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的复习(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6-4-2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常见文言虚词的复习   教学简案

  

执教:     如东县茗海中学   缪铁生

教学设想:

     本堂课重点复习文言文中常见虚词:之﹑其﹑而﹑以﹑于的用法,课堂采取小组讨论﹑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归纳,教师适当点拨。取法课内,得益课外。通过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教者和学生讨论归纳常见纳文言虚词的分析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复习目标:

   1﹑复习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的用法。

2﹑借助常见文言虚词的复习,能读懂浅易文言文。

复习重点与难点

借助常见文言虚词的复习,能读懂浅易文言文,增强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复习课时: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复习目标。

    导入复习,揭示复习目标,板书课题:常见文言虚词的复习。将虚词:之﹑其﹑而﹑以﹑于,板书在黑板中间。

二﹑学生分组活动,收集和整理五个虚词的用法。

1﹑既要提供例句还要指出该虚词的具体用法。

2﹑要求学生分组学习,进行归纳。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长记录,其余同学口述,组内整理归纳。

三﹑展示与交流

小组展示和汇报学习的成果,选取五个小组将收集的虚词的例句和用法写在黑板上,其他小组给予补充,教者针对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进行点拨。

四﹑阅读第一篇文言文,归纳分析方法。

1﹑学生阅读第一篇文言文,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同坐讨论,讨论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研讨。

2﹑学生完成练习,教者点拨。

3总结文言虚词的分析方法:首先,要充分阅读,初步感知文意。其次,.要根据语境,推断虚词的用法。最后,要联系课内知识,迁移课外。

五﹑阅读后两篇文言文,进行巩固与强化。

   学生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师生共同讨论。

六﹑适当小结,宣布下课。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之   楚王闻之   (代词,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这个消息)

吾欲辱之   (代词,指晏婴)

      婴闻之    (代词,这件的事)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助词,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往,到)

以   吾欲辱之,何以也   (用)

全石以为底         (把)

      卷石底以出 (相当于“而”,表承接,不译  )

      以其境过清 (因为)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因为)

于   泥于掌故        (对,对于)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在)

      青出于蓝               (从)       

而   潭西南而望        (连词,表示修饰)

 如好逸而恶劳       (连词,表示并列)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连词,表示承接)

      乃记之而去   (连词,并且,表示承接)

      而子敬先亡         (连词,表示转折)

其   其岸势犬牙差互  (那)

      不可知其源  (它的,溪水的)

巩固与提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瀑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⑧,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浆,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⑧啮(niè):咬,这里是冲击的意思。

1、解释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其    如其言                     (      )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      )

      其反激之力           (       )

于    二石兽于水中 ( )

      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 )

      必于石下迎水处为坎穴 ( )

湮于沙上 ( )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字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3、一老河兵闻之                4、果得之于数里外

A、1和2句相同,3和4句不同     B、1和3句相同,2和4句相同

C、1和3句不同,2和4句相同     D、1和4句相同,2和3句不同

二、阅读<<击皮得实>>然后回答问题 

【 原文】: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②之物。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 

【注释】① 释:放下。② 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③ 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本篇选自 《北史李惠传》。④ 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⑤ 群下:部下,属员。⑥ 实:事实,真相。 

1、下面句中加划线的“以”,跟“以杖击之”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B全石以为底

C 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D徐喷以烟

2、下列句中与”负薪者乃伏而就罪”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潭西南而望   B  而子敬先亡  

C 如好逸而恶劳 D  乃记之而去  

三、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1、请指出下列句中而的用法

方北面而持其驾         (   )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   )

 犹至楚而北行           (      )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我欲之楚         B此非楚之路也 

C恃王国之大       D兵之精锐

 

[文言虚词的复习(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1.木兰诗的文言虚词

2.高中常用文言文虚词

3.高中文言文常用虚词

4.高中文言文虚词实词区别

5.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其的用法

6.2018年高中语文文言文8个虚词

7.木兰诗文言文中虚词

8.高中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9.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

10.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