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教育报》目标导学开创课堂新高度

发布时间:2016-3-2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步步为营,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 

青岛李沧区 “目标导学”开创课堂新高度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1.9.19

  “草鞋是船,爸爸是帆,奶奶的叮咛载满舱……”日前,青岛第61中学历史教师张永梅在讲授《海峡两岸的交往》的课堂上,不急于让学生掌握这样那样的知识点,而是让学生仔细品味歌中爸爸的心情,伴随着深沉、略带哀愁的旋律,学生明确了“掌握不同时期对台政策及把握海峡两岸密切关注的史实”等学习目标,满怀兴致地投入到学习中。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出示当堂课的学习目标或导学提纲,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这样的课堂起始环节已经成为李沧区课堂教学的鲜明特点。李沧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在全区同步实施“目标导学”教学模式,以“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三个环节,步步为营,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

   李沧区“目标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自有其背景。2006年,区教体局随机听取了全区中小学400节课后,发现课堂教学的三个突出问题。在教师方面,教师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存在问题多,课堂上教师指导学习活动有效性得分低;在学生方面,学生学习参与深度得分低;在教学效果方面,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得分最低。若教师能把握好教学的目标,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有效性就会加强;若目标当堂能达成的话,那么学生在课后负担就会减少。客观分析实情后,李沧区决定建构“目标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场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攻坚战随之展开。

    在李沧,为强化教学的目标性,教师都需要围绕课程标准中的大培养目标制定出具体到每一节课的课时小目标,这称之为基础性目标。同时,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完成基础性目标基础上确立发展性目标。如青岛浮山路小学教师徐清霞在教授“2和5倍数的特征”时为学生确立的基础性目标主要为:能找出100以内2和5的倍数,并能掌握2和5倍数的特征。同时,面向接受能力强一点的学生提出发展性目标:“在判断2和5倍数特征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这样,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每节课上都会有提高。

    在新教学模式的建构中当地明确,学生能做的,教师就不要做,教师主要发挥纠偏、点拨、引导、补漏4个方面的作用。为了当堂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还需通过当堂过关、小组擂台赛、学习汇报等方式,让学生对每节课的知识做到当堂消化,不留漏洞。

    新的教学模式要得到认同,提高教师对“目标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力尤为重要。为此,李沧区开展“三研教”活动,实现了教研部门对课堂的零距离指导。所谓“三研教”即区教研员实行集体研教、结对研教、蹲点研教。

    教师王春蕊说:“采用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我更重视教学目标了,能够从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到课时目标进行系统的思考,教学思路更加清晰。”王春蕊说,现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学习的主动权回到了孩子手中。

  “目标导学”的推广与实施和教师团队研究能力密切相关,为此,李沧区教体局构建了“片级互研-校级专研-教研组自研”的立体教研模式,并创新了一种全新的教研形式-自主申办式。自主申办式教研活动基于学校、教研组或教师,结合工作实际自发、主动地进行。经过一段时期的研究后,学校可通过自主申办的方式展示取得的优秀成果,以达到成果认定、资源共享的目的。截至目前,已经有632个教研组在通过评审后走上了自主创新、展示交流的舞台。教师围绕着“目标导学”展示的“三环节群体协作式备课”、“三表格同伴互助式评课”、“跟进式个案行动研究”、“一课三研”等教研策略已令该区学校受益。 

    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韩川德介绍,近年来,全区中小学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生活发生质的飞跃,6名教师在全国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30余名学生在全国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中获得金奖。更可喜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了,许多学生已具有了乐于探究、合作交流、敢于质疑的鲜明个性。

 

汪佳

[转载《中国教育报》目标导学开创课堂新高度]相关文章:

1.导学互动心得体会

2.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导学案课件

3.开学新目标日记

4.班级学习目标口号

5.关于目标的美文

6.年终总结明年目标

7.开学目标随笔作文

8.教学计划及目标

9.《看雪》课堂语录

10.边城的课堂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