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9-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方案一:听《梦江南》,走入美丽的江南。江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闻名于世,今天我们来感受一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课题和作者。

歌词:草青青~水蓝蓝~

哦白云深处是故乡

故乡在江南~

雨茫茫~桥弯弯~

哦白帆片片是梦乡

梦乡在江南~

不知今宵是何时的云烟

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睡莲

只愿能够化作唐宋诗篇

长眠在你的身边

方案二: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词《忆江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天,江南花红、江水碧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冬天,在一般人的眼里,却是一个万物萧瑟、没有生气、没有任何美感可言的季节。郁达夫却选择了一个最难以发现美的季节――冬季,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美,写出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套用一句歌词“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们通过大师的眼,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方案三:专题和板块导入。

[推进新课] 

――“于平常处发现美” 

师: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属于“人与自然”这一向度中“像山一样思考”专题。这一专题的学习任务是“欣赏自然”、“感悟自然”和“沉思自然”。你们注意到了第一部分的标题了吗?(示意看书页左侧)是――“谛听天籁”。“籁(音lài)”是什么意思? 

(生摇头) 

师:“籁”指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成语有“万籁俱寂”一词,意思是各种声音都停息了。“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但“谛听天籁”不应该简单理解成谛听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视与听都含于其中。可见,我们学习第一部分两篇课文的主要任务是“欣赏自然”,也就是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给我们展现的大自然的美景。 

师:文学大师们,个个都有一双慧眼,都有一颗敏感的心。郁达夫选择了一个最难以发现美的季节――冬季,却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美,写出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套用一句歌词“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们通过大师的眼,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二、 整体感知

1、快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江南冬景特点的词语。

明确:可爱 明朗 含蓄的生气 晴空的高爽 日光的洋溢

能不能归纳到一个词语上?--江南的冬景,有一种明朗的情调。

2、从刚才大家找出来的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眼中的江南的冬天很美,像一幅幅水墨山水画,那么作者选用了哪几幅画来描绘江南的冬天?能不能为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小组代表到黑板上书写)

曝背谈天图(第2自然段)

午后冬郊图(冬郊植物图)(第5自然段)

微雨寒村图(第7自然段)

江南雪景图(第8自然段)

旱冬闲步图(第9自然段)

3、那么剩下的那些段落在写什么?

写北国的冬天、闽粤的冬天、德国的散步

北国的冬天:冷 蛰居 闲食 热闹的节期

闽粤日的冬天:极和暖 极南的气候 春或者秋的延长

德国的散步:德国作家在文章爱散步 而寒郊散步也很舒服 两者大概差不多

4、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那么《江南的冬景》就是通过与北国的冬天、闽粤的冬天、德国的气候的对比,选取了五幅代表江南冬天不同侧面的图画,写出了江南冬景的明朗,表达了对江南冬天的喜爱。

三、 具体研读

1、 美读: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比较适合?

明确:节奏舒缓,语调平和,一个场景的描写,由大场景到小人物,句子较长又在语意上有粘连。读出韵味,读出悠闲。

     追问:这种语气适合全文的朗读吗?

明确:适合,因为全文都是在写江南的这种悠闲的、舒服的美。

2、 那么我们试着用这样的语气来读第二自然段。

3、 以第一幅图画为例,分析: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作者的感受如何?

景物:风  晴空(灰云扫尽) (未脱落的)树叶  落叶  晨霜  太阳  鸟雀  泥地

景物特点:可爱 晴暖(不过冷一日两日) 有生气(鸟叫 水气蒸腾)

人的感受:欢喜 清闲 很享受(这样的生活用了一个动词“营”,表明真的很闲,很把谈天都当回事)

4、 那么用同样的方法,你会不会分析第二幅图画了呢?

景物:芦花 红叶 桕子 草 

景物特点:含蓄而有生气 色彩明丽(芦花的白 红叶的红 雪白的桕子 赭色夹绿色的草)

人的感受:享受这种富有生气的彩色的冬天带来的朝气和积极 感受到生机盎然、春天不远

四、 小结课堂

作者通过前两幅图画的晴暖、明丽而有生气来写在江南的冬天的生活是悠闲、自在、快乐的。文章后面一部分仍然继续在写江南冬天的其它的美。我们下节课学习。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读

1、后面三幅图,我们会发现它是选取的冬天江南的三种气候来写的。那么作者的表现视角有什么不同?

明确:雨 雪 旱(没有雨也没有雪最后有春雪)

      以“画”写雨     借“诗”写雪      以“人”写旱冬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避免重复交叉 让文章更生动灵活 而且更有意蕴(图和诗句)

3、具体赏析这三种写法的巧妙设置。分小组研习,小组挑选一幅图画进行深入分析,你从这图画中收获了些什么?情感内容和写作技巧方面。

A.微雨寒村图:(有绘画特长的同学能不能来黑板上帮我们把这幅图画一画。)

分析重点:你试想想 再洒上 加上……背景 若再要点点景致进去 还可以加一味

作者对江南的冬天的雨天的话黄昏如果没有熟悉到一定程度上的话,他不会如此轻松几笔就点出这样一幅充满意境的图画来。这种写法是虚实结合。

作者强调的是在这一境界下,人会胸襟洒脱,得失俱亡,死生不问。怎么理解?悠闲的冬天的晚上,凉又不太冷,在屋子里,点上灯,酌一点小酒,看屋外安静的村落,谈各自己的生活,或论论诗,人生如果能活得这样悠闲,那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怎么会不洒脱起来?

B.江南雪景图

引用的关于下雪的诗句看出作者精心的安排前后位置关系和挑选这些诗句的苦心。

按时间顺序:日暮 冬宵 雪夜更深 第二天早晨 

侧重不同:(避免重复交叉)写来更有层次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花),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雪景,只是引用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巧借诗句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语句虽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C.旱冬闲步图

干燥的旱冬,选择以人入境,是一种智慧,既避免了重复与单调,又为下文回到散步作结打了基础。

二、写法的学习和总结

1、说到散步:文章有几处写到散步?这些散步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5自然段 第6自然段 第9自然段

笔随意转 结构随着情走 随着意走 可以说这真是一次情绪上的散步

景实在美,天气实在晴好煦暖,作者实在在江南的冬天里通过闲步、散步度过了无数个清晨、午后甚至每一个晴好的日子。所以在文章中无意的流露,却又巧妙地把各幅不同特点的江南冬景的图画串了起来。

这实际上就是散文的精髓:形散而神聚 

那散落的形式就是时而对比,时而描图,时而引用的形式

这篇文章的神就是:作者对于江南冬景的喜爱,每一幅图都爱,爱它的有生气,爱在其中的悠闲的生活,爱在冬天度过的旷达洒脱的自己的状态。

写作,先要有神,有真情,才有文章的最终的意义和价值。而那些零散的片断,如果它们自己本身不是一颗一颗的珍珠,那么串起这些片断的神再真,它也不是一条美的项链。

2、那么学习了这篇文章,在具体的写作方法上,我们有哪些可以学习的呢?

A.引用诗句,增加文章的诗情画意

B.对比的手法突出景物的某方面的特点(可回顾《想北平》)

C.画面场景的渲染与人的活动相结合(第2自然段)

D.形、色、味、触、声音,各种感官的调动(第5自然段只有颜色,可以扩展开来)

小结:细心地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好文章也一定是动脑筋好心思才写得独特而有味道的。

三、写作背景,拓展到整个时代的文人的心境

幼年丧父,和后来的饱受屈辱和歧视的留日生活都对郁达夫的思想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使他感伤、愤世,另一方面屈辱的异国生活也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曾经去大革命的策源地广州,但是他强烈地不满反动军阀投机革命。他不满现实,心中是苦闷的。  

    1933年4月他举家移居杭州,修筑“风雨茅庐”,想在这里过隐士般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达夫游记》、《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散文集》、《闲书》等等,以山水力排心中苦闷,《江南的冬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写成的,在江南的冬景里,我们看到了一位逍遥在山水之间的名士,这也是自古以来文人们在苦闷的现世之外寻找心灵解脱的一种常见的方法。

之后要学的《赤壁赋》,还有归园田的陶渊明…… 

[江南的冬景(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3.高一必修一英语教案

4.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

5.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

6.高一必修四数学教案

7.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8.高一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教案

9.高一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10.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