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初探(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4-1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构建“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的缘由

     自从20世纪70年代合作学习运用于课堂的研究开展以来,合作学习就一直是学校教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在众多研究者关注下,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全员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应运而生,“学习小组成绩分工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切块拼接法”、“共学法”、“小组调查法”、“合作阅读小组法”、“合作掌握学习法”、“综合教学法”等合作学习方法层出不穷,三因素、四因素、五因素理论等关于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也相继建立。近年来,在研究者的努力倡导和实践者的积极推动下,合作学习成为了各级各类学校学科教学的热门话题,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从合作学习中得到的收益的确是不可低估的。然而,我们注意到,当合作学习的策略运用于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学时,实践者往往更加看重的是合作学习的过程、方法和效果,而对学生在具体学科,特别是具体学段的学习中通过怎样的途径实现合作却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我们并不否认过程、方法和效果的重要性,但我们觉得如果找不到恰当具体的合作学习的途径,或者合作学习的途径不是很清晰,合作学习的过程、方法和效果的重要性就很难真正体现出来。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产生了构建一个有助于解决合作学习途径问题的“合作学习模型”的设想。因为我们的研究是建立在初中语文学习基础上,所以把这个模型命名为“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的构建,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具体途径,并给初中其他学科的合作学习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的构成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课堂教学结构图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在《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中,她用图示向我们形象展示了课堂教学的结构规律:

     

      

于漪老师认为这个结构图体现了“教学过程这个脑力劳动过程,师生共同参与,形成一个整体”,“教师的‘教’作用于全班所有学生,学生积极性极大地调动,既向老师反馈,又与同窗交流”的特点,即网络式教学形式中,老师与每一个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着多边对话关系①。在我们看来,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对话,实际上还包容着一个较明晰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的内涵。我们以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确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合作形式,但是语文教学实践向我们反馈的信息,又愈来愈让我们相信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学生与家长的合作,在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将于漪老师的思想与我们的认识结合起来,在于漪老师的课堂结构图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就形成了我们的“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         

  

                                             

        

                                                                                                        

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由三个元素、四个层面、十种途径构成。

    “学生”、“教师”、“家长”是“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的三个元素。我们之所以在外层增加了一般人并不怎么看重的“家长”这一元素,是基于下面的考虑:一是大语文教育观认为,随着语文学习的开放,学生语文学习的场所已经不限于学校课堂,家庭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场所;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学校语文环境、家庭语文环境、社会语文环境”②;语文学习要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生活,包括学生自己的生活,家庭、学校、社会生活”③。二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处在由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时期,这时期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动荡、捉摸不定的”,他们的学习具有“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的特征,而且“初中生各种非智力因素的运行,从其发动、增强到与具体的指向目标挂钩,在克服困难中发挥效力等等,都依赖于教师、学生家长对激励机制的运用”④。三是我们考察发现,在小学阶段,家长凭借对生活、自然的认识和原有学习的积累,还基本能胜任孩子文化学科学习的辅导;到了初中阶段,家长对学校所开设的文化课程的整体辅导优势逐渐减弱,处于文学课外,大部分文化学科上已经很难与学生沟通。由于家长生活在以汉语为母语的交际环境中,大多数家长对以汉语为载体的语文课文尚有一定的理解和解说能力,尽管家长的理解解说不一定得到学生的认同,但还能营造一个基本适合孩子需要的语文学习的家庭环境,能为孩子提供较直接的学习帮助。由此可见,家长在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中仍然扮演着关注、指导、督促和激励多重角色,“家长”自然就应该成为“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的元素之一。

    “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师长(教师、家长,下同)合作”、“生长(学生、家长,下同)合作”是“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的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中,“生生合作”是主层面,处于“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的中心;“师生合作”、“师长合作”、“生长合作”是辅层面,处于“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的外围。尽管新课程强调,在师生彼此形成的“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⑤,但我们觉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毕竟还是有所侧重的,学生不可能改变学习这一主体地位,因而“生生合作”始终应该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在初中语文合作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最大,所体现的价值最高。当然仅有“生生合作”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师生合作”、“师长合作”、“生长合作”的共同作用,“生生合作”不可能真正收到成效。我国学者在代表合作学习发展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的“合作教学论”(即“全员互动”理论)中提出,“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动态因素都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所有动态因素之间互动合作”,才能很好实现学生成长的目标⑥。我们认为,初中语文合作学习作为学校教学系统中一个子系统,也应该具有“所有动态因素之间互动合作”的特征,学生、教师、家长都应该是教学系统之中的“动态因素”;既如此,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就不能只有狭义课堂范围内的“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还应该有狭义课堂以外的“师长合作”、“生长合作”。

    确认“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师长合作”、“生长合作”四个层面,还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因为它们还不能对初中学生的语文合作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于是,我们将“模型”拆开,再结合语文学习的实际,寻找出了十种能在初中语文合作学习中产生实效的途径。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以上十种途径的特征分别为:⑴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⑵教师双向指导学生合作,⑶教师单向指导优势生与非优势生合作,⑷同质优势生相互合作,⑸优势生与非优势生相互合作,⑹优势生双向指导非优势生合作,⑺教师学生家长相互合作,⑻教师双向指导学生、家长合作,⑼教师单向指导学生与家长合作,⑽教师单向指导家长与学生合作。在这里,有四个问题需要特别说明:一是在上面提到的途径中,我们并未列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的简单的组合,主要是因为十种途径中已经可以涵盖这些简单组合,并且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更多的是以固定或临时合作小组的形式进行的。二是考虑到因材施教和共同发展的原则,难易程度不同的合作学习任务,我们安排同质或不同质学习小组分别完成,⑷⑸⑹反映的正是这样的认识;由于我们不主张建立同质的非优势生合作小组,因而同质小组中只列出了同质优势生的相互合作。三是⑶⑷⑸⑹中所说的“优势生”,并不是指那些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指那些在合作学习中明显受益又能较好把握、驾驭语文合作学习活动的优势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处于合作学习的主动地位上;当主动和被动并存时,他们的感受和经验能积极影响那些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让他们指导并组织语文合作学习活动能够收到较明显的成效(相反则为非优势生)。四是在⑵⑶⑹⑻⑼⑽里我们强调了合作学习中的指导,因为我们发现适当的指导(目标指导、过程指导、方法指导等)能对初中语文合作学习起良好的调控作用,学习小组在指导下进行合作学习可以避免走许多不必要的弯路,这样就缩短了一次合作学习的时间,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为单位时间内增大合作学习的容量提供了可能。

三、构建“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的意义

  构建“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是初中语文、乃至于初中文化学科合作学习的需要,更是深入研究合作学习的需要。它的意义在于:

   1、丰富合作学习研究的内容。

  任何系统的研究,都由宏观和微观组成。只有当各个层级的研究都较为深入的时候,整个系统的研究才会变得丰富厚实。我们的“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的研究是合作学习研究的一个“节点”,从属于微观研究的范围,处于下图所示的基础层级:

         

 

        

 

        

       

   

  

“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研究对丰富合作学习研究的意义在图示中显而易见。

  2、为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提供参考。

  “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将我们对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认识具体化,试图形象直观地展示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以及元素间的各种组合关联,尤其是描绘出若干具体可循的实现合作的途径。这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学生、家长结合学科学习特点,较深层次了解“合作学习”、指导或参与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取得成效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为初中其他学科的合作学习提供借鉴。

  “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建立在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基础上,具有较明显的初中学段语文学科合作学习的“个性”,但“模型”涉及的的元素、层面、途径又无不具有初中学段的“共性”。正因为如此,结合学科特点对它稍加处理,就能演变成初中其他学科的合作学习模型,成为初中其他学科开展合作学习的借鉴。

 

[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初探(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论文

2.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3.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4.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

5.初中语文字词教学论文

6.最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7.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8.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9.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10.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初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