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1-2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学习目标]

⒈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⒉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与讨论,理解作者从事例中引发的三点思考,感悟生命。

一.课前预习

⒈给下列汉字注音

茁壮(   ) 小憩(   ) 擎天撼地(   )(   )

⒉解释下列词语

小憩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⒊文学常识

《生命 生命》作者是__原名__,女作家。她12岁时就染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时时感受着生命的痛苦,却写出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本文就写出了她对生命的__之情。

⒋用简练的语言概况课文写了哪几个事例?

二.课堂学习

㈠情景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她12岁时就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告损坏。她饱受病魔的折磨与摧残,但却以顽强的毅力笔耕不辍,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1980年,她当选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83年获国家文艺基金会散文奖;1990年获吴三连社会服务奖。她还于1982年创办了伊甸园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全台湾一百万残障朋友服务。

 你们佩服她吗?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的作者--台湾女作家杏林子,本名刘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杏林子的世界,去看看她在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后为何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去和她一起思考生命的真谛。

㈡自主合作学习

⒈出示学习目标

⒉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⒊听配乐朗读,要求听后能比较简要地回答:

①这三个事例都是围绕哪几个关键词展开的? 

 

 

② 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个事例?请说明理由。

③作者从这三个事例中引发了哪些对生命的思考呢?

 

 

 

⒋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小组阅读讨论)

① 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 ? 去掉一个行不行 ?为什么 ?

 

 

②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 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

 

③以“生命”为引线,让学生列举一些珍惜生命、与疾病灾难顽强抗争的知名人士的事迹。

 

三、点拨讲解:        

 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事例     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    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     价值

心跳:生命 珍视    奋斗

四、练习测评

①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能否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②自由朗读,加深印象,把握主题,说一下今后我们将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后同题文章《生命 生命》(美国 克伦、沃森),思考:

①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②摘抄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课外收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

 

[《生命生命》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生命生命的教学教案

2.《生命的林子》教案

3.再塑生命教案

4.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案

5.热爱生命教案

6.七年级生物教案:探索生命

7.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8.生命教育活动教案

9.学校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10.珍爱生命教案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