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选读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发布时间:2016-4-1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许钧友

编写人:许钧友 周菊 李小刚 张正雄 寇青娥          审核人:王 芳  

审批人:                        编写时间:2011年10月

班组               姓名               组评              师评             

【使用说明】

1、课前独立思考,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充分预习“合作交流部分”,课堂交流。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生平。

2、比较系统的了解孟子的思想。

【学习重、难点】

比较系统了解孟子的思想。

【自主学习】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待证实)。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战国时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 

   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父名激,母仉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 。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之--历史地位

  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 

孔子是圣人,孟子是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

关于--《孟子》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民本、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一书,在汉代就被认为是辅翼“经书”的“传”,和孔子的《论语》并列。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大学》和《中庸》被认为是孔子弟子曾参和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这样,《孟子》一书便与孔子及孔子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了,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 

  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在明清两代,官方规定,科举考试的八股文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要“代圣人立言”。《孟子》一书便成了明清两代士子们的必读书了。

孟子思想之--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孟子思想之--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统治者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仁,据孟子解释,就是“人心”。怎样才算是仁呢?根据《孟子》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一、亲亲。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第二、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第三、尊人权 。

孟子思想之--易子而教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滕文公章句上)的和谐融洽的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 

  对教育方法的改进,亚圣孟子早就在提倡,他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育方法。当他的得意门生公孙丑询问有的君子为何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孟子回答道:“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离娄章句上)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父子之间不责善”,易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孟子思想之--性善论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尽心》上) 

“性善论”是一套唯心主义的说法,不过,孟子以“性善论”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还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

孟子之--语录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6)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没有敌人的。 

(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的国君,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的国君,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等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势,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1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的,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是最为轻的。 

(1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划分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巩固的,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实行仁政的国君得到的帮助就多,不实行仁政的国君得到的帮助就少。

(13)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常嬉为墓间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之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直译下列句子:

(1)此非所以居子也。

(2)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

《买肉啖子》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世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直译下列句子:

(1)东家杀豚何为?

(2)今世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断机教子》

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⑥居则⑦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⑧夕⑨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⑩矣。--选自《列女传》

【注释】①既:已经。②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③以刀:用刀。④子:古代指你。⑤斯:这。⑥是以:因此。⑦则:就。⑧旦:早晨。⑨夕:泛指晚上。⑩道:法则、方法。

直译下列句子:

(1)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

(2)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3)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合作交流】:

读完这三则故事,谈谈你的感受。

 

许钧友

[《孟子》选读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1.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2.高二论语选读读后感

3.高中化学选修5《卤代烃》教案设计

4.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教案参考

5.高二物理选修3-1试题答案

6.高二选修1物理第四章单元测试题

7.论语选读教案

8.汉语拼音教学案设计

9.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

10.高中化学选修5《苯 芳香烃》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