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发布时间:2016-1-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    王宝杰  辑

《荆轲刺秦王》备课资料

读准字音:

淬(cuì)  忤(wǔ) 徵(zhǐ)  陛(bì) 卒(cù) 提(dǐ) 创(chuāng) 揕(zhèn)   拊(fǔ)   髓 (suǐ)   樊於(wū)期     箕踞(jījù)  亢(kàng)    夏无且(jū)

《荆轲刺秦王》的实虚词用法归纳

实词:

【兵】  

1、不得持尺兵(武器,名词)──《荆轲刺秦王》  

2、不及召下兵(士兵、武士,名词)──《荆轲刺秦王》  

3、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名词)──《荆轲刺秦王》  

4、今彗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名词,战争、战役)  

5、犹厌言兵(名词,战争)──《扬州慢》

【穷】  

1、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动词)──《荆轲刺秦王》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厄,走投无路,动词)──《荆轲刺秦王》  

【陈】  

1、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陈列,动词)──《荆轲刺秦王》  

2、恐惧不敢自陈(陈述,动词)──《荆轲刺秦王》

【私】  

1、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事)──《荆轲刺秦王》  

2、乃遂私见樊矜期(私自,)──《荆轲刺秦王》 

【还】  

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荆轲刺秦王》  

2、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荆轲刺秦王》  

3、居十白,扁鹊望桓挨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扁鹊见蔡桓公》  

4、计日以还(动词,归还)──《黄生借书说》  

5、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ái)──《念奴娇。赤壁怀古》  

6、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早脱,立即,xuán)──《周亚夫军细柳营》 

【振】  

1、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惧怕)──《荆轲刺秦王》  

2、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过秦论》  

3、大命将泛,莫之振救(通“赈”,赈济)  

4、迁我如振振落叶(动词,振动)  5、振奋作声(动词,振作)  

6、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过秦论》 

【奉】  

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双手捧着)──《荆轲刺秦王》  

2、轲既取图奉之(献上)──《荆轲刺秦王》 

【顾】  

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动词,回头看)──《荆轲刺秦王》  

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表转折,不过,只是)──《荆轲刺秦王》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拜访)──《出师表》  

4、顾恋慈母(动词,思念)  

5、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却)──《为学》 

【亲】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荆轲刺秦王》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廉颇蔺相如列传》  

3、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  

4、爱臣太亲,必危其身(形容词,亲密,亲近) 

【深】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荆轲刺秦王》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游褒禅山记》  

3、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时间)久)  

4、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一说,形容词)──《赠汪伦》  

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副词,很,十分) 

【教】  

1、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  

2、曲罢曾教善才服(动词,使,让,jiāo)──《琵琶行》  

3、乃修教三年,执十戚舞(名词,教化,jiào)  

4、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jiāo)──《孔雀东南飞》 

【解】  

1、可里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荆轲刺秦王》  

2、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庖丁解牛》  

3、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动词,分开)  

4、土崩瓦解(动词,分裂,涣散)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师说》  

6、解元(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jiè) 

【资】  

1、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荆轲刺秦王》  

2、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依据)  

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词,资助)  

4、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 

【图】  

1、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划)  

2、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荆轲刺秦王》  

3、不图子自归(动词,想,反复考虑) 

【室】  

1、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荆轲刺秦王》  

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名词,居所)──《陋室铭》  

3、今其室十无一焉(名词,家)──《捕蛇者说》 

【被】  

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荆轲刺秦王》  

2、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介词,表被动)──《五人墓碑记》  

3、被明月兮佩宝璐(动词,通“披”,戴)──《离骚》 

【请】  

1、乃请荆卿曰(动词,请求)──《荆轲刺秦王》  

2、请辞决矣(动词,请允许我)──《荆轲刺秦王》  

3、乃置酒请之(动词,邀请)  

4、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动词,谒见,拜见) 

【次】  

1、以次进(名词,次序)──《荆轲刺秦王》  

2、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驻扎)──《陈涉世家》  

3、凡用兵之法……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名词,在排列上次一等) 

【信】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名词,凭据,信物)──《荆轲刺秦王》  

2、听其言而信其行(动词,相信)──《论语》  

3、言必信,行必果(动词,讲信用)──《论语》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形容词,(言语)真实)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确实,真实)──《捕蛇者说》  

5、信可乐也(副词,实在,的确)  

6、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名词,信使)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信托之人)  

7、低眉信手续续弹(副词,随意、随便)──《琵琶行》  

8、欲信大义于天下(动词,通“伸”,伸张)  

9、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恳,不欺骗)──《曹刿论战》 

10、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屈原列传》 

【遇】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动词,对待)──《荆轲刺秦王》  

2、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动词,相遇,相会)──《廉颇蔺相如列传》 

3、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动词,遇到)──《论语》  

4、斯固百世之遇也(名词,机遇)  

5、不如因善遇之(对待,)──《鸿门宴》 

【辞】  

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动词,辞别,告辞)──《荆轲刺秦王》    今者出,未辞也(告辞,动词)──《鸿门宴》  

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动词,推辞)──《烛之武退秦师》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鸿门宴》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动词,推辞)──《鸿门宴》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动词,计较,讲究)──《鸿门宴》  

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动词,擅长)──《屈原列传》  

5、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名词,文辞,指文学)──《屈原列传》 

【遗】  

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动词,赠送)──《荆轲刺秦王》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放弃,动词)──《师说》  

3、至唐李勃始访其遗踪(动词,遗留)──《石钟山记》  

4、使人遗赵王书(动词,送给)──《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  

1、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动词,举起)──《荆轲刺秦王》  

2、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指身子向上起)──《荆轲刺秦王》  

3、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词,牵,拉)──《廉颇蔺相如列传》  

4、引赵使者蔺相如(动词,延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动词,引导,率领)──《赤壁之战》  

6、李凭箜篌引(名词,乐府诗体的一种)──《李凭箜篌引》 

【卒】  

1、缮甲兵,具卒乘(名词,士卒,士兵)  

2、鲁肃闻刘表卒(动词,死)──《赤壁之战》  

3、卒成帝业(动词,终于)──《出师表》  

4、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荆轲刺秦王》 

【就】  

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登上,动词)──《荆轲刺秦王》  

2、轲自知事不就(动词,成功)──《荆轲刺秦王》

虚词:

【岂】  

1、将军岂有意乎(副词,是否,是不是)──《荆轲刺秦王》  

2、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副词,表示访问语气,难道)──《荆轲刺秦王》  

3、岂可得哉(疑问代词,怎么)──《荆轲刺秦王》 

【以】  

1、何以言之(介词,凭借)──《荆轲刺秦王》  

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介词,用)──《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刀试人(介词,用)──《荆轲刺秦王》  

3、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用来……的)──《荆轲刺秦王》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来)──《荆轲刺秦王》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荆轲刺秦王》  

5、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荆轲刺秦王》  

6、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而)──《荆轲刺秦王》  

7、以次进(介词,按照)──《荆轲刺秦王》  

8、以故荆轲逐秦王(连词,因此)──《荆轲刺秦王》 

【乃】  

1、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你的)──《示儿》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动词,是)──《游褒禅山记》    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动词,是)──《荆轲刺秦王》  

3、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于是,就)──《荆轲刺秦王》  

4、乃今得闻教(副词,却,竟然)──《荆轲刺秦王》  

5、而今乃以手共搏之(副词,只,仅仅)──《荆轲刺秦王》 

【之】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代词,您)──《荆轲刺秦王》  

2、秦王购之金千斤(代词,指樊将军的首级)──《荆轲刺秦王》  

3、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荆轲刺秦王》  

4、愿得将军之手记以献秦(结构助词,的)──《荆轲刺秦王》

5、顷之未发(用在时间副词后面,凑足音节,不译)──《荆轲刺秦王》  

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的知识点

1、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慑。 

设九宾 宾,通“傧”,傧相 (bīn xiànɡ) ,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 

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古今异义: 

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左右乃曰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秦王购之金千斤 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3、词类活用现象: 

进兵北略地 

函封之 

樊於期乃前曰 

其人居远 

使使以闻大王 

太子迟之 

发尽上指冠 

群臣怪之 

箕踞以骂曰 

4、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省略句 

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欲与 ( 之 ) 俱 ( 往 ) 

③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文言固定结构: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将奈何 (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荆轲有所待( 意为:有……的人 、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将军岂有意乎( 表揣度,是否……呢。) 

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板书设计(或多媒体展示)

课文情节结构:

序幕    狼烟四起

开端    义士请缨

发展    求取信物  易水诀别

高潮     廷刺秦王

结局     壮士殒命

尾声     秦王目眩

课文重点:

求取信物

荆轲与樊於期的对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推心置腹,表现出深谋远虑、心机绵密的个性。

易水送别:

主要进行了“场面描写”

             1 抓住特点               白衣冠

             2 突出重点               荆轲

             3 顾及全面               其他人物

             4 结合写景               风萧萧兮易水寒

烘托一种慷慨悲壮的气氛,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如, 白衣冠     世皆垂泪涕泣      世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风萧萧兮易水寒

廷刺秦王

顾笑武阳

 沉着机智、镇定自若

 超人的胆略、非凡的气质(神态)

图穷匕现

神勇(动作描写  短句)

倚柱笑骂

视死如归  (神态)

精彩情节            人物性格(荆轲)            塑造手法

求取信物          深谋远虑、胸有城府            人物对话

易水送别          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场面烘托

廷刺秦王          机智沉着、视死如归            动作、表情 

 

王宝杰

[《荆轲刺秦王》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2.高一英语备课组总结

3.高一历史备课组总结

4.高一生物备课组总结

5.英语科组备课总结

6.有关备课总结

7.英语学科备课总结

8.集体备课教案

9.生物集体备课总结

10.初中备课教案:整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