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1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从整体把握文章框架,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3、情感和态度: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四、教学设想:

本文用两个课时完成。按照“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注重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致力打开学生思路、激活其思维。第二课时力求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手法,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时数:二课时(本文用两个课时完成。按照“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注重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

六、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5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小黑板展示,让学生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         蹲(dūn)踞 

忌讳(huì)    酬(chóu)和   铁箍(gū)       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二)导入,出示学习目标(2分钟)

云南聚居了最多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唱歌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今天我们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抒情美妙笔触一起领略云南民歌的风采。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及作品风格,了解云南民歌特色。

2. 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3. 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脉络,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并学习本文的人物描写。

(三)连线作者,了解民歌有关知识(6分钟)

1. 民歌释义: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大多不知作者姓名。每个民族、每个地区,他们的民歌都不相同。

歌会释义:在一些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

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2.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京派小说代表人物,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他一生都在追求美--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文体美、文字美。

(四)一读课文,梳理脉络(10分钟)

(或集体朗读,或分组分段朗读)

自学指导:根据朗读划分层次,概括段意。教师巡回检查。

理清文章脉络: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引起下文的叙述。

  第二部分(2-3)描写山野对歌。

第三部分(4)描写山路漫歌。

  第四部分(5)描写村寨传歌。 

(五)再次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0分钟)

1、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侧重于人物)

山路漫歌--这是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侧重于景物环境)

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侧重于场面盛况)

2、学生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六)当堂练习:(11分钟)见小本名校秘题

(七)布置作业 (1分钟)

1.课后练习一。 

2.课外收集有关云南民歌的音像资料及当地的民歌民俗。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2分钟)

1.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二)赏析品读课文:(30分钟)

1、以不同形式朗读课文三个歌唱场面。

文章对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而在写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们让男同学读第一个场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学读第二个场面(第4段)、最后全班齐读第三个场面(第5段)。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同学们要边做勾画批注。

学生读后,教师评价朗读并引导:虽然同是写唱歌,但侧重点、写法却各不相同,也正是因为这样,文章将云南歌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个性的独特尽情展示了出来。我们不禁叹服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精巧!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个场面--山野对歌,去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2、赏读“山野对歌”

a.指名朗读2~3段,要求其余学生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并做批注。

  我们先来听听“对调子”都唱些什么?南方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丛林里,所以对歌的地点就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参与对歌的多是年轻男女,所以“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不能。“多”说明“对调子”多数以情歌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内容。)

既然“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或见景生情、或提问、或互嘲互赞)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调子”都是什么大比拼?(机智才能)这里作者着重写了“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的情景。

请同学们齐读这个内容,看看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刻画这个年轻妇女?(动作、神态、外貌)其中第三段作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了人物的外貌,分别从面容、牙齿、衣饰特别是对衣着的描写,你觉得这个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性情开朗、活泼、聪明、手脚勤快)

在这个对歌场面中,作者侧重写了唱歌人,有什么作用呢?(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对,这是以人衬景的写法,表现出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乐。

b.比较阅读,交流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二:沈从文的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明确:两段人物描写不同点是个别与群体,一重精神,一重具体的衣服。第二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方法,把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开放性,只要学生能看到两处人物描写的差异在于第一段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真实细致,第二段着力描绘人物的神韵气度,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就可以了。

(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小结)人物描写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描写,可以间接描写;语言可以朴素自然,也可以浓墨重彩。选择哪一种方法,全看表现人物的需要和自己的喜好,但核心一定是让人物符合人物的特点,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赏读“山路漫歌” 研读品味4─5段

a.默读第4段,勾画出好词好句,并与同学分享。

   学生勾画出的好词好句大多是文段中的环境描写,如“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等等。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赏析好词好句,如: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的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了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

  “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赶马女孩, 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悦耳好听的山歌)

她们的歌声充满一种什么样的美?(淳朴本色美)

b.讨论:本段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明确:用环境作背景,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甲生:这是写实。云南确实有如此美丽的风光,所以作者要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乙生: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在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丙生:山鸟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交织成一支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白:这些优美的语句描写出了当地优美的环境,自然环境之美与歌声之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只有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

总之,这些内容既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真实写照,又是对中心的铺垫,还是一种烘托映衬--以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任务优美的歌!板书:以景衬人

4、赏读“村寨传歌”

齐读第5段。

1.“金满斗会”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

2. 老人常说“十年难逢金满斗”,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里?

  “金满斗会”与前两种歌会形式相比,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场面盛况空前--人多: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时间长: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盛妆: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

传承民族文化--由老一代汇集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

在这个片段中,作者侧重写的是唱歌的场面,既有全局描绘,又有细部刻画。板书:点面结合

5、赏读完三个歌唱场面,让我们共同来完成这个表格,以更好的体会各个场面独特的风格。(斜体字部分由学生完成)

内容 特点 写作重点

山野对歌 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唱歌人

山路漫歌 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唱歌的环境

村寨传歌 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唱歌的场面

(三)总结(1分钟)

赏读《云南的歌会》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似乎与作者进行了一次云南之旅。在作者引领下,我们对自然、对人、对艺术进行了一番品味,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民歌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这也激起了我们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同时在作者的笔下,我们读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学们,生活就像歌声一样美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也热爱那美丽浓郁的民俗文化吧!

(四)拓展延伸(3分钟)

1. 教师:愈是世界的就愈是民族的,请你给你最喜欢的歌会写一句广告词吧。

教师范例:今年过年不听歌,听歌只听云南歌。

学生自由套用电视上的现存广告词。教师提供一些设计的广告语:

 如果你没有听过,你委屈了自己的耳朵,如果你没有见过,你对不起自己的眼睛。     歌声在碰撞  智慧在闪烁。   歌声穿林樾   百鸟相和鸣。  亲近自然  聆听天籁。

2. 民俗是生活,它无时无刻不在你的周围,滋养着你,为你的生命提供必须的养分。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云南歌会般美丽浓郁的民俗呢?(潮剧、英歌舞、舞虎狮、潮洲大锣鼓、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迎财神、元宵赏花灯、端午赛龙舟等)

(五)当堂练习:(9分钟)见大本名校秘题

(六)布置作业

收集当地的民风民俗,学习本文的写法,以“家乡风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栋栋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2.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

3.云南的歌会课件

4.云南歌会的阅读练习题

5.《云南的歌会》读后感

6.云南的歌会教学课件

7.《云南的歌会》的读后感

8.人教版匆匆教案设计

9.人教版《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10.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