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1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文章内容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晏子春秋》 

   2、《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 

   3、晏婴,春秋后期齐国著名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三、语音 

   诣(yi) 枳(zhǐ) 缚(fù) 

   四、通假字 

   1、缚者曷为者也 曷通何,什么 2、人非所与熙也 熙通嬉,开玩笑 

   五、古今异义词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实: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实际上 

   六、词类活用 

   七、一词多义 

   1、坐:(1)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2)通“座”,座位(满坐寂然)(3)犯罪(何坐?坐盗) 

   八、重点词语解释 

   1、晏子将使楚 使:出使 

   2、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3、习辞者 习:熟练 辞:言辞 4、今方来 方:将要 

   5、何坐 坐:犯罪 6、坐盗 盗:偷窃 

   7、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8、齐人固善盗乎 固:本来 9、叶徒相似 徒:只 

   10、其实味不同 实:果实 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得无:莫非 

   12、圣人非所与熙也 圣人:才德极高的人 13、寡人反取病焉 病:辱 

   14、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离开座位 

   九、特殊句式 

   1、何以也 宾语前置:以何也 2、何坐 宾语前置:坐何 

   3、吏二缚一人诣王 定语后置:二吏缚一人诣王 

   十、朗读节奏 

   十一、理解性默写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东西吗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婴,是齐国很擅长辞令的人。 

   4、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两者只是叶子相似,它(果实)味道是不同的。 

   6、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能使百姓擅长偷盗吧? 

   7、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 

   3、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 

   *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 

   4、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5、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 

   6、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7、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 ? 

   *说明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楚王“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齐人故善盗乎?)的羞辱。 

   十四、开放性试题 

   1、你喜欢晏子这个人物吗?为什么? 

   *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勇敢的外交家、不畏强暴、讲话幽默生动、聪明的政治家、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晏子使楚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解释文中下列词语的意义

1.方(    )2.坐(    )3.徒(    )4.固(    )

二、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系向牛头充炭直

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

1.谓左右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2.其实味不同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3.寡人反取病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

(    )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为其来也

 

五、本文说明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根据课文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文段中加粗的词语。

习辞:______何以:______何坐:______避席:______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缚者曷为者也             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C.路转溪头忽见             D.寡人反取病焉

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南文子为国忧

 

智伯欲袭卫,故遗(wèi赠送)之乘马,先之一璧,卫君大悦,酌酒。诸大夫皆喜,南文子独不喜,有忧色。卫君曰:“大国礼(送礼)寡人,寡人故酌诸大夫酒,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先兆)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1.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

南文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卫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将要  2.犯罪  3.只  4.本来

二、A

三、1.古义:指近侍;今义:左和右两方面。

2.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

3.古义:辱;今义:疾病。

四、B

五、略

六、(一)1.习辞:能言善辩,长于辞令。何以:用什么办法。何坐:犯了什么罪。避席:离开座位。2.D 3.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4.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二)1.没有来由的礼物,没有功劳的赏赐,是灾祸的先兆。

2.明察秋毫,深谋远虑;阴险狡诈;利令智昏,但能知错就改。

3.这则故事告诫人们不可贪求无名之财,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善于分析,冷静处理,以防不虞之灾。

晏子使楚

第一部分:

1.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1)晏子将使楚  使:

(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谓: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习辞:

(4)王曰:“何坐?”  坐:

(5)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

(6)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

(7)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

(8)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

2.解释以下虚词意义用法。

(1)楚王闻之  之:

(2)何以也  以:

(3)缚者曷为者也  曷:

(4)齐人固善盗乎  固:

(5)人楚则盗  则:

3.翻译以下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

5.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二部分:

(一)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平?”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耳。”

6.晏子, 时期, 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著作。

7.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8.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二)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于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②,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使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⑤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

9.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语。

(1)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延:

(2)今臣使楚  使:

(3)晏子对曰  对:

(4)比肩接踵而在  比:

10.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义用法分类。

(1)晏子使楚

(2)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3)使子为使

(4)齐使使各有所主

(5)使使贤主

(6)何为使子

出使:

让、派:

使者:

11.翻译以下几句。

(1)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2)其贤者,使使贤主。

12.面对楚王的戏弄,晏子是怎样回击的?用原文回答。

《晏子使楚》答案

1.(1)出使(2)对……说(3)善于辞令(4)犯罪(5)到……去(6)离开座位(7)戏弄(8)捆绑 2.(1)代这件事(2)用(3)同“何”(4)本来(5)就 3.(1)晏婴,是齐国很擅长辞令的人。(2)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3)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两者只是叶子相似,它(果实)味道是不同的。(4)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能使百姓擅长偷盗吧? 4、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 5.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6.春秋、齐 7.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 8.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9.(1)请(2)出使(3)回答(4)并、挨 10.(1)(2)(出使)/(3)(5)(6)(让、派)/(4)(使者) 11.(1)张开衣袖就形成浓阴,流下的汗水像下雨,肩并肩,脚跟挨脚跟,凭什么说没人?(2)那些有品德、能力的人,让他们出使有品德、才能的君主。 12.略

(一)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0.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 ,把“淮北”比为 ;把“橘”比为 ,把“枳”比为 。(4分)

   11.“寡人反取病焉”中“病”的意思是(   )(2分)

   A.生病   B.疾病   C.窘迫,尴尬   D.忌妒

   12.从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一个人?(2分)

   

   13.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2分)

   晏子: 

   楚王: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大意。(2分)

   

   15.“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2分)

   

   16.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2分)

   

   (二)晏子谏因岛杀人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17.晏子的本意是 景公,说他 。但是晏子却以 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 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4分)

   18.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 ”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 。(2分)

   19.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2分)

   

   20.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3分)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 ) ③使诸侯闻之( )

   21.解释加点的词语。(6分)

   ①主鸟而亡之( ) ②请数之以其罪( ) ③以鸟之故杀人( )

   ④景公好弋( ) ⑤寡人闻命( ) ⑥为吾君主鸟( )

   22.指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3分)

   ①诏吏杀之(  )

   A、招集差吏杀了烛邹。 B.命令主管官吏杀他。C、诏告天下人要杀烛邹。D.告诉手下官吏杀人。

   ②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A、派烛邹管好主人的鸟,可是鸟死了。B.叫烛邹去喂养主人的鸟,可是鸟儿逃跑了。

   C、让烛邹去管这些鸟,然而这些鸟都不见了。D.叫烛邹去主管禽鸟,可是这些禽鸟却亡失了。

   ③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

   A.于是把烛邹召到景公面前谴责。 B.便把烛邹的罪状诏告天下。

   C.就把烛邹数落了一顿。 D.于是景公把烛邹召来谴责了一番。

   23.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2分)

   

   24、片断写作练习:(30分)

   将《晏子使楚》中晏子驳斥楚王的一部分改成记叙文片断,注意增加适当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避免对原文进行简单的翻译。

   

   

   

   

   

   《晏子使楚》答案

   1.《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记载晏子言行 

   2.略 

   3.⑴善于辞令,很会说话⑵羞辱⑶到……去⑷本来⑸同“嬉”,戏弄 

   4.因为晏子是“齐之习辞者”;机智设喻进行回击 

   5.⑴今天将要来楚国,我想侮辱他,用什么办法呢?⑵齐国人本来喜欢偷盗吗?⑶莫非楚地的水土让老百姓喜欢偷盗吗? 

   6.⑴劳动力;出使;让⑵用;因为;认为⑶是;成为 

   7.成理成文即可 

   8.D 

   9.C 

   10.齐、楚、不盗之民、盗贼 

   11.C 

   12.晏子是一个善于辞令,机敏过人的人。(其他意近也可) 

   13.楚王狂妄愚蠢;晏子机智灵活。楚王兴师动众,却显得心劳舌拙,不堪一击;晏子单枪匹马,却具有千钧之力,所向无敌。(意近即可) 

   14.叙述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表现了他外交上的机智。 

   15.让楚王看见并借此侮辱晏子。 

   16.成理成文即可 

   17.指责、重鸟轻人、谴责、委婉 

   18.“勿杀!寡人闻命矣。”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19.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 

   20.①叫、派②使得③让 

   21.①死或逃走②谴责③因为④射⑤指教⑥主管 

   22.①B②D③A 

   23.善于立辞,很会说话。 

   24、略

《人琴俱亡》教案

海口二中 范平丽

教学设想:此篇属《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文章简短、字词难度不大,感情却很深厚,从中我们更能读出魏晋时代独特的士人心态及其情感的个性化表达。因此,在指导学生自学文言文字词的基础上,要侧重于对文章情感内涵的理解,并通过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力求准确把握、读出情味。 

教学目标:1、学习基本的文言文字词 

2、体会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朗读成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还是见证了血肉相连的深厚,一如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人琴俱亡》。 

二、作者、作品简介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儿,世袭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志人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三、初读(读准句读、字音) 

通过朗读初步检查预习 

四、学习文言文字词 

全班分AB两组,A组针对文章第一段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B组回答;B组针对第二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A组回答。教师补充指导。 第一段 

【实词】 笃:du (病)重 左右:近旁的人,近侍 / 左边和右边 

索:要 舆:车轿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虚词】俱:(副词)都、全 而:承接连词 了liao:完全 都:总、竟 

第二段 

【实词】 素:本义是“白色的生绢”,这里是一向、向来。 径:一直 

卒:zu ○1死,古指大夫死亡,后通称死亡。帝王“崩”、诸侯大官“薨”。 

○2步兵,不费一兵一卒 ○3副词,终于,“卒用其人” 

cu 仓卒,急速 

(因)恸绝良久: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伤;良,很; 绝,气息中止,死亡。 

【虚词】 既:已经 

翻译: 

五、再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 都不哭 (琴亡)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2`1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 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 

--解1: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解2: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 

○1知人论世: (为什么要强自抑制?这须从《世说新语》说起) 

《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举例: 《伤逝 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 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 

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 

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2`2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调 

2`3琴不调说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板书: -- 抑制 --喷发:手足情深) 

○2审美:这种手足情深的悲绝,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真挚的美好的情感, 

刘义庆完全是将这当作一种美好的事物记入《世说新语》中的,体现 

了魏晋时代的一种审美观:(把人的种种情感当成一种美来欣赏)人 

的种种喜怒哀乐的情感都是美的。 

○3写作技巧: 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种兄弟 

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对比西方文学直 

接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中国古典文学这种通过环 

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 

更加丰富深厚。(补充) 

六、诵 读 (把握人物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的区分) 

1、个读 2、全班读 3、教师范读 

七、背诵 

运用幻灯片填空式背诵 

八、作业布置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故事短小、语言简洁,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典故经久流传,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同学们回去阅读《世说新语》,每个人讲一个小故事。 

九、板书设计 

人 琴 俱 亡 

了不悲 

人亡 抑制 手 

都不哭 足 

情 

琴亡 --恸绝良久 -- 喷发 深 

 

朱子

[晏子使楚(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晏子使楚课件

2.晏子使楚教案

3.《晏子使楚》的课件

4.《晏子使楚》教案及反思

5.晏子使楚教学课件

6.《晏子使楚》教学课件

7.晏子使楚文言文翻译

8.晏子使楚古文的阅读答案

9.晏子使楚文言文ppt课件

10.晏子使楚片段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