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马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专题(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发布时间:2017-12-2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元马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专题

                                                                      《云南(课改实验区)2007年中考说明语文》中增加“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将成为2007年中考语文命题的新亮点。根据考试说明及2006年课改区的中考试卷,“综合性学习”应出现在中考试卷的第二部分,即“语文综合运用”部分,分值约占6分。那么“语文综合性学习”究竟怎么考?考什么?如何备考?这些都是同学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考试说明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要求是:“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实践中,实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从中我们注意到“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实践性。过去,我们更多的是“面向文本”,而“综合性学习”则把我们引向“面向实践”,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学会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综合性学习”命题的中心是“活动”。试题大多会设置特定的情境,考查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同时,实践经验也是学生解题的主要依据。

2、语文性。“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的活动必然是立足于语文学科的,能够充分体现语文工具性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是考查学生语文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迁移的水平。需要考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实践活动,特别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问题。

3、综合性。有两个层面的综合:一是学科内的综合,即综合运用多种语文知识和能力,去解决综合性的语文问题。如劝说某人参与某项活动,我们可能会需要相应的修辞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语言交际的原则与技巧等等。二是学科间的综合,即以语文学科为主,进行跨学科的渗透。语文学科是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基础工具,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同样需要其他学科的支持。学科渗透能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4、开放性。主要指命题的灵活性和答案的不惟一性。考生在问题情境中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可多角度切入,形式限制少。答案不作统一规定,鼓励有创意的设计和表达等等。

化难为易得高分

虽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有相当的难度,对同学们来说极具挑战性,但是只要抓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特别是抓住“语文活动”这个核心,我们就会有的放矢,理出头绪。而且,中考必然会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考虑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发展状况,加上“综合性学习”才进入中考语文试卷,出于题量、分值、难度的限制,“综合性学习”不会让大多数考生落马,因此同学们大可不必对之心生畏惧。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题型包括:                                             一,活动设计型:设计活动主题或主题语;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针对活动内容谈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观点等等。

例如:(<<五年中考三年模拟>>92页13题)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你认为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

(3)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能否准确地理解活动的内容和主题,并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一般来讲,这类题目没有一个非常标准的答案,主要是通过答题,来检验我们对语文综合性活动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同时检验我们在对活动内容有比较清楚地了解和认识之后,以及能否用简洁的语言,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表述出来。 

回答这类题目的前提,最好是亲自参加过或组织过这类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做过一些具体的工作。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这种学习的体验,也可以通过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准确地回答问题。 

因此,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对题干所设置的情境与要求必须有明确的把握。必须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流程有一个比较清楚地认识。 

组织答案时要求我们能够有比较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主题词的语言要求简明、准确、生动;而活动过程或计划要点则要求语言表述清楚,活动的阶段性和活动的目的要非常明确,过程和计划要点一般要求是分项列出。 

答好这样的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审清题目,明确命题意图和要求。如上面例子第(1)问,要求考生自己设计宣传语,有的考生若忽略了这个要求,把国家推行普通话的宣传语“普通话,通天下”照搬过来,就不能得分。同样,第(2)问限定为语文活动,如果不加思考,匆忙罗列,很可能会一分不得。审清题目还可以缩小思考和答题的范围,找到解题的条件或帮助。第(3)问实际上是让考生立足于自己熟悉的校园生活,就推广普通话问题进行思考,提出的建议应有校园特色,并切实可行。如“把普通话纳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等等。

2.摆正心态,轻松作答。答题时不要过分紧张,不要被题面吓倒。上面的例子的第(1)问无非是让我们突出推广普通话的意义,我们可以尝试利用一点修辞手法,如“普通话是我们沟通的桥梁”。我们还应清楚,许多问题开放性强,留有考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考生切不可畏首畏尾,局限了自己的思维。

3.积极调动自己已有语文的储备,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功能。解题时要有语文意识,从语文的角度去分析题目的要求和题目提供的材料或示例,运用语文知识去答题。这样我们就不难写出切合题意的答案。

4.掌握一定的答题规范。只要针对主要题型总结答题规律,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我们在拟对联、写广告词、开场白时就

二,材料探究型

包括图表,文字,图画,徽标的探究。

第一类:图表类  材料探究题第一种形式,那就是图表题,解这类题目关键是:扣题旨、找规律、善表达,这是解答图表题三步曲。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可是同学们由于缺乏解题技巧,常常理不出头绪。那么,我们该如何准确、高效地答题呢?----------扣题旨、找规律、善表达,                                                       如果说紧扣题干明确要求,是解题的基本准则;那么认真读图,把握规律,实行图文转换,则是解题的关键。因为图表题是通过图画和表格来“说话”的,它在简明直观地把现象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同时,也会把问题的本质隐藏起来。这样,我们就必须按图索骥,从材料中发现图表蕴涵的规律。具体地说,阅读图表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规律的发现,还不过是把图表转化为文字的胚胎和雏形。要想真正“长大成材”,还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因此,我们在解答图表题时,还应该按照题目的要求(包括字数),把捕捉到的规律(即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用恰当的词语和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做到没有错别字,语言准确、简洁、连贯,符合客观实际。

例:(<<五年中考三年模拟>>92页)

    依据有关的数据,用文字说明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两点情况(一是20年来的变化情况,二是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是本题的具体要求。在明确答题要求后,我们就要上下观照,前后比较,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维,留心图表的符号、文字、数字和附注,然后逐步地把重点转移到图表下方的数据(1979年7.2+2000年20.4-2005年22),就会茅塞顿开:20年来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断增加(或“逐年增加”等)。

既然20年来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有较大增加,那么,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在世界上又处于什么位置?就只要再看一看图表上方的5组文字和数据,并与下方的两组数字(2000年20.4+2005年22)比较,答案就是:目前已达到(或略超过)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或标准)。

第二类:材料分析题

一般说来,探究性题目总是由2-3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组成。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与阅读文章结合起来考查。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应该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再通过比较、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的,再写不同点的。                                                             例:(<<五年中考三年模拟>>91页第九题)

第三类:图画类

认真读图,把握规律,实行图文转换,则是解题的关键。因为图表题是通过图画和表格来“说话”的,它在简明直观地把现象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同时,也会把问题的本质隐藏起来。这样,我们就必须按图索骥,从材料中发现图表蕴涵的规律。具体地说,阅读图表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                                                                例:(<<五年中考三年模拟>>86页第2题,第14题)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招贴画,按要求答题。

①请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30字)

三,口语交际语言运用型

[要求剖析]  题目要求结合所设置的具体情境,准确、得体、简洁的完成口语交际任务。                                                           看清要求,调动积累,善于表达,是这类题的解题要领。

例:(<<五年中考三年模拟>>86页第5题)

    例:(安徽省2006)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3.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语文王老师参加这次班会活动。请你将对王老师说的话写出来。(4分)

答案示例:王老师,明天下午3点,我们班在教室里开读书主题班会,请您到场指导。 

(答出称呼、时间、地点、内容得3分,符合口语表达特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思路解析] 

    交际的重点在于语言的说服力和条理,对问题的要求和所设置的具体情境的分析不可忽视,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作出针对性的回答。同时要注意谦语和敬语的使用。 

四,语言积累类 

[要求剖析]重点考查学生平时的课外文化积累。 

例:(湖北黄冈2006)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多彩世界,在这里我们读懂了喜怒哀乐!在这里我们跨越时空,触摸历史沧桑……每一次读书,我们都心存一份感动;每一次读书,我们的心灵都得到一次净化。某班同学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领略书的魅力──热爱读书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将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请写出一条关于“热爱读书”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1分) 

我的座右铭: 

活动二:探寻读书方法──怎样读书读书还得讲究方法,下面向你介绍两位名人的读书方法。你还有另外的读书方法吗?请介绍一种并说明使用这种读书方法的理由。(2分) 

我的读书方法: 

我的理由: 

(华罗庚“猜书”: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读书方法是“猜书”。他拿到一本新书后,不是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先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再打开浏览一遍.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已猜想的一致;就不再读了.他这种猜想的方法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 

活动三:走进书的世界―读书实践 

走进书的世界你一定收获颇手吧,请展示你的收获〔7分〕 

(1)《格列佛游记》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2分) 

我的概括: 

(2)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下列人物的性格特点。(2分) 

孔乙己:(鲁迅《孔乙己》) 

杨修:(罗贯中《杨修之死》) 

(3)请向你的朋友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名著(教材附录).并说说推荐的理由。(3分) 

我推荐的名著: 

我的理由: 

[答案示例] 

活动一:示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1分,只要是激励人们读书的名言即可) 

活动二:读书方法:示例:精读法,略读法或网上阅读法,图书室阅览法等理由:示例:精读法:一些名家名篇,美文佳作,需咀嚼品味,因此用精读法;网上阅读法:网上有着丰富的资源,网上阅读可以大大拓宽自己的视野,因此可用网上阅读法。(2分,方法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理由能言之成理即可) 

活动三:(1)本书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2分)(2)孔乙己:为人善良.但好逸恶劳,麻木不仁,自命清高,自欺欺人。杨修:聪明过人,但恃才放犷(2分,每个人物1分,不能从两个方面概括人物性格酌情扣分)(3)示例①:推荐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由:这邵小说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学会了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磨难,用钢铁般的愈志与顽强的奋斗精神迎接生活的各种挑战示例②:推荐的名著:《鲁滨孙飘流记》。理由:这部小说中最吸引人的地万就是鲁宾孙这个人物。他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岛,也绝不气馁。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的小岛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像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活了下来。(3分,推荐的名著1分,理由三分,言之成理即可)

    课程标准和课改实验给我省中考带来了崭新的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最能凸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只要我们认真开展切实有效的针对性的复习,就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元马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专题(人教版九年级必修)]相关文章:

1.中学语文必修二《诗经》《离骚》 复习学案

2.专题复习——仿写教案

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课件

4.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6.人教版必修四数学课件

7.人教版必修五英语课件

8.初中物理热学复习专题的测试题

9.高考语文复习整合成语专题

10.简单机械专题复习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