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5-1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了解文章内容。

3、学习生动简洁的词语、理解描写、比喻的作用。

4、领会文章作抒发的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内容。

2、领会文章作抒发的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教学难点

1、了解文章内容、

2、学习生动简洁的词语、理解描写、比喻的作用。

3、领会文章作抒发的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轼是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的诗、词、散文都有杰出的成就,并对后世产生深刻的影响,笔记之文,原来大都是客观地记录人物、事件或事物、述怀抒感之作是不多见的,苏轼的笔记却有许多是日常生活片断的记述 ,或抒写情怀、或因事见理,它们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用少到不能再少的文字,鲜明地而又仿佛极不经意地渲染出一种情调或一片心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正课:

1.根据注释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文章的内容会不会与此有关呢?

2.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划出疑难句,揣摩下列句子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

相与步于中庭(一起到院里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院子里月光像积水空明澄澈)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有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之人啊)

3.熟读课文,根据文意确定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关键是对文章结尾句的理解):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有谁能像我们这样有闲情逸致来欣赏这美好的月色呢?这其中有欣赏自然美景的欣喜,有脱离尘俗放情自然的得意,但一个“闲”字,也流露出贬谪生活的落寞,政治仕途的黯淡。然而作者能在挫折面前达观处之,自我排遣,热爱生活,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三、比较阅读,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画面的意境 :

    从选材来看,《三峡》向我们描绘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之令人神往;《记承天寺夜游》描绘的是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读来似曾相识。

    从画面的色彩以及给人的感受来看,三峡的景致奇特、优美,绚丽多彩,生机勃勃。那隐天蔽日的群峰,乘奔御风的江流,雪白的浪花,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奇松怪柏,林寒涧肃,还有那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一幅幅画面摇曳多姿,风格迥异,让人着实感受到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为现代自然环境所不及。苏轼的月夜小景描绘的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的寻常物,但这似曾相识的景物在苏轼的大手笔描绘下,则是那样的空灵、素雅,超凡脱俗,荡涤胸襟。积水般空明澄澈的月色,藻荇一样自由飘浮的竹柏影,奇妙的比喻把我们带人到出神人化的艺术境界。

    从作者的思想感情来看,《三峡》一文的情感是丰富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面对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作者不得不发出由衷的赞叹;“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是作者禁不住的欣喜;而“属引凄清”、“哀转久绝”的猿啼,潸然泪下,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当读者走人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进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记承天寺夜游》使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总之,两篇文章都使读者在欣赏到文中描绘的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作者的人情美。

四、小结:

    这篇短文、作者以淡雅的笔触、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月色如水、竹影婆娑、月下游寺的图画、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文章意境清新隽永、情感纯真自然、语言活泼明畅,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的享受。

五、作业:用行楷抄写课文并背诵。

六、板书设计

             三峡四季景色山水长卷

选材      庭院月色小景

色彩      三峡:奇特、优美、色彩明丽、生机勃勃

          庭院月夜:空灵、皎洁。素雅、脱俗

情感      郦道元:赞叹、欣喜、哀惋

          苏轼:欣喜、豁达

 

[记承天寺夜游(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2.《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3.高中生物必修3的教案

4.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6.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7.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8.高中政治课必修三教案

9.英语必修三unit2课件教案

10.高中必修一化学《原子结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