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 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5-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年级:八年级                  科目:语文                 执笔:韩云生  

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课型:文言讲读课             课时:一课时

时间:2012-10-22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对作品之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2.品味其简洁的语言,体会兄弟之间的至爱亲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理解作品及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作品之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学习重点: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

1.走近作家: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

2.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故事短小、语言简洁是它的特点。《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已经成为典故经久流传,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此篇属《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文章简短、字词难度不大,表达感情却很深厚,从中我们更能读出魏晋时代独特的士人心态及其情感的个性化表达。

3.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在《世说新语》中对其生平逸事有大量记载。 子敬: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东晋著名书法家。幼时从父学书,后来自创一格,与父亲齐名,人称“二王”。主要作品《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

(二).朗读课文。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子猷     病笃   索舆   奔丧   好琴  

 掷琴   恸绝   亦卒   不调   了不悲 

2.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只画一处)

(1)、因恸绝良久        (2)、月余亦卒     (3)、子敬素好琴            

(4)、便径入坐灵床上   (5)、便索舆来奔丧      (6)、此已丧矣

(7)、何以都不闻消息      (8)、都不哭

3.这则故事写了                                  ,表现了               。

(三).课前预热。

1.“煮豆持做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你知道有关这首“七步诗”的故事吗?你如何评价曹丕的行为?

2、在你的身边,你看到过哪些体现手足情深的感人事例?

三、合作交流:(一).感知课文

1. 小组活动,结合工具书、课下注释读课文、译课文。

2.  找出下列翻译的不当之处。

( 1)、原文: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翻译:子猷向左右问:“凭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改错: 

(2)、原文:语时了不悲。 

翻译:说完话后根本就不悲哀。 

改错:

  ( 3)、原文:便径入坐灵床上。

翻译:(子猷)从小路上走向灵床。 

改错: 

(二)理解文意

1、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2、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念弟弟的三个动词是什么?

3、你能猜测出子猷死亡的原因有哪些吗?

4、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对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5、有人说,结尾一句话是多余的.你的看法呢?

6、这篇文章虽短小,却能尺水兴波,悬念不断。说说文中都有哪些悬念?

三.拓展延伸 :1、文中的子猷、子敬都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都以书法和行为“卓异”著称,是当时的“名士” 。本文中子猷的行为就想显得蹊跷难解。弟弟死了他不哭,还弹琴,而后来却一发不可收拾。你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2、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

3、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学(教)这节课后的收获

 

韩云生

[《人琴俱亡》 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人琴俱亡原文及翻译

2.汉语拼音教学案设计

3.木兰诗的学案

4.《谈中国诗》导学案

5.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姥姥的剪纸》教学案例设计范本

6.历史教学导学案论文

7.镶边与剪纸的导学案

8.木兰诗导学案及答案

9.苏教版祁黄羊课件

10.燕子教学课件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