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

发布时间:2016-9-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张继勇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主学习篇--自主,新课标理念的精髓  

基础积累

【识字记音】

①雍(    )      ②皋陶(    )    ③譬(    )    

④弘毅(    )    ⑤枉(    )

答案  ①yōng  ②gāo  ③pì  ④hóng  ⑤wng

【解释实词】

①天下归仁焉(     )

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

③使民如承大祭 (     )

答案  ①称许,赞许  ②迅速,敏捷。引申为“聪明、机智” ③承担

【通假举要】

①举直错诸枉  (     )

②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

③知者利仁(     )

答案  ①“错”通“措”,安置  ②“乡”通“向”,先前  ③“知”通“智”,精明

【一词多义】 

(一)实词       

  举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举类迩而见义远(     )

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

戍卒叫,函谷举   (     )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

答案  举起,拾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拿,用/全,都。

【词类活用】   

①不仁者远矣(     )

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③不可以长处乐(     )

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⑤尧舜其犹病诸(     )

答案  ①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被疏远  ②“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达  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安乐的生活  ④安、利: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安于、利于  ⑤名词活用为动词,担忧。                      

【古今异义】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古义:                              

今义:                              

答案  古义:贫困。今义:大约。                                  

【文言句式】

(1)克己复礼为仁                                

(2)富哉言乎!                                 

(3)何谓也?                                    

(4)舜有天下,选于众…                          

 (5)不仁者远矣。                               

答案  (1)判断句  (2)主谓倒装句  (3)宾语前置句  (4)介宾短语后置句  (5)被动句

 

合作探究篇--合作,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  

重点剖析

 

【中心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己的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重要语句】

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赏析:“一日”两字值得反复体味,舍此“一日”不下手,永无下手之期,百事都始于“一日”,何况追求仁德呢?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赏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作是仁的实践原则。

3.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赏析:因“仁”出乎于心,而又充盈于天地;所谓天人交汇,是可以超越身体和时空的一种概念。我们所熟知的,“浩然正气”“天地有正气”皆出于这个“杀身成仁”的义理和超道德的伦理概念。古今多少仁人志士,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为其所追求的理想和正义的事业而不惜生命勇于献身。

【艺术特色】

1.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释同一事物。围绕什么是“仁”,孔子既从肯定的方面作答,又从否定的方面作答,告诉人们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既从如何对待自己的角度作答,又从如何对待别人的角度作答。从而使人们对“仁”有一个全面而透彻的了解。

2.文辞简约而意蕴丰富。选文第1则中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一句中的“一日”两字值得反复体味,舍此“一日”不下手,永无下手之期,百事都始于“一日”,何况追求仁德呢?选文第8则“有杀身以成仁”一句言明“仁”比生命更为重要。    

3.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孔子的声气口吻。如他对子贡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对众弟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些话神采飞扬,仔细体会,依稀见得出他的音容笑貌。

 

点拨迁移

课文内容 ※点拨※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克己复礼”是指要克制自己,是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仁”是目的,而“礼”、“乐”等则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而不要以“礼”为核心,核心仍是“仁”。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围绕什么是“仁”,孔子既从肯定的方面作答,又从否定的方面作答,告诉人们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既从如何对待自己的角度作答,又从如何对待别人的角度作答,从而使人们对“仁”有一个全面而透彻的了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的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话,也要让别人事业发达。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别人而自己站稳了,也不是损害他人发展了自己。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

发散迁移 ※思考※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1.孔子认为管仲的“仁”主要表现在哪几点?

诞生于公元前三四世纪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宣称:“毗耶婆说:你自己不想经受的事,不要对别人做;你自己想往渴求的事,也该希望别人得到--这就是整个的律法;留心遵行吧。”

           (《摩诃婆罗多》“圣教王”) 2.这一段话从儒家思想角度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参考答案:

1.孔子认为管仲体现了仁,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管仲不为一人而殉死,愿为天下苍生而苟活;其二,管仲有功于天下;其三,管仲有功于齐国;其四,管仲有功于齐国国君。

2.体现了孔子“仁”的学说,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训练落实篇--听来终觉浅,绝知要躬行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请问其目             目:目的

B.樊迟未达             达:到达

C.是不可以不弘毅       毅:坚强

D.死而后已             已:已经

答案:C

解析:A项,目:条目,详情;B项,达:明白,理解;D项,已:停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在家无怨    B.尧舜其犹病诸

C.非礼勿视    D.不仁者不可久处约

答案:C

解析:A项“家”古义为“古代大夫的家庭”,B项古义为“担忧”,D项古义为“贫穷”。与今义均不同。

3.下列各句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克己复礼为仁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D.举直错诸枉

答案:D

解析:“错”通“措”,译为“安置”。        

4.名句默写

①己所不欲,               。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               。

③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

④不患人之不己知,               。

答案:①勿施于人  ②任重而道远  ③有杀身以成仁  ④患不知人也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译文:                                                                      

答案: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赞许你是仁人了。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

(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译文:                                                                      

答案: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3)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译文:                                                                      

答案:假如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给人民许多好处,并给有需要的民众以帮助,怎么样呢?可以说是仁吧?

(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                                                                      

答案: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2-6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魏书曰: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①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②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馀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

注:①耿纯: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王莽死后,李铁兄弟专权,耿纯不愿在长安当官,以骑都尉官职来到河北巨鹿。②郊遂:古代都城外百里为郊,郊外百里为遂,也泛指郊野。 

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整卒,典徙颍阴令              徙:调职

B.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          拒:抗衡

C.卿欲慕耿纯邪                  慕:羡慕

D.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          嘉:赞赏

答案:C

解析:慕:效法。

3.下列句字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初平中,以众随太祖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典)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答案:D

解析:A项,跟着,介词/用,介词;B项,跟,介词/和,连词;C项,如果,连词/你,代词。

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典以国家为重的一项是(     ) 

①故试以治民之政    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③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 ④苟利国家,专之可也

⑤自请愿徙诣魏郡     ⑥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②③⑤

答案:B

解析:②④⑤⑥全都能表现李典以国家为重的精神,①太祖对李典的赏识,③太祖给李典布置任务。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典先跟从父亲李乾追随太祖征战,破黄巾,击袁术;后又随兄长李整打败薛兰、李封,基于立下的这些战功,升迁为青州刺史。高.考*资/源-网

B.太祖安排李典和程昱运送军粮,且嘱咐水路不通可以走陆路。李典分析了驻守黄河的敌人的情况,果断地北渡黄河,打败了敌军,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

C.李典与乐进、张辽一向不和,面对孙权的军事包围,张辽害怕他们不听从自己的意见。而李典抛弃了个人私怨,与张辽并肩作战,使孙权撤军。

D.李典年少时就喜好学问,不喜欢军事,读《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因崇尚儒雅,对有才能的人非常尊敬,也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答案:A

解析:“升迁为青州刺史”只是因为“从平兖州诸县有功”。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

译文:                                                                          

                                              

(2)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译文:                                                                          

                                               (3)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

译文:                                                                          

                                         

答案:(1)太祖爱惜他的文才,所以把治民的政务交给他,让他尝试着管理。

(2)这是国家大事,只是看你的计策怎样,我能因为心怀不满而忘记国家大义吗?

(3)尊敬有才的士大夫,谦恭唯恐做得不够,军队中称赞他是忠厚之人。

参考译文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山东金乡县人)。李典跟随父亲李乾,有特殊的气质。把几千家门客都会聚在乘氏。初平年间,率领军队跟随太祖在寿张打败了黄巾军,又跟从太祖攻打袁术,出征徐州。吕布叛乱,太祖派遣李乾回到乘氏,到各县安抚民众。吕布的别驾从事史薛兰、治中李封招降李乾,一起反叛,李乾不听从,于是他们就杀掉了他。太祖让李乾的儿子李整统帅李乾的军队,与各位大将一起攻打薛兰、李封。薛兰、李封被打败后,李典跟从太祖平定诸县有功,逐渐升迁为青州刺史。李整死后,李典调职为颍阴令,做了中郎将,统帅李整的军队。魏书说:李典年少时就好学(不宜解释成学习,因为后面有“兵事”),不喜欢军事,于是从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太祖爱惜他的文才,所以把治民的政务交给他让他尝试着管理,升迁为离狐太守。

当时,太祖与袁绍在官渡相抵抗,李典率领宗族及家兵运输粮食布匹供应军队。袁绍被打败,任用李典为裨将军,驻扎下来安抚百姓。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让李典和程昱用船运军粮。正赶上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率领军队驻扎在黄河上,断绝了水上通道,太祖命令李典、程昱:“如果船不能过,下策只有走陆道。”李典与各位大将商议说:“高蕃的军队装备少,倚仗水上便利条件,有松懈的思想,攻打他们一定会取胜。军队不必受皇宫控制,只要对国家有利,独自掌管也是可以的,应该赶快攻打他。”程昱也认为对。于是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打败了他,水路得以畅通。刘表派刘备向北侵犯,到了叶地,太祖派李典跟从夏侯惇抵御他。刘备有一天把军营烧掉退兵,夏侯惇于是率领军队追击。李典说:“敌人无故退兵,我怀疑一定有埋伏。向南走的道路狭窄,草丛树木很深,不能追。”夏侯惇不听,和于禁追击,李典留守。夏侯惇等果然进入了敌人的埋伏圈,作战不利,李典前往营救,刘备见到救兵到了,这才撤兵。李典跟从太祖围攻邺县,邺县被平定。与乐进在壶关围攻高干,在长广攻打管乘,都大败他们。升迁为捕虏将军,被封为都亭侯。李典的宗族私家军队三千多家居住在乘氏,自愿请求迁徙到魏郡。太祖笑着说:“你想效法耿纯吗?”李典谢罪说:“我愚笨怯弱,功劳小,可是封爵宠爱优厚,的确应该全家族的人都一起效力,再加上征战讨伐还没有停止,应该充实都城附近地区,来控制四方,我不是效仿耿纯。”于是把自己的部下以及宗族一万三千多口迁移到邺县居住。太祖赞赏他的做法,升迁为破虏将军。李典与张辽、乐进驻扎在合肥,孙权率兵包围他们,张辽想遵照太祖的指示出来应战。乐进、李典、张辽一向都不合,张辽害怕他们不听从,李典情绪激昂,说:“这是国家大事,只是看你的计策怎样,我能因为私人仇恨忘记国家大义吗! ”于是率领军队和张辽一起打败孙权使之逃跑。

李典喜欢学习和问难,以温文尔雅为贵,不与诸将争功劳,尊敬有才的士大夫,谦恭唯恐做得不够,军队中称赞他是忠厚之人。三十六岁去世。

 

写作审美提升篇--世事皆学问,人情即文章  

角度一

话题:认识自我

角度分析:这是一个极具思辨性和启发性的话题作文。首先必须理解“自我”与“认识自我”的具体含义和区别。其次要在实际生活中撷取“自我”与“认识自我”的具体现象或事例。写作的重点在于辨证地阐释“认识自我”的命题含义。认知自我的话题,最好写记叙文。可直接写由一事一物触发的反省,也可写由回忆引发的反思。可写一段思想斗争,也可写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评价。写议论文忌泛泛而谈。要能列举出生动的事实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论述认知自我的方法、意义。

【写作示例】

认识自我

人,识得破别人的骗术,却逃不脱自己的谎言。懦夫认为自己谨慎,而守财奴也相信自己是节俭的。没有什么比自欺欺人更容易的了,因为我们往往相信我们希望着的事情。在我的生活中,没有哪一个人比我自己更能欺骗我了。为什么我总在试图用言语来掩盖自己的渺小,总在试图为自己减轻负担,又总在为自己的低能寻找托辞,糟糕的是我似乎已经相信了自己编造的借口,心安理得,得过且过,安慰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当我终于开始自我反省时,我意识到,最可怕的敌人正是我自己。在那神奇的瞬间,自欺欺人的面纱从我眼前飘逝。

角度二

话题:友谊

角度分析:友谊是人的精神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友情的人,就像生活在寂寞的荒野;缺乏朋友的人,最感到人间的孤独。人们需要友谊,追求友谊,是因为真诚的友谊可以使人奋发,使人欣慰,使人快乐,使人向前。这是个命题作文,要注意写的是人世间纯洁、真挚的友谊,不是互相利用甚至狼狈为奸似的“友谊”。当然,这里的友谊不仅限于同学间的友情,还可写其他人之间的友谊,也可写班级、单位、国家等之间的友谊。文章要有真情,切忌空洞。

【写作示例】

现代人的友谊,很坚固又很脆弱。它是人间的宝藏,需我们珍爱。友谊的不可传递性,决定了它是一部孤本的书。我们可以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友谊,但我们不会和同一个人有不同的友谊。友谊是一条越掘越深的巷道,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刻骨铭心的友谊也如仇恨一样,没齿难忘。

友情这棵树上只结一个果子,叫做信任。红苹果只留给灌溉果树的人品尝。别的人摘下来尝一口,很可能酸倒了牙。

友谊之链不可继承,不可转让,不可贴上封条保存起来而不腐烂,不可冷冻在冰箱里永远新鲜。

友谊需要滋养。有的人用钱,有的人用汗,还有的人用血。友谊是很贪婪的,绝不会满足于餐风饮露。友谊是最简朴同时也是最奢侈的营养,需要用时间去灌溉。友谊必须述说,友谊必须倾听,友谊必须交谈的时刻双目凝视,友谊必须倾听的时分全神贯注。友谊有的时候是那样脆弱,一句不经意的言辞,就会使大厦顷刻倒塌。友谊有的时候是那样容易变质,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就会让整盆牛奶变酸。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在什么都是越现代越好的年代里,唯有友谊,人们保持着古老的准则。朋友就像文物,越老越珍贵。

 

张继勇

[先秦诸子选读(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1.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2.高二选修1物理第四章单元测试题

3.高二论语选读读后感

4.高二政治备课组总结

5.高二语文备课组总结

6.高二历史备课组总结

7.高二下英语备课组总结

8.高二语文必修3诸子喻山水教案

9.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教案参考

10.化学选修5第四章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