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信息下的语文教学(语文版)

发布时间:2017-11-2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与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有关的知识可以简称之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相应的能力可以简称之为“信息能力”。这种知识与能力既是“信息文化”水平高低和信息素质优劣的具体体现,又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所以我们应培养初中生相应的能力。

    同样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这样的阐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由以上要求看来,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必须正视现实,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语文教学模式,大力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语文教学所受到的益处。

 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被誉为我国第二号圣人的孟子在《离娄下》论道:“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他强调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自求自得。“生本教育”是新课改理念的精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它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出发点是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信息化网络条件下的语文学习有以学生独立探索为主要形式的个别化学习和基于网络的协商学习两种模式,恰恰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学生在网络条件下的虚拟课堂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 

  1、查找资源,共享阅读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上网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比如作者、写作背景、相关评论等等,把资料放到论坛上,共享阅读,这样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文本。我在上《沁园春雪》时,先开了个“资源共享”文件夹,要学生从网址http://xinhuanet.com上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并上传到此文件夹。让学生互相阅读。结果学生是积极找资料并上传。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整理资料,充分交流,解疑释惑 

  学生带着课后问题对课文阅读后,从网上搜集来的资料寻找答案。并可提出自己的问题公布到校园网上,让其他同学共同探讨。然后根据课文从作者、写作背景、生字词、精彩句子、作者感情、写作特点等方面来整理资料,再删去没用的资料。然后让学生在网络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所有学生来评论。学生要紧跟帖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交流讨论中,学生总能发现一些很有价值的讨论点,在互相启发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会有分歧,如在《沁园春雪》中,学生就“风流人物”得出了不同的看法,从古到今举出了不同的历史名人。但在大家的讨论中,参与讨论的同学思维得到了拓展。有独到见解的同学在得到别人肯定的同时也获得了成就感,会进一步增大阅读兴趣。这样在讨论中解释了疑惑。 

    3、打破时空,随时讨论

  虚拟课堂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即使在家里,突然灵光一现对某个问题有了见解,也可以立马发帖参与讨论。只要在可以上网的地方,都可以随时关注和加入讨论。这样,学习方式变得灵活和多样,更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这样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展开想象,深入讨论 

  实体课堂往往受到课时的限制,许多问题不能过多、过广、过深地展开讨论。而虚拟课堂却具备这个优势,因为在虚拟课堂的讨论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在虚拟课堂里学生由对《沁园春雪》的讨论,讨论到了去年的雪灾,讨论到了团结信心问题,这些是在实体课堂中很难完成的。以课文原点展开的讨论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渐渐形成对问题敏锐的触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学生的兴趣点得到广泛激发。 

  利用虚拟课堂,可以充分营造互动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为自主学习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虚拟课堂可以促进师生、生生的良性互动,变单向性传递为多向性传递,使学生原来的那种静态的、封闭的、固化的学习模式,变为动态的、开放的弹性的学习活动。学生之间的分歧促进了思维的活跃和讨论的深入,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借鉴,互相点评。观点上的冲突和交锋营造了互动的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互动中不自觉地跨进了自主学习的殿堂,登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同时,利用虚拟课堂,让个性自由张扬,为自主学习的延伸提高更广阔的空间。 

    二、利用网络拓宽信息渠道,可丰富教学资料来源

    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学中的教材不再是单一、固定、陈旧的文字材料。它可以是多样化、个体化、更新更快的多媒体支持下的超文本。通过信息网络,可以使教学涉及到的一些事物、现象等现实生活中学生积累不多的、比较贫乏的都可生动地、具体地、直观地再现出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合理猜测、推理提供帮助,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多姿多彩,使教材“活”起来、丰富起来。

    总之,信息化网络条件下的语文教学整体优化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相比,不论是教学的质量还是效率都有显著的提高,这充分体现了新型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浅谈网络信息下的语文教学(语文版)]相关文章:

1.信息技术应用下的语文教学论文

2.语文版小学课件

3.网络信息采集试题及答案

4.浅谈网络新技术论文

5.2017七下的语文教学计划

6.七下的语文教学计划

7.二年级下的语文教学计划

8.关于网络信息检索论文

9.网络与信息安全承诺书

10.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