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7-2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景观设计的知识,理解作者这样设计的理念。

2.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

过程与方法:

1.从实际出发去理解景观设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

2.合作探究,采用小组讨论方式,筛选各段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3.点拨,针对课文难点,教师酌情给予指导,引导学生依托文字去发挥想象。

4.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展现来促进学生对本文中一些专门术语的的理解。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创造,探索美,发现美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因地制宜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作者的设计理念。

2. 把握文章大的思路。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供一个场景,让学生凭自己的爱好,把这个场景设计成自己喜欢的公园。

1. 学生描述自己所设计的公园的景观。

2. 请学生陈述设计的理由及经过。

二、阅读文本,理清文本的结构思路。(讨论解决)

1.《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对整个设计过程的说明,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理解场地”、“理解文化与传统”“理解自然”“理解设计”“几点遗憾”。请同学们讨论理解这五部分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理解场地。

这是设计前对自然条件的考察,粤中造船厂作为是一个已经废弃的工厂有许多可以利用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因此,作者分别以“挑战”和“解决之道”为题,讲解了在设计时一些考虑。

第二部分:理解文化与传统。

在这个部分作者要强调的是如何理解文化的问题,不要提起文化就把眼光投向千百年前的历史,而应该注意自己的身边,注意自己脚下的文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作者从设计思路的三大诱惑中摆脱出来,既对传统的设计予以借鉴,同时又展示了歧江公园这个富有个性的景观设计。

第三部分:理解自然。

与第二部分说明设计的文化内涵不同,这一部分说明的是设计中对自然的尊重,自然之美的展现。

第四部分:理解设计。

如果说前面三个部分是设计之前的考察和构想,那么这一部分就是具体方案的实施,这里讲述了设计的三条途径,对重点设计的部分还作了较为明晰的说明。

新型的景观设计遐想: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将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相融合,将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景观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人民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享受优雅醇和的自然美感。

第五部分:几点遗憾。

这是设计完成之后的重新审视,有些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已经觉察到了,但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改变现有设计,表现了设计师的严谨的态度。

2.《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按什么样的步骤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 ?

明确:是按设计师对几个问题的思考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这个问题分别是如何理解“场地”、“文化与传统”、“自然”、“设计”。文章的结构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的。

三、自己的设计过程与俞孔坚的设计过程的比较,学习做事的方式方法。谈自己的感想。

如:做事要未雨绸缪,不打无准备的战。视野要开阔,要从整个自然的角度去看问题,不能人类主义等。

作业:解读本校的建筑设计。

第二课时

目的:理解本文的设计理念。

一、 对照文本,幻灯片观看歧江公园的图片,提问:

1.每一样设计都有自己的理由,请尝试着解释歧江公园这样设计的理由。

明确:足下文化,就是关注平常人的事,关注他们的感情、他们的需要;野草之美,就是善待脚下的自然,乡土的自然。

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就是要实践新的社会和土地的伦理,这种新伦理体现在尊重平常与平民,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歧江公园就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一次大胆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获得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奖。

2.你认为作者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明确:设计师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时间之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设计形式与思路和中国传统的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二、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依据。

明确:足下的文化:“本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野草之美:“本设计所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新的环境伦理则在更理性的层面上告诉人们,乡土野草是值得尊重和爱惜的,它们之于人类和非人类的价值绝不亚于红皮书上的一类或二类保护植物。在每天都有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今天,在人类日益远离自然、日益园艺化的今天,乡土物种的意义甚至比来之于异域或园艺场的奇花异木重要得多。”……

三、谈谈你对作者的看法。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俞孔坚: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首席设计师。

“在我看来,无所谓建筑风格,只要你能适应这块土地,能亲近这块土地,就是好的建筑,好的人居模式。”----俞孔坚

“一片林荫,一条河流,一块绿地,无不潜藏着无穷的诗意,保住这份诗意,它一定会让人获得身心再生之感。”----俞孔坚

“一个成熟的民族,懂得审美的民族,最能知道珍惜平常的美,尊重普通人,尊重普通的乡土物种,这便是尊重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真实内涵。做到了这一点,离和谐社会要求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也就不远了。” ----俞孔坚

四、欣赏并解读其他几个公园的设计理念。

五、你认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需要有哪些品质。

明确: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广博的知识,创新精神,慈悲之心,有亲和力。等等。

六、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

1.新颖独到的设计理念和超越传统的设计行为。

2.层次清晰、主次分明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

3.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和严谨准确的科学阐述。

4.丰富的人文、艺术内涵以及生动的文化气息。

七、课外作业:读了《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你最欣赏设计师对公园哪一部分的设计,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一:歧江公园体现了设计师富于个性与创新的设计理念,在当代中国景观设计中影响很大,设计师注意保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注意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所以,他没有把原先造船厂完全推倒,而是通过设计对它进行艺术性的保留,使之成为人们文化记忆的坐标,在公园植被绿化上,设计师注意使用当地的乡土植物,用意也是很深的,这些都使歧江公园具有个性化的美。)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桥之美》优质教案

2.《桥之美》的教学教案

3.关于桥之美教案

4.桥之美的优秀教案

5.说明文《桥之美》教案

6.关于桥之美的教案

7.《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及反思

8.《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9.小学美术银饰之美教案

10.初二上册《桥之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