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与提问教学法的区别(高一)

发布时间:2016-8-2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   杨建国   067300

 

关 键 词:问题教学法   提问教学法   区别

内容提要:提问教学法比问题教学法具有更悠久的历史,二者的特点、功能不同,运用方法不同。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自行探究来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积极的学习动机,即把学习者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以促进其乐于学习、愉快学习、学习快乐,进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问法,也称问答法或发言法,它是依据师生对话的情势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老师将二者混淆起来,或者干脆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首先,从历史发展来看,提问法比问题教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提问法最早可以上溯到先秦。在先秦教育家的教育论著中,特别是孔子的言论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洞察到提问法的广泛运用。孔子在《论语公冶长》中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其中之一就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中有多处记载。孔子不仅自身勇于“下问”,而且还经常创设各种情境或者运用各种情境随时地提问他的弟子,如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故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1)。 在这里,孔子紧紧抓住并恰当地运用了教育情境,由鸟雀的命运引出了祸福、忧患、全身远祸的话题,对弟子们进行了人生观、世界观、生命观的教育。

而问题教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使用问题的方法进行教学,刺激学生自己在教师帮助之下寻找正确答案,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反复诘难来寻找普遍的意义。“问题教学”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马赫穆托夫反对苏联当时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要求引进科学实践的方式,把解决课题或问题作为教学基本过程。他提出,可以采用教师带领学生解决课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和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使教学成为有明确目的的、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的过程。在我国,可以说,问题教学法是伴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现代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而诞生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教学法被高度重视起来而且广泛应用。

其次,二者的特点、功能不同。传统的教学提问,教师在课堂启发和引导的全部问题,都是让学生的思维更好地跟着教师已经设计好的思路走,其特点是:第一,教师主宰课堂提问,教师是所有主要问题的设计者,学生基本没有自主提问的权利;第二,所设计的教学问题是线性相连的,问题环环相扣;第三,问题答案明确唯一,评价的主体是教师;第四,教学成功的标志,是问题的最终消灭。

问题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提问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师生共同拥有提问的权利;第二,解问的义务由学生承担,课堂展现的是问题的思维过程,在反复提问、解疑的过程中,学习者自行领悟学习方法,自主、积极地锻炼表达能力;第三,问题的答案呈现多元性、开放性,因此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创造性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快乐,时时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成功的愉悦;第四,教学的归宿是新问题的产生,以此强化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

此外,二者的运用方法不同。尽管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一定离不开提问法,但是,所有的提问都是围绕着发现、探究、解决、生成新的问题而运用的,而绝不能像传统的提问法那样仅是为了最终解决一个个问题而运用。例如,运用传统的提问法教学鲁迅的《拿来主义》是这样操作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迅速辨别、筛选、整合文本中的重要信息,给“拿来主义”下定义(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好处?--拿来主义精神在今天有什么意义呢?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都是由老师一手操控的,即都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学生只是思考、解决问题的参与者,就问题的设计来看,学生始终被动的,因而对所有问题事先都是陌生的。如果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学这篇课文,是要这样操作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当时政治、文化背景,如送去主义者怎样对待文化遗产,闭关主义者怎样对待文化遗产,送来主义者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启发引导、自然生成: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合作学习、探究解决:什么是拿来主义,怎样运用拿来主义,运用拿来主义的意义--发现新问题:拿来主义在今天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

《人民教育》2000年第9期《创新教育的方法与评价操作概要》

许双全:《改进课堂提问节奏落实语言思维训练》,《小学语文教学》     1997年第5期(总175期)。

车成全:《论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 

《课堂提问艺术初探》杨雪峰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12月

《课程与教学论》    汪钰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12月

 

[问题教学法与提问教学法的区别(高一)]相关文章:

1.教学法类论文研究步骤

2.英语教学法课件

3.美术教学法论文

4.英语项目教学法课件

5.问题教学法语文论文

6.语文教学法论文

7.案例教学法心得体会

8.英语教学法教程课件

9.语文教学法的论文

10.有关语文教学法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