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正衬与反衬(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6-2-2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选编了李白的《蜀道难》。诗歌运用了极度的夸张和非凡的想象写尽了蜀道的高、险,由此来突出攀越蜀道的艰难。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师用书》“整体把握”板块中分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一句时说该句用了反衬手法来写蜀道之难,这样说似乎不妥。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修辞手法叫衬托。简言之,就是事物 (宾) 陪衬乙事物 (主)。衬托手法,能突出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种。正衬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常常是“高的”衬托“更高的”,“好的”衬托“更好的”。例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自己和汪伦的友情更深。反衬则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常常是“矮的”衬托“高的”,“坏的”衬托“好的”。例如元代魏初的《鹧鸪天》一词: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鹏鹏夜煮茶。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以鸦归巢来写人的不能归,以“归”衬“不归”,是反衬。 而《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一句写的是黄鹤是善飞之猛禽,它飞得高,却飞不过蜀道的”高标“;猿猱是善攀援之兽,面对蜀道却一筹莫展,只有忧愁的份了,由此足见山峰之高险:这里是以“高”来突出“更高”,以“险”来突出“更险”,应该是正衬。这到会令我们想起《孤独的收割人》一诗,为了形容收割姑娘美妙的歌喉,作者这样写道:

   她的歌声在深邃的峡谷久久回荡。

   在荒凉的阿拉伯沙漠里,

   疲惫的旅人憩息在绿阴旁,

   夜莺在这时嘀呖啼啭,

   也不如这歌声暖人心房;

   在最遥远的赫伯利群岛,

   杜鹃声声唤醒了春光,

   啼破了海上辽阔的沉寂,

   也不如这歌声动人心肠。

   诗中以夜莺和杜鹃婉转优美的歌声来衬托刈麦姑娘动人心肠、暖人心房的美妙歌声,也是用同类事物来作衬托,与李白《蜀道难》中的“黄鹤”一句如出一辙,都应该是正衬。

 

巨东涛

[例析正衬与反衬(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课件

3.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4.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6.高一历史教学反思随笔

7.高一生物必修2教学计划

8.高一必修2生物教学计划

9.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

10.高一地理必修一的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