似11年和13年通过一篇文章考查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将成为安徽中考的命题主流。

    第三板块:作文 (55分)

作文分占试卷总分的40%(加卷面分),可以说是一个得分大户,占据语文考分的半壁江山。自2007年以来,安徽中考作文题目一直是命题作文(含全命题和半命题两种形式),历年命题不设审题障碍,内容上贴近社会、关注生活,使学生有事可写,引导学生有悟可感。

2013年安徽中考作文题是半命题式作文,要求考生以“那段______的日子”为题写作文,但必须“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来选填,也可算是“四选一”的命题作文, 这种题目其实叫准命题作文更恰当。题目本身比较容易入手,不管是温暖、自由,还是孤单、烦心,都是非常贴近生活的。从这一点来说,今年的作文题与最近几年的作文题是相同的,主要考查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与习惯。

写作时首先要注意文章的立意:“温暖”或“自由”,因为这是两个带有积极情绪的词语,考生驾驭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可要写得出类拔萃就不容易了,一定要分析出温暖和自由的真正内涵,而不能停留在表层。同样,对于“孤单和烦心”,这看似有些悲观低沉的情绪,但如果考生能从中挖掘出积极向上的一面,比如在孤单或烦心的时候,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学会坚强面对,这样的日子更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这里表达出这样的立意,文章应该会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其次是要写出真情实感。其余的像语言优美流畅,结构安排合理,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等等,都是得分的要点。

  总体而言,安徽中考语文题目是严格遵循考纲,继承与创新并重,在2014年的中考复习中,只要教师吃透考纲,并针对安徽考题的特点作出有针对性的训练,就一定能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舒林

[2013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分析]相关文章:

1.中考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2.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3.2017宁夏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4.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5.中考政治试题命题分析介绍

6.小升初的语文试题及答案

7.关于小升初语文试题及答案

8.六上语文试题及答案

9.小学语文试题大全

10.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