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读写交融(人教版高二必修)

发布时间:2016-2-1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立足文本 读写交融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教学创意                   邱刚

   文言作品教学就着眼于作品解读鉴赏的角度去设计,而不是局限于外围的字词疏通、文言知识的传授,不能只见“言”而不见“文”。基于此,本课例将作品鉴赏挖掘放在首位,立足文本,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其二就是力求文本解读活动化,条理有序,从初读到精读,由点到面,由课内到课外,梯度合理。其三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环节一:补写文本

1、 教师下发隐去了第二段(过渡段)文字的课文,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读全文。

2、 根据作者行文的情绪变化,确定所隐去段落的位置。

明确:所隐去段落的作用是过渡,承上启下。

3、 请学生尝试用文言补写一个过渡段。

4、 教师点评,并出示原文,提醒学生将原文补充完整。

环节二:情境诵读

1、 富有诗意地诵读描写项脊轩周边环境及在轩中“兀座”“啸歌”的文字。

2、 意味深长地诵读文中的对话部分,揣摩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3、 饱含深情地诵读悼念亡妻的文字。

环节三:勾画点评

学生自读全文,勾画出精彩的语词、语段并作点评。如:

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用连贯的短句写出了怡然自得的读书生活,此境界足以使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2、“迨诸父……墙往往而是”--形象地写出了家道昔盛今衰、人世沧桑的感慨,兄弟手足之间反目成仇,带给作者无尽的悲哀。

3、“儿寒乎?欲食乎?”--极短的两句,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位对儿女怜爱有加的年轻母亲形象。

4、“庭有枇杷树……亭亭如盖矣”--睹物思人,物是人非,怅然若失。

……             ……              ……

环节四:文本变奏

教师明确:变奏,音乐术语,原系乐曲结构原则,运用各种手段将主题旋律等加以变化重复。在此要求同学们在保持作品意境、基调、主题等要素不变的前提下,融入自己的理解体验,发挥想像和联想,用不同于文本的文学样式加以表达。

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如:每月可爱的莫过于望夜景致,天如盖,明月高悬,月华如练,经披在半截短墙上。月下桂影摇曳,画出黑色的鱼网,铺在墙头。墙上影,月中桂,近相和,遥相对。微风过处,暗香浮动,明月照无眠……

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环节五:对联作结

1、 教师出上联,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项脊轩见往事,悲喜参半;

下联如:南阁子思旧情,爱恨交加;枇杷树守离思,甘苦与共;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拟对联。

如:斯人已去,空余枇杷遮冷月;此恨犹在,唯有桂影寂台阶。

如:风移影动轩不动;物是人非,情岂非。

……              ……

教学参考

〈〈项脊轩志〉〉的抒情艺术

1 、托物抒情

2、借景抒情

3、 即事抒情

4、 对比抒情

〈〈项脊轩志〉〉美点集锦

1、 美在那真挚而自然的情感

2、 美在那淡雅而清新的语言

3、 美在那真实而生动的细节

4、 美在那平常而蕴藉的取材

5、 美在那灵动而浓郁的诗意

6、 美在那对比的格局和象征的运用

7、 美在那简略而含蓄的结尾

8、 美在那又叠字运用的音乐感和形象性

9、 美在那对亲人的不同追忆方式

10、美在处处写轩而意不在轩

                                                    邱刚   整理

 

[立足文本读写交融(人教版高二必修)]相关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人教版必修四数学课件

4.人教版必修五英语课件

5.心的交融原文及答案参考

6.英语读写结合教学课件

7.高二第二学期物理必修2教学计划

8.高二语文必修3诸子喻山水教案

9.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

10.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2 Healthyeating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