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2010年中考文言文研讨(苏教版九年级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5-2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考点解读:

08年泰州市中考考纲中明确指出文言文阅读,材料均选自课外的浅易文言文,主要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迁移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考点分析:

年份 体裁 分值 比率 考查知识点 难度

2008 人物传记 10 11% 词语解释,翻译句子,分析人物 小

2009 人物传记 12 13% 词语解释,翻译句子,朗读停顿,

理解领悟文章内容 较大

2010 说明文 12 13% 文言词语,翻译句子,朗读停顿,

理解领悟文章内容 大

三、题型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文言文教学和评价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中考文言文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借助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出现的常见实词、虚词,纵观近三年来泰州市中考试卷,课外文言文的考查的知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词语的解释。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2.句子的翻译。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要求准确通顺。准确是指要符合原文意思,不能随意增减内容;通顺是指译文前后连贯,语言流畅,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

3.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和朗读节奏的划分。

4.理解领悟文章内容(1)内容的概括。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对文章关键内容的理解。考查对文章具有整体的理解、概括的能力。

(2)谈阅读作品的感受。多为开放性试题,主要形式有:①欣赏型。②比较型。③评价型。④感悟型。⑤联系实际型等。须依据提供的材料阐释生发、提倡创新思维。只要你有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四、解题思路及方法

(一)夯实基础

课外文言短文的考查是以课内文言文阅读为基础的,它是课内文言文学习的延伸和扩展,是课内文言知识在新的语言环境中的再现。请看近三年的中考文言文试题:

08年(一)阅读《钱若水为同州推官》,完成l2-14题。(10分)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有富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女奴父母讼①于州,州命录事参军鞠②之。录事尝贷于富民不获,乃劾③富民父子共杀女奴,富民不胜榜楚④,自诬服⑤。具狱上,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得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⑥之不能,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旦诣知州,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⑦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知州曰:“推官之赐,非我也。”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论奏其功,若水固辞。于是远近称之。

(节选自宋李元纲《厚德录》)    

[注]①讼:诉讼,打官司。②录事参军:州府低级官职,一般掌管文书。鞠:审讯犯人。③劾:审决讼案。④榜:泛指各种酷刑;楚:痛楚。⑤诬服:含冤服罪。⑥趣:催促。⑦械:枷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知所之(    )     (2)皆以为得实(    )  

(3)上下皆怪之(    )     (4)微使君之赐(    )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完上面这则故事后,说说钱若水有哪些高尚品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加点的字解释均可以从初三课内文言文中找到例子。“不知所之”的“之”,解释为“到……去”,出自课文《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 “皆以为得实”中的“以为”,解释为 “认为”,同样出自课文《陈涉世家》“或以为死”。 “上下皆怪之”中的“怪”,解释为“以……为怪,对……感到奇怪”,出自《陈涉世家》“固以怪之矣”。“微使君之赐”中的“微”,解释为“非,(如果)没有”,出自《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句子中的几个关键词“狱”、“趋”、“厅事”,分别出自《曹刿论战》、《送东阳马升序》、《口技》中的解释。

所以08年中考文言文比较容易,也许是由课内到课外的过渡。

09年(二)阅读黄宗羲的《柳敬亭传》(有删节),完成13-16题。(12分)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①,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②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③见之,曰:“此子机变④,可使以其技鸣⑤。”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⑦矣。”又期月,生:“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⑧间。华堂旅会⑨,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注】①无赖:刁钻,不讲道理。②倾动:使人倾倒动容。③莫后光:人名。下文的“优孟”也是人名。④机变:机敏灵活。⑤鸣:扬声名。⑥句:同“勾”,勾画。⑦欢咍(hāi):欢快。⑦嗢(wā)噱(jué):大笑。⑧缙绅:指官绅阶层。⑨旅会:大聚会。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

(2)可使以其技鸣(       )

(3)句性情,习方俗(       )

(4)期月而诣莫生(       )

1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使 人 之 性 情 不能 自 主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译文:                                                    

(2) 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译文:                                                   

4.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说说柳敬亭最终技艺精熟、被人“称善”的原因。

答:                                                                       

    09年文言文词语解释有了一定的难度,因为它涉及到整个初中阶段的文言文。第一个解释“为人说书”(给,替)出自初三的《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第二个解释“可使以其技鸣”(凭借)则出自《论语八则》“可以为师矣”。第三个解释“句性情,习方俗”(通晓,熟悉)出自《赵普》“少习吏事”。第四个解释“期月而诣莫生”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另外翻译中的关键字解释都能从课文中找到注脚。

10年(二)结合图示阅读沈括的《梦溪笔谈泽国长堤》,按要求完成11-15题。(23分)

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①。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②刍藳③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④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则以水车汱⑤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注】①病涉:苦于往来涉水。②籧篨(qúchú):

古代指用竹或苇编的粗席。③刍藳(gǎo):草把。

④漉:捞取。⑤汱(quǎn):本意是河水降落,这里

引申为排水。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        )     (2)久欲为长堤          (        )

(3)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  (        )     (4)每三四里则为一桥  (        )

1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以 水 车 汱 去 两 墙 之 间 旧 水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

译文:                                                                         

(2)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

译文:                                                                         

14.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请你说出古人造堤方法的巧妙之处。(2分)

                                                                                 

10年的文言文词语解释则比较难,一是四个解释中至少两个是课文中没有学过的。二是看不懂或读不懂原文就无法解释词语。当然如此难的解释仅这一年出现,不等于今后就是这种趋势。然而细细读原文,完全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解释,如第三个解释“实”,可以推断为填充或填满。翻译中的关键词同样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类似的解释。

所以,考生平时必须扎扎实实学好课内文言文,在考试时才能轻松应对。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要准确解释这个词,就要将这个词放入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2.对于古今异义现象,要避免以今义去解释古义,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3.翻译文中的句子,一般要用直译法。直译,译不通时辅以意译法。要抓住重点字词做到字字有着落。

4.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要换用现代汉语的语序来翻译。

5.翻译时注意运用“留”“补”“删”“换”“调”的方法。

6.注意从整体上来把握文章。明确文中写了什么内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是什么等。把握了整体内容,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其他问题大都是围绕整体内容来设置的。

(二)整体感知

对课外文言文来说,读通全文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做好考题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步呢?

首先通读、浏览或跳读全文,大致了解文言选段的大意。但这时不要寄希望于一遍能读懂全文,片面纠缠于个别难懂的字句,而应该暂时放过它们,只要能明了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如何即可。

其次,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借助于括号内的注释,考生理解文意就容易多了。理解文意还可以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要能一一落实问题中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相应的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容易的问题可以在这一步完成。

其三、重读课文,加深理解。经过前面两个步骤,考生对文段内容已经能够理解七到八成,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读的时候,就能从更高层次上认知全文,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差做出纠正。如果碰到比较难的语段,还要反复通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调用各种手段,走完解读过程。

(三)学以致用

近几年文言文试题多考查典范的实词的解释,遇到这些实词,考生应首先回忆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中有没有这个词语,如果有,它的意思放在此处能不能讲得通,例如2006年潍坊中考题中有一处要求解释“月景尤为清绝”中的“绝”字,这句话虽然出自课外,但课内已学过,考生应想到《口技》中的“以为妙绝”中的“绝”字释义为“极”,这个解释用在此处正合适。

如果课内没有,而且难以判断意义,就应该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运用字形分析法或对该词所在语句进行句法分析,从判断该词词性的角度来推断出它的准确意义。有些实词词义在文中根据自己对该词所掌握的用法无法正确解释,就应该考虑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如“因卒然而就”一句中的“卒”字,我们已学过它的两种义项,“卒用其人”(《赵普》)中译为“终于”,“月余亦卒”《人琴俱亡》中译为“死”,但用在此句中都讲不通,显然也不是名词“士兵”,而且“卒”字和“然”字连用,那我们就要考虑它是不是和“猝”通假,是“猝然”的意思,把这个意思放进句中恰好讲得通,那我们就可以确定此处“卒”“猝”通假。

有时,中考题中也涉及常用虚词的用法,虚词虽然很多,但是常用的不外乎“之”“其”“而”等,这就需要我们熟记常用虚词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比如说“之”字,初中阶段常见的义项有“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人或事物”、“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往、去”、“调节音节的作用”,课外文言文中遇到“之”的理解,我们就可以针对以上几种用法逐一对照,找到合适的义项。

文言语句的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逐字对应翻译,同时做好留、补、删、换、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文言类考题的重头戏就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分析和探究性试题了,这类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一是用原文语句填空,这类题比较简单,只要我们做到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找准主要信息就可以了。

二是理解识记作者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观点。此类题需要通过理解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曲折,这就要注意挖掘有关词语的隐含信息。注意的问题就是要尊重原文,实事求是,不要主观臆断,不要随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是探索与创新类的题目。近几年不少地区的考题中考到“读了上文,你有什么启示或看法”或类似题目,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做到思路开阔,积极探究,善于分析,避免人云亦云,被动接受现成的观点;还要善于联系实际,紧跟时代,避免孤立地看问题,把时代的思想观念融入到我们的阅读和理解之中。但是要注意做到恰当准确,避免牵强附会、脱离原文的所谓创新观点是不足取的。

五、未来预测

1、明年或者以后泰州市中考文言文,考课外的是肯定的,是08年就已经确定的方向。

2、所考的文段可能是说明文也可能是短小的议论文之类,如果出题者觉得10年的试题过于难,说不定还会出人物传记类的浅显文言文。

3、对于虚实词的考查以及翻译句子都不会超出我们学过的文言文的范围。

因此笔者认为学好课内文言文,适当训练课外文言文是应付考试的上策。

 

宋玉林

[泰州市2010年中考文言文研讨(苏教版九年级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2.高中常考文言文翻译

3.高考文言文作文满分卷

4.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

5.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教案

6.高考文言文翻译答题要领

7.九年级英语教学论文

8.九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9.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10.初中六册必考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