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同志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6-1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 陈光荣

[广州市天河区 华美学园(510520) hmcgr@163.net]

 

一、泛读。高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用笔在生字、生词下边划线,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正音

晌(shǎng)午 箍(gū)着 是荷(hè) 冲撞(zhuàng) 执拗(zhì niù) 舀(yǎo)

课文注释中必掌握的词语

不随和 执拗 必恭必敬 官官相卫

补充释词

1.“兹有……是荷”:这是介绍信一类专用书信的惯用语。兹,现在;荷,承受(恩惠):是荷,这是十分感谢的。

2.问询:询,问。课文里是打招呼、问候的意思。

3.十八罗汉:“罗汉”,梵语“阿罗汉”的省称,佛教对某种得道者的称呼,其地位仅次于菩萨。课文中是借指庙堂里的泥塑木雕,不会开口说话。

二、速读。集中注意力,快速默读,弄清文章脉络,想一想,按场面的不同如何分段?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又该如何分段?

全文按场面分,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在区农会。

第二部分(2?段):在村公所。

第三部分(5?段):在老秦家。

第四部分(10?2段):在打谷场。

如果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段):去阎家山。

第二部分(2?段):初见村长。

第三部分(4?段):发现问题,模范村不模范。

第四部分(10?2段):深入群众,调查研究。

第五部分(13段):当面交锋,群众终于把老杨当作自己人了。

全文以老杨同志去阎家山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为线索,按事件发展和时间顺序依次写下来的。为了适合中国人民大众的口味和欣赏习惯,赵树理的小说情节都是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一一交代得清楚明白,故事性强,引人入胜。

三、精读。划出老杨同志所说的话和他的行动。思考:

1.作者怎样通过语言、行动塑造老杨同志这个人物的?

第2段,初见村长,老杨见他们只顾下棋,全不把工作放在心上,又有以衣着取人的恶劣作风,就“把背包往台阶上一丢,坐在上面休息”,并且讽刺地说:“你们忙得很!等一会闲了再说吧!”这一“丢”一“坐”写得很传神。老杨拒绝到村长家吃饭,说:“这是制度,不能随便破坏”,表现了他坚持原则的作风。老杨吃老秦家派饭,坚持要与老秦一家同吃一锅山药蛋南瓜汤,还自己舀来吃。他又不让老秦管他叫“县里的先生”,只让称“老杨”或“杨同志”,而他却把老秦尊称为“老人家”,说明老杨对群众“很随和”,与村长认为他“不随和”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与群众同甘共苦、平易近人,所以能深入群众,发现村里存在的问题。他听老秦老婆说:“这几年把地押了”就想了解个究竟;他见到小福找小顺割谷,就了解到农救会没组织互助组,知道模范村有问题,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敏感性。他到打谷场去进一步搞调查,毫无官气,而是以劳动行家的身分和群众一起劳动。最后,当村长找他回村公所时,他半软半硬地碰了村长几句,还当面交锋碰了这个群众认为“惹不起的厉害人”。于是老杨以他的爱憎分明,立场坚定,作风深入的一系列语言、行动,赢得了群众,大家“觉着老杨同志真是自己人”。

2.这篇小说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赵树理熟练地大量地运用群众口语使作品通俗朴实,活泼生动,农村生活气息浓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如“搭话”,“箍着白手巾”,“衙门来的人”,“东家借盐”,“西家借面”,“谁也不开口,好象庙里十八罗汉像”等,这些都是活在人们口头上的家常话,很富于表现力。《李有才板话》中夹杂着十二段快板。课文节选的部分就有一段:“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这段快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阎家山的阶级对立。它音韵协调,顺口悦耳活泼明快,非常幽默,具有山药蛋式的泥土味。

3.本篇的中心思想应如何概括?

这篇小说通过老杨同志到阎家山检查秋收工作,发现该村政权被坏人控制,于是发动群众同坏人坚决进行斗争的事迹,赞扬他是具有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坚定正确的阶级立场,密切联系群众和注重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的优秀农村工作干部。

 

[老杨同志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2.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3.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4.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6.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

7.我喜欢教学设计教案

8.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9.《为学》教学设计教案

10.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