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4-1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练习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 

教学重点: 

     1、赏析诗歌的景、理、情。 

     2、写作练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和人世间游子思妇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3、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和措辞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4、写作训练。诗歌教学不管是欣赏境界,还是鉴赏语言,其目的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更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生自由回答。)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2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2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3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31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清诗纪事》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说出了这么多写月亮的诗句,并且这些诗句中的月亮各有独特的含义,寄托着诗人不同的情感。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以下这么多的月亮大体有哪几种含义。 

    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例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例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离愁别绪之情。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怀古伤今之情。例如: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例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总结:月亮是美学符号,是中国文人心中的图腾。荣格在《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每一种原始意象都是关于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包含着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的欢乐和悲哀的残余,并且总的说来始终遵循着同样的路线生成。” 

    师: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月下美景。 

(板书课题:春江花月夜)(播放朗读带录音)

 

    二、景--春江花月夜美景 

    师:首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感受一下诗歌中描绘的意境 

    (生朗读。) 

    师:这首诗歌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呢?这些景物描写又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哪部分呢? 

    (生答:春、江、花、月、夜。景物描写主要集中在开头部分。) 

    师:下面我们有请女同学齐声朗读课文“春江潮水连海平”到“皎皎空中孤月轮”这部分,同时思考诗人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呢? 

    (女生读) 

    (生答:幽美而深远。空明澄澈,美妙绝伦。) 

    师:诗人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构成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秘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幽美恬静而又不乏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三、理--宇宙人生哲理 

    师:看到了如此美景,诗人又想起了什么呢? 

    (生答:诗人想到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师:是的,面对着幽美深远的月下美景,诗人的思绪触碰到了人生、宇宙。请一位同学朗读“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空流水”这三联。 

    (生朗读。) 

    师:这位同学朗读时感情比较充沛,不过,还应注意“何人”“何年”要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我给大家范读一遍。 

    (师范读。) 

    师:诗人的这些思索真的就只是感叹人生的短暂,宇宙的无穷?我们一起看讲义的第一部分,比较张若虚的宇宙人生哲理与这几句诗歌的哲理有什么不同。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4. 人生若晨露,天地邈悠悠。   (阮籍《咏怀》)

5.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曹植《送应氏》)

    (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选出代表发言。) 

    (生答:课文中的宇宙人生哲理比讲义诗句的似乎要豁达一些。) 

    (生答:张若虚笔下的人不是指自己,也不是指个人,而是指整个人类。)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分析得都有一定道理,讲义中的诗句,譬如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面对浩荡无尽的江水,诗人觉得个人真是太渺小,人生真是太短暂了,生命的转瞬即逝实在令人哀叹伤感,概括而言就是宇宙永恒,人生苦短。而张若虚却没有落入“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窠臼中,而是翻出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虽然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却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与“年年只相似”的江月才得以共存。诗人从大自然从宇宙中感受到的不是颓废和绝望,而是一种欣慰,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生讨论以短语概括本诗节意境:清明洁净,奥妙无穷。) 

     

    四、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师: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诗人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余下的部分。 

    (生朗读课文。) 

    师: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又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生齐声答:游子的思归之情,思妇的相思之情。)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种相思,两种闲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师:是啊,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大自然景色转到了这人生图象,引出这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刚才同学一致认为是思妇相思之情和游子思归之情,那么其中哪些表达思妇相思,哪些表达游子思归呢?诗人又是如何表达的呢?  

    (1)“可怜楼上月徘徊”八句承“何处相思明月楼”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思念之情。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2)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六:写作训练 

    师:跟随着张若虚的描写,我们徜徉在春江花月夜的朦胧里,深深地为之陶醉,“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最伤是离情”啊。请同学们打开小作文本,在七八分钟的时间内完成讲义中第三部分的写作练习。同桌二人各选一题。 

    1、以优美的文字再现诗前十句的画意诗情。 

    2、从诗歌“花”“月”等意象中任选一个,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小作文,要求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师:哪位同学先展示一下自己的文笔? 

    (生读文。) 

    师:请这位同学的同桌点评一下。 

    (生点评。) 

    师:这位同学描写得比较忠于原诗,开头总括了整段的中心,接下来写月光朗照下的世界是那么神秘、多情、朦胧。 

    师:下面请选择第二话题的同学读读自己的作文。 

   (生读文,生点评。)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作文,大家忍不住鼓起了掌。的确,他写得太棒了,老师都不好意思把自己写的读出来了。 

    (师读下水作文。)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这时一轮明月从地平线升起,远远望去,就好像从浪潮中涌出一样。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闪耀于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了一层洁白的雪珠。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江天一色,纤尘不染,一轮皎洁的孤月悬挂在半空中。 

    我所仰望的明月,在五千年历史的天空游弋。它越过秦汉,越过唐宋明清,在滔滔的长江中浸洗过,在滚滚的黄河中沐浴过,多少人的目光和灵魂被它朗照?李白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张若虚问月:“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苏东坡问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光在李清照的词里平平仄仄吟诵,月光在阿炳《二泉映月》的弦上流淌,月光蘸着花香在朱先生的荷塘上空朗照.......我们托着月亮,一步一步想岁月纵深处走去,我们偎依在月我交融的怀里取暖。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张若虚笔下的春之画,江之卷,花之容,月之貌,夜之景,也品味了诗人与众不同的宇宙人生哲理。诗人认为人生的短暂的,而人类却是绵延久长,可以与江月共存的。同时,我们还赏析了诗中的游子思归和思妇相思之情,学习了诗人巧妙的手法。学习了这么优美的诗篇,今晚,仰望天空,看到那弯清冷的新月时,我们又能生出多少美丽的遐想啊?潘知常说:“中国人那根极轻妙、极高雅而极为敏感的心弦,每每被温润晶莹流光迷离的月色轻轻拨响。一切的烦恼郁闷,一切的欢欣愉快,一切的人世忧患,一切的生离死别,仿佛往往是被月亮无端的招惹出来的。而人们种种飘渺幽约的心境,不但能过假月相证,而且能过在温婉宜人的月世界中有所期响。” 

 

板书: 

    教学目标: 

    1、领略诗歌意境。 

    2、赏析景、理、情。 

    3、写作。 

                              春江花月夜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     幽美深远 

                     理:宇宙人生哲理       短暂--永恒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凄清婉转 

     

    学生学习资料: 

   一、比较张若虚的宇宙人生哲理与这几句诗歌的哲理有什么不同。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二、填空练习。 

    (1)“可怜楼上月徘徊”八句承“何处相思明月楼”句,写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月”来烘托            。  

    诗篇把“月”      ,“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                  ;二是                          。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    ,也是                   。  

    (2)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     、     、     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的                    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渲染了     ;“无限”也无限地加深了       。  

    三、写作训练。 

    1、以优美的文字再现诗前十句的画意诗情。 

    2、从诗歌“花”“月”等意象中任选一个,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小作文,要求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春江花月夜(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二语文必修3诸子喻山水教案

4.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6.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7.高二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8.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

9.春江花月夜教案

10.人教版必修四数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