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10-2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重点、难点,疏通文意

2、 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 熟读成诵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平时对三峡的所见所闻,让他们畅谈对三峡这一景观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作者作品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本文选自《水经注》,它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二、教授新课

(一) 自由朗读,找出生字词,弄清文意

1、阙quē     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漱shù    

   属zhǔ引      绝巘yǎn

2、 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结合课文注解,试补充翻译

(1) 重岩叠嶂,即“重岩之叠嶂”

(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按“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去理解。

(3) 绝:断        (4)肃:寂静

(5)或:有,不能作“有时” (6)其:这   

(7)故:所以        (8)虽:即使,表假设

(9)奔:作名词,译为“奔驰的骏马”

(10)时:季节        (11)三声:几声,三表示虚数

(12)飞漱其间:应为“于其间飞漱”

(13)清荣峻茂:前皆省略主语,“水、树、山、草”

(二) 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讨论文章结构,归纳

四个层次

1、写三峡两岸的山: 多、高  

      2、写夏水的迅疾  

       3、写春冬景色:动、静结合   

4、写秋天景色

三、课堂朗读

分段朗读  体会语调、语气、语速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检查复习

二、讨论问题

文中描写了三峡的山、水(夏)、春冬景色、秋天气象,各有什么特点?

结合原文,说明理由。

归纳:    “七百里”――长

      山  相连无缺―-多

         重叠、隐蔽――陡、高峻

   “自非”句:江面狭窄,为下文铺垫

  夏水   “襄陵”  “阻绝”――凶险

“朝发白帝 暮至江陵 千二百里”――迅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对比

        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春冬景色  仰望:“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色彩:白浪、绿潭、青山、花草

        一字一景:清、荣、峻、茂

        三峡秋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猿啸,回声

  秋天气象  渔民船夫:悲惨生活

        情境:悲寂、凄凉    联想:当地渔歌

  激发学生思考 1、“泪沾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这样?

2、从文中两句渔歌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

三、引导学生领会全文艺术特色

(一)抓住特征写景

1、主要抓住三峡中的哪个峡?(巫峡)

2、写四季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讨论,归纳

因为“峡”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水又是最有特色的,

所以紧接着写水。

(二)语言特点

简炼、生动。全文只有155个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

1、动静结合:动――水  “素湍”、“回清”、“悬泉”

静――山   绿潭、倒影、怪柏

    2、有张有弛:夏水迅猛――张   春冬平和,秋景凄婉――弛

四、其他

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1、 结合关键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

2、 让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挖掘文章中构思、行文、语言等方面的特点,能更好地欣赏美文,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文言文,要多记多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4、 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点,要及时发现,耐心引导,认真讲解。

 

方崇宇

[《三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三峡》教案

2.《三峡》课文及教案

3.《三峡》优秀教案

4.三峡猿声优秀教案

5.初二语文《三峡》教案

6.三峡文言文教案

7.人教版《观潮》教案

8.人教版《雪孩子》教案

9.人教版找次品教案

10.人教版天地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