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望夫石--《边城》爱情三题之三(人教版高一必修)

发布时间:2017-11-2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沙市一中  邓金平

    《边城》的结尾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于是有一个学生问我:“沈从文为什么不写一个续集呢?”这个学生的心思我是知道的,她对小说的结尾不满意了,为什么不让傩送回来?两个人在一起拉渡船,唱山歌,那该是多么美满幸福的一对呀!一想也是,而且沈从文完成这篇小说是在1933年秋至1934年春之间,前后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而且距其解放后封笔还有十五年之久,在这么长的时间再写一个续集,对沈从文实在是太容易了,何必留下一个不是结局的结局来故弄玄虚,吊读者的胃口呢。不过,这样的大团圆结局,对沈从文来说,真的就如我们所想的这般可以轻松地写出来吗?

    我猜想沈从文一定是曾有过要写出一部《边城》续集的渴望的,可是在就刚刚写完《边城》的这一年冬天,离乡十八年之后重返他魂牵梦萦的故乡--边城凤凰时,一路所见的情形,却让他痛心不已。他在《长河题记》里说:“去乡已经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现代’二字已到了湘西……”而作为他的第二篇长篇小说《长河》,表现的就是偏远湘西的淳朴人情在现代物质文明的入侵下迅速崩溃的令人痛惜的情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因爱情失意而“赌气下行”桃源的傩送,又如何敌得过这似脱缰之马的时代浪潮的冲击呢?

    傩送二老会怎样抉择我们是不得而知了,但二老的形象就是沈从文自己的隐喻这一点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我们通过分析沈从文的人生道路,应该也是可以猜测到二老后来故事的一些蛛丝马迹的。

    沈从文抱着对新的人生和新的世界的热烈追求与向往,从荒僻、闭塞、落后的湘西赶到大都市北京。然而,他所看到的并不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世界,而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们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虽说现实如此地令人失望,可他也没有赌气跑回边城凤凰发誓与世隔绝,而且还娶了一个富商的三小姐、也是他的学生的美丽活泼的张兆和为妻。据他自己的说,翠翠的原型,就有一个是取自他的这一个新妇,那么这是不是就证明了傩送二老不仅回到了茶侗,并且是娶了翠翠为妻呢?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沈从文娶的并不是那个山野之中的“半原始的”“就一个光人”的老船夫的孙女,而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拥有万顷良田的资本家的小姐,而且还是先娶了娇妻再回到故乡的,而且他回故乡也不是为了某一个“翠翠”,而是为了探望病危的母亲。沈从文自己尚且不能容忍虽然“优美、健康、自然”但却荒僻、闭塞、落后的湘西,又怎能苛求同样闯过江湖、见过世面的傩送仍然相信“命里或只许撑个渡船”,必须娶仅有一条渡船的如小兽般没有开化的翠翠呢?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是永远也不会回来的了,即使回来,也不过因为终于舍不下那座好碾坊。而翠翠也因此而徒增无尽的痛苦,说不定又会走上她坚强母亲殉情的老路。(但不同的是这次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恨)沈从文的梦中的白塔已经无情地坍塌,美好的续集当然也就难以为继了,所以还不如让小说永远残缺,让翠翠永远地站在山顶,怀着永远的甜蜜的期盼,化为一尊供后人怅望低徊的“望夫石”!

补记:

    据说因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政治运动的打击,使忧郁过度的沈从文一度陷入病态的迷狂状态,他不断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就是现在听来,也让我们不忍泪下,此湘西已非彼湘西,这个时候回到湘西去,迎接他的除了那条不谙世事的大黄狗外,还会剩下什么呢?

 

 

[永远的望夫石--《边城》爱情三题之三(人教版高一必修)]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3.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边城》

4.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5.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6.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7.高一必修三第一课课件

8.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2 Healthyeating课件

9.人教版必修三《劝学》说课稿

10.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