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结构漫谈》 作文指导

发布时间:2016-11-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韩玉波

高考作文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一篇作文,这篇作文要在很短的时间使阅卷老师青眼有加,除了内容、表达、语言、修辞等要做足功夫外,尚需要有明晰的线索,完整的结构,让阅卷老师在极短的时间内知道你的写作目的和内容,从而得到最大程度的分值。

我这里只说议论文的结构。

一般来说,据古代的典范议论文要求来看,是“起、承、转、合”四字。

首先来说说“起”,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提出问题”这是作文的开头部分,这个部分是一篇文章的关键的、需要加以重视的。人们常说的“凤头”指的就是这儿了,既是凤头,就是说要做好开头的设计,有的人是善用排比来开头,如:

从少年时候起,我的心中就有了这样的疑惑:

为什么你说:“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

为什么你说:“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为什么你说:“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愿,愿把牢底坐穿!”

我疑惑地望着你们,你们却不回答我,只是无言的望着远方。

这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这位考生就巧妙的运用了三个排比句,作文一落笔,即以“年少时”“心中”的“疑惑”为切入口,以三个连续铺排的“为什么”,将烈士夏明翰、吉鸿昌、何敬平的诗句一一带出。这样的开端,醒目抢眼,也颇具先声夺人的效果。这样的开头方式,与《孟子》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説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这样的开头方式把所有的情形都列举开来,方便下文归纳出结论,所以这种方式是切实可行的,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而作文的结构式千变万化的,人家说,文有法,而无定法。就是如此,所以开头的方式也千差万别。但不管怎样,都是需要精心设计,巧妙布局的。

至于作文的主体,也就是“猪肚”部分,它讲求的是内容充实,内容的充实是在综合了个方面的材料以后,经过精心挑选,去伪存真,去芜存菁,运用恰当的方法,是这些材料在文中起充分的论证作用,并且这些材料要翔实,要能说明问题,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文章开头进行了铺排以后,进一步指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就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不能不犯错误,犯了错误,接受了教训,就会吃一堑,长一智。一个人身处逆境,心意困苦,精神压抑,而他也就会在冲破压抑的尝试中激发自己的能动性、创造性和拼搏向上的精神,同时,他的思想、情感也因为这种努力而获得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上述这一个部分可以看成是文章的“承”的部分。

最后文章又将这一道理推广到安邦治国的层面,使其愚意更为深广。孟子上承春秋晋大夫司马侯的“多难兴邦”之说,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内部没有严格执法、足以辅助朝廷的贤臣,外部又没有敌人的骚扰侵犯,总是过着太平安乐的日子,那么,就会使君臣上下渐渐地养成骄惰庸懒的心气,这样,国家一旦有事,里灭亡的边缘也就不远了。孟子的这两段话立论卓异,懂鉴事理,道常人所不感道,富于深刻的辩证思想。前者关于个人修为的见解,对天下万代处于逆境、犯了错误而苦闷彷徨的人来说真是一个极大的鞭策和鼓舞,后者关于国家的论说,对于治国安邦的人而言,无异于是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长鸣,千百年来,犹闻余响。唐代柳宗元在《敌戒》中说:“敌存灭祸,敌去召过“;宋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也指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都是承孟子端绪而对历史的经验的深刻总结。

在这一个部分中,作者既转又合,把文章内容做得丰富而又摇曳生姿,这样的作文结构,前后圆转如玉,浑然一体,达到天人之境,真不愧是先贤的大家手笔,令人阅卷,拍案叫绝。

上面说的是典范的议论文结构范例。

然而作文的结构又是很多的,并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说得清楚明白,诸如冰糖葫芦法,双线索结构法,铺排提挈法等,不胜枚举,如片段组接法,在一篇满分高考作文《沉默的父爱》中,考生以“六岁”“十六岁”写了两个场景在以“昨天”“今天”为两个场景,每一个片段组接成了一篇作文,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写得深婉动人,令人动容。

一般地说,作文狠有特色的是顺序多组法,所谓顺序,就是我们常说的记叙的四中常见方式:顺叙、倒叙,分叙、插叙。这几种记叙方法要根据实际来运用,可是我们知道,一般写作时很多都不会先预期自己要用什么方法,而是在经过了多方练习以后,欣然命笔之际,有浑然不觉之妙,而当有所成文,自已鬼斧神工,夺天地之造化了。

 

韩玉波

[《高考作文结构漫谈》 作文指导]相关文章:

1.2017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材料作文秘籍

2.漫谈清高与金钱

3.漫谈中秋散文

4.胜似亲人作文指导教案

5.作文课指导教案

6.看图作文指导课件

7.小学作文指导教学课件

8.优秀作文指导教案

9.小学作文写作指导课件

10.数据结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