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而共同努力(人教版教师随笔)

发布时间:2016-8-1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    王宝杰

    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教师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农村教师待遇不高,生活条件艰苦,本地教师不安心,外地教师不愿来,学习深造机会少,存在知识老化现象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并扎实地予以解决,“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或仅仅是一种美好愿望。

    我想以一个来自贫困山区的教师身份和自己身处基层的切身体会,来谈一谈制约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具体因素。

    首先,“硬件”投入和“软件”投入比例失调。近年来,国家明显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但这些投入全部用在了改善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上,这当然是很有必要的,但问题是,某些地区,这种做法有点“过热”了。即只注重了这样的“硬件”投入,而忽视了与之相配套的“软件”投入。主要表现在:没有重视教师的深造培训;教师中高级职数设置太少,职称晋升矛盾突出,影响了农村教师终身从教、深钻教学的积极性;没有关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没有关注收入较低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住房问题(特别是在房价日益高涨的今天);没有重视农村中小学的人文建设,以促进本单位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和交流,造成单位凝聚力越来越差,等等。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使得某些农村中小学的房子越修越多越漂亮,而教育质量却越来越差,学生越来越少的现象。

    第二,农村中小学的教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在某些地方还不是不足的问题,而是纯粹没有的问题。按理说,这也应属于“软件”投入,但不属于教师待遇的范畴,可有责任心强一点的农村中小学老师想搞点研究都是自己掏腰包,所以归根结底又影响了教师的待遇,进一步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教研的积极性。现在有些学校也不是经费紧张到揭不开锅的地步,至少比改革开放初是好多了,在国家还没有专门拨给农村中小学教研经费的情况下,各学校完全可在现有基础上开源节支,挤出一点教研经费,但校长们就是不愿在教研上投入一分钱,造成农村中小学的各个教研组都是空架子,毫无凝聚力和教研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了,而且是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那就是要制定硬制度,规定每个农村中小学必须有一定比例的教研经费投入,而且要落实到每个教研组。当然,我们更希望国家也能给农村中小学拨出一定的专门教研经费,校长们也就“财大气粗”了。只有这样,“新课改教研”、“校本教研”等重大教学改革才能落到实处。

    第三,同一行政区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差别大,享受改革开放成果严重不公。这就导致教师们都想尽千方百计往城市或县城中小学挤,形成小区域内也有严重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和不公平现象。可能有人会反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都有上浮,同一职称的教师在农村中小学上班要比在县城中小学上班高出一二档工资,怎么能说待遇差别大呢?我不想多说,因为用工资来衡量待遇的高低,在当前的中国,你认为这就很公平吗?况且,这高出的一二级工资,要应付在农村中小学上班的巨大生活成本,无疑是捉襟见肘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不愿安心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原因。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敬爱的温总理敏锐地洞察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核心是农村中小学,关键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科学论断,让人倍受鼓舞。我现在正在接受“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培训,沐浴着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关怀的阳光雨露。学习了温总理的讲话,我更坚定了克服上述一切困难的决心,摆正心态,立志安心贫困家乡的教育事业,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服务于家乡的教育事业。

    我们更热切地希望各级政府和官员们,多关心当地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的疾苦,认真贯彻温总理的讲话精神。因为您的一点真诚关怀,就会让我们感动一生,可能会立志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而生活条件的艰苦我们并不害怕,害怕的是我们长期不受到重视和关怀。温总理指出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关键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而各级政府和官员的重视及关怀、进而建立制度和经济的保障措施才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的关键。就让我们响应总理的“办好农村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号召,为“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这一崇高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吧!

 

王宝杰

[为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而共同努力(人教版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1.农村数学教师读书随笔

2.心情随笔:以风为马

3.生活随笔:为活着而工作

4.教师工作随笔

5.美术教师随笔

6.历史教师随笔

7.音乐教师随笔

8.教师数学随笔

9.幸福工作教师随笔

10.教师随笔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