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3-2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  

      2.把握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思想感情。 

      2.把握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宋词之旅。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的长江黄河,至今滋养着我们,在这里,我们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缠绵婉约;能听到“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悲愤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无论何时何地,随口吟咏一首诗词或其中的名句,都会让我们心中激荡,充满诗意。下面我们一起诵读辛弃疾的一首词《菩萨蛮》

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

三、解题:

   菩萨蛮:词牌名。书江西造口壁:是标题。书:写。写在江西造口壁的一首词。造口:在江西万安西南。这是一首怀古伤今词。本词写于孝宗春熙三年(1176年)春。

同学们先自由朗读,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三分诗,七分读,要用心体味,带着感情去读。

(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个别学生读,教师点评) 

(学生齐读)。

四、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 

  1)找出直接体现词人内心情感的诗句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诗人的情感:愁!(板书) 

  2)是什么直接勾起了诗人心里的愁?

   明确:鹧鸪。

   教师提示:这句诗“愁”有什么含义呢?是愁其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

    “闻鹧鸪”,表示要像鹧鸪“但南不北”(只忠于南方,不思北方)那样投奔南宋,留在南方,绝不在北方向金人屈膝,坚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

辛弃疾的理想虽然是想报效国家,但实现不了这报国之路。因此一种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愁涌上心头。

一个“行不得也哥哥”就把他那种怎样的情感点了出来?

   明确:(板书:自忧)对,这就是他对自己无法报国的忧愤之情! 

   2)除了这种自忧情感外,本词还有没有其他情感呢?(忧国忧民的情感)

那能否在词里面找出这方面的诗句? 

   明确:中间多少行人泪。(板书:忧民--流不尽的行人泪)。 

   A.理解“行人泪” 

   明确:逃难民众的泪水。词人身临隆禧太后被追之地,联想到当时南宋的命运危在旦夕。想到金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想到国耻未雪,悲愤填膺。“行人泪”概括了当时千千万万逃难民众种种灾难,也包括了许多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爱国志士的悲愤。 

   ②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明确:二愁是无法望长安。(板书:忧民--无法望长安) 

   B.长安代表什么呢?为什么无法望长安? 

   明确:北宋都城:汴京。收复故都,收复失地,恢复民族尊严。:无数青山的阻碍。面对眼下所见证的悲惨史实,想到当立脚点南宋王朝的政治现实,凝望汴京,追思北宋盛时,怀念中原故土,但如今,长安只能引颈以望,而且远望不到了!那重重叠叠的连绵不尽的青山遮住了视线,也阻断了建功立业的进取之途!“望”“可怜”两个词写出了无限的忠诚,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感愤! 

   3)教师小结:这浓得化不开的愁成了辛弃疾的心病,究其一生,他毫不放弃地寻找解决心病的机会,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这种精神在词中有没有体现? 

   明确: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无数山”可以遮住人们眺望故国的视野,但却不能阻挡日夜东流的江水。 

   问:诗人是不是单纯写自己所见到的景?怎样体现辛弃疾的精神?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发表意见) 

   明确:以江流烘托自己的思想活动,以自然现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感受和认识,含义深厚。这两句诗含蓄地传达了词人对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祖国的统一是主流。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意见) 

   小结:眼前的无数山,挡得住的是诗人的视线,但挡不住诗人爱国、报国的心!尽管词人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尽管他受到南宋君臣猜忌,一生不得重用,在被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  

   但他却从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从没被挫折打败,纵使壮志难酬也要酬! 

五、概括上片下片内容

六、概括主题

七、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辛弃疾的《菩萨菩》,倾听了他在动荡的南宋发出的收复祖国河山忧国忧民的呐喊,也深切体会到他那种“把吴钓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沉重叹息,!这声呐喊,这一声叹息,响彻云霄,响彻我们的心灵,成为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 

   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其实,具有这种伟大思想的又何止辛弃疾一人呢?从远古走来,我们看到了“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也看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看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也看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林则徐,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到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他们一直以天下为念,执著追求着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他们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支撑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鼓舞着我们!

八 全文板书

 

               自忧--报国无门、壮志未酬                 

      愁      忧民--流不尽的行人泪      }恢复中原

                                    必胜信念

               忧民--无法望长安

八、完成课后练习

 

杨思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语文版九年级教学计划

2.九年级语文版教学计划

3.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4.书江西造口壁优秀教案

5.语文版小学课件

6.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7.《菩萨蛮》温庭筠教案

8.韦庄《菩萨蛮》教案

9.语文版九下教学计划

10.八下语文版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