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鸣金说作文

发布时间:2017-11-2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曹     阳 

一、        作 文 试 题 出 得 怎 样 

问:今年的作文试题和前两年的作文试题有什么共同之处? 

曹:我想最明显的共同之处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很强的时代感。第二,都是话题作文类型。第三,都能贴近学生的认识实际和生活实际。 

问:今年的作文试题与前两年的作文试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曹:第一,从考查写作的的核心能力--思维能力看,虽然要想写好今年的作文题必须既有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有较强的聚合思维能力,但是,今年的侧重点更趋向于聚合思维。第二,往年的话题写作的空间比较大,今年的话题写作的空间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大。同样是话题作文,今年的话题作文颇有点像命标题作文。第三,今年的话题作文限制性增强了,不但话题“诚信”本身就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而且在写作要求里明确规定“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问:有人认为今年的作文试题不如前两年的作文试题出得好,您怎么看? 

   曹:我看是各有短长。前两年的作文题确实激发功能很强,作文试题很有新意,让人看了眼睛一亮,老师感到题出得很有创新性,考生看了感到十分有趣,写作兴致很高,好文章可以说精彩纷呈。但是,由于话题大,限制少,结果出现“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问题。这样,很难说哪个在话题之内,哪个偏离话题了,让一些宿构套写的文章钻了空子。所以去年前年那样的开放式作文题,多少增加一点限制可能会更好些,因为高考毕竟是选拔性的考试,它的功能就是选拔,也可以说是淘汰,区分度明显一些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如果让宿构套写的考生占了便宜,当然不利于择优汰劣。今年的作文试题明显增强了限制,目的是防止抄袭,这是一个进步。但是今年的限制,似乎有些过强,这主要是由题目本身造成的:你想“诚信”二字,我们的社会基本价值观是趋同的--以讲诚信为光荣,以不讲诚信为耻辱,没什么别的方向了。无论作文怎么写,大的方面是一致的,只能在小的方面各显春秋,这样,新颖立意、创新精神,写作个性,可能就要有一些局限。所以,我认为,找到今年的试题特点和前两年的试题特点之间的契合点就比较理想了。 

   问:今年的考生作文试题是否也可以宿构套写? 

   曹:这要用事实说话。今年考生作文多数表现了很好的写作素质,但也有一些宿构套写现象,主要是抄袭,或叫照搬。看到报刊上有什么有关诚信的故事,把它复述一遍。这样的作文你也不能说他跑题,但是显然不能得到很好的成绩。高考试题明确规定可以编故事,不少考生作文出现了编排拼凑离奇故事的倾向,当然,能编故事也是一种能力,故事编排得挺周圆,更是一种能力。但是,讲故事,那是小学生也会做的事,所以真正的写作能力应该更多地表现在写作方面的立意新颖深刻和构思精巧、内容丰富和语言精美上。如果只是会编故事,甚至故事编得荒诞离奇,或者来个故事新编,把古老的故事重讲一遍,都不能真正表现出写作能力,尤其不能表现出在写作上的创新能力。写作有其固有的规律,它和街头说书不一样,所以,我认为今后的高考作文题没有必要写上“可以编故事”这一条。还是要鼓励联系自身,符合真实,反映现实。在这个前提下,考生作文有些“编”的因素我们也大可不必管它,因为我们不能要求完全的真实性。只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在生活中有可能出现就可以了。当然,这和想象奇特大胆并不矛盾,因为你的想象再奇特,再大胆,也不能脱离生活,不能违背生活的逻辑。一句话,今年的宿构套写大概也和“可以编故事”有关。 

问:有的说法是今年作文试题出题方向是前两年出题方向的逆动,还有的说是代表新的趋势,你怎么看? 

答:今年作文试题确实在思维考查的侧重点上与前两年有所不同,今年更侧重考查思维品质的确定性、集中性和连贯性,而前两年侧重在思维品质的多向性、灵活性和广阔性上。 

但是“逆动”的说法我不赞成。因为这两种思维品质都是很好的思维品质,都属于创造性思维。就像人有两条腿,一左一右向前迈进,大方向是一致的,不能说哪个是哪个的逆动。今年出了这个类型的试题,明年可能出那个类型的试题。如果今年出题与去年不一样,就说是出题方向改变了,这个说法不妥。 

   至于说今年试题代表了新的出题方向,我看主要是指今年出题内容是道德修养方面的,过去我们重视提升社会道德水准,今后仍将注意思想道德方面的话题,注意素质教育方面的话题。前两年的作文试题其实也是重视素质教育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引导人们注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样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反映。从这个意义讲,可以说最近几年大的方向始终是一致的。如果今年出了新的就否了去年的,我看今年的创新就没多大意义了。出题类型多种多样,这本身是出题日趋成熟的表现,我们今后应该习惯这种丰富多彩,为考查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喝彩。 

  问:你认为什么样的作文题是理想的高考作文题? 

  曹:第一,有较强的激发功能。既让人人有话可说,又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第二,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写作空间广阔有“边”。写作的范围大,又难以宿构套写。第三,有引导功能,引导今后的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 

  问:您能否用一句话评价今年的作文试题? 

  曹:稳中出新,美而不足。 

二、考 生 作 文 写 得 怎 样 

问;今年的考生优秀作文多不多?创造性表现如何? 

曹:今年优秀的考生作文还是不少的,也表现出相当的创造性。这从一些很好的自拟题上就能看出来。你看:“《7-1=0》《寻找失去的》《如此取舍》《他躲不过人生路上的灾难》《还剩下什么?》《生命诚可贵,诚信不可丢》《归来兮,诚信!》《人,又少了一个》《南门立木,立信古今》《以诚为本,以信立业》《说一比六》《诚信与我同在》《人生的答卷》《诚信二字写人生》《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我诚信,我快乐》《最终判决》《诚信--步入现代化的通行证》……你不能不为这么精彩的拟题而喝彩。由此略见一斑,好的立意,好的构思,好的作文可以说争芳斗妍。 

问:今年考生作文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曹:在部分考生中,还存在着审题欠准、复述照搬和内容欠充实的问题。 

先说审题欠准。“诚信”是我国传统美德,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与人交往的准则。“诚信”一词“诚实、守信用”的含义广大考生是理解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没能准确理解“诚信”一词的含义,把它混同于“自信”“坚贞”“相信”“信仰”等等。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准确把握概念,才能做到理解题意,才有符合题意的前提。 

另一方面,考题提供的材料实际上起到提示和限制两方面的作用,首先是提示背景,告诉你“诚信”这个话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应从价值观的比较上考虑问题;同时也就是限制,不要漫无边际去谈诚信。我们有些考生没能看懂这个材料,或者更确切的说没能认识到这个材料的作用,没能把握这个材料的重点,结果在“金钱”“美貌”等等上面做文章,写成“金钱不是万能的”“勿图虚荣”等等。由此可见,高考作文,认识能力起着入门的作用,认识不上去,就容易偏离话题。 

再说复述照搬。我没有用“宿构”或“抄袭”这样的字眼儿,因为用这样的字眼要慎重。 

如果考生的作文自始至终复述或照搬了一个报刊上的故事,严重的就可以视为宿构或抄袭。 

这个问题我已经在别的文章中谈过了,这里不再多谈。我只想说,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我们的部分考生在“诚信”问题上认识的贫乏,同时也反映了在想象和思辩能力上的不足。 

再说说“内容欠充实”的问题。我在已经发表的文章里曾经谈到“内容欠充实”的主要表现是“以概说代替描述”“以摆代论”等等,这里不再重复,这里想再说一说“模式”。我并不认为所有的模式都是不好的,不能一味地反对模式,但是,僵死的照搬模式则是不好的。我们有些同学,缺乏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于是就去“套框框”,全文分成“五步走”:第一步,引述原材料;第二步,联系自己--早在孩提时代父母就教育我讲诚信;第三步,摆例子,从远古洪荒说起慢慢说到今;第四步,现在社会怎样不讲诚信;第五步,号召。这样的模式缺什么?缺实实在在地分析问题,缺写作个性,在这个“套筐筐”的过程中,写作的创造性没有了,没有写作个性的文章是乏味的文章。 

问:由于考生缺乏考场作文的写作经验而出现了哪些问题? 

曹:高考作文和平时作文毕竟不一样,时间紧,压力大,还有些特殊的写作要求等。考场写作有其特殊的规律,构思快,下笔快,开弓没有回头箭等等,我现在重点说一下“入题要快”的问题。“入题快”是指尽快接触核心内容,早点把自己最精彩的地方亮出来,充分展示。不要拖泥带水而迟迟不亮相。我们有的考生无论写什么文体的文章,开头都要先发表一大通议论,或是先从相关问题说起,慢慢地往核心问题上扯,这是不好的,因为时间就那么一点点,篇幅也就那么800字,应该把它们充分利用好,不要白白浪费。例如有的考生作文一开头是“我们,十八九岁,正是充满梦幻的年龄,告别了幼稚的童年,经历了纯真的少年,又迎来了青年时代。我们对人生有了初步的体验。人生的道路既漫长又短暂,怎样过好人生?我想,那就要懂得做人的真谛,诚信,就是其中的一个。”洋洋洒洒一大段,究竟有什么用呢?真正有用的只有最后两句。考场作文,要求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容不得磨磨唧唧。如果写议论文,要早点进入分析;如果是记叙文,要早点进入事件。 

问:你刚才提到记叙文、议论文的概念,请问考生在“淡化文体”方面有什么表现? 

曹:我先得说几句什么是“淡化文体”。所谓的“淡化文体”,有以下几个意思:第一,动笔前有选择文体的充分自由;第二,写作中,有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自由;第三,评判时,不对文体苛求。仅仅了解这些还不够,相应的还有三条:第一,选定什么文体,就要写得像什么文体,总不能什么也不像吧?第二,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但是总得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吧?不能是大杂烩。第三,阅卷教师不在文体上苛求,但是你自己的文章符合文体要求就是符合该文体的写作规律,你的文章就会好一些,自己应该给自己提出相应的要求。 

有的考生作文确实有点“四不像”,前面看起来,纯纯粹粹是在说理,后半部分,陡然一转,说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于是就开始详详细细讲故事,看起来又的的确确是记叙文的写法,这样的文章,且不说在文体上怎样,就说内容吧,说理也说不透,记叙也记不清,这样的“淡化文体”有什么好处呢?淡化文体,不是说没有文体;淡化文体要求,不等于淡化文体意识。顺带说一句,高考作文的“不限文体”并不是唯一的形式,它仅仅是形式之一。今后高考题也许哪一次就出一个明确限定文体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用一个否定另一个,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问: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今年考生作文的状况吗? 

曹:常中有新,平而见奇。 

三、今 后 训 练 打 算 怎 样 

问:从今年高考作文看,你对今后的作文指导有什么建议? 

曹:三句话。 

   第一句话:“以‘基础’为基础,以‘发展’为发展。”  

 今年好多考生作文丢分实际是丢在“基础等级要求”上。“基础等级”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书写规范,标点正确”。明年的作文训练,要扎扎实实做到以上基础等级要求,在此基础上,力争上台阶,达到“发展等级要求”。不能把“基础等级要求”放到一边,眼里只盯着“发展等级要求”。当然,“发展等级”是很重要的得分点,得不到“发展等级”的加分实际上也就是丢分。但是要先做到“基础等级要求”,做到了“基础等级要求”,学生是可以进一步发展的,脚踏实地才能一跃而起。 

第二句话:“心中有类型,手中有范文” 

高考备考作文训练一定要做到类型多样化,每一种类型有什么特点要清楚。命标题作文有命标题作文的特点,话题作文有话题作文的特点;话题作文有的只给一个话题,有的既给话题也给材料;不限文体的作文要注意什么,限定文体的作文要注意什么,等等,各种类型的作文都要练,而且要做到“手中有范文”,意思是知道好的作文应该是什么样的。平时多向好作文学习,学写作实际上就是要多看勤练,除此没有什么别的“诀窍”。 

第三句话:“喜新不厌‘旧’,重此不轻彼” 

今年作文试题有所出新,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年年作文试题都会有所出新,今年的“新”与去年的“新”往往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在研究今年的“新”时,不要把过去的“新”当作“旧”,如果说相对是旧的话,那就说“喜新不厌旧”吧。去年的、前年的、前几年的作文题型都要重视训练。在训练中,突出培养创造能力,侧重训练那种有限制的开放型作文。在兼顾聚合思维训练的同时,侧重训练发散思维。虽然有所侧重,但是决不重此轻彼甚至顾此失彼。做到了以上三点,我想我们的高考作文训练意识就可以说是成熟的了。 

(《中国教育报》2001年8月1日) 

[高考鸣金说作文]相关文章:

1.说暖(随笔)

2.说早安的说说

3.关于说兄弟的说说

4.大班说反义词教案

5.说勤奋议论文

6.爱藕说阅读答案

7.《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8.说影壁阅读答案

9.说勤小学阅读答案

10.《爱藕说》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