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7-12-2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马克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对初中生写作能力要求有如下概括: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常常会遭遇这样的窘境:学生对于老师写作辅导时布置的题目不是思如泉涌,而是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因为他们不够理解老师要他们写作的意图,也不熟悉要写的内容。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开始讨厌作文课,而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硬着头皮要学生写,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要么内容空空、言之无物,要么套话连篇,记流水帐,要么是整篇照抄、生搬硬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要用什么策略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通过多方探讨,尝试了一些办法,在这里抛砖引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愉快学习,饶有兴致地轻轻松松地作文,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一) 美文美读,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又说:“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读书。”当代名家名作是现代文的典范,学习优秀范文是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当学生对习作的意识还很朦胧时,教师应有目的地选取篇幅短小、生动感动人的文章(包括课文)给学生朗读,而且是有感情的朗读,营造一种令人向往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尤其是要多找一些生活气息很浓厚的文章,利用早读、午间、大课间活动等空隙,师生共读。因为读的过程是听和读的结合,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让他们从别人的作品里得到感动,与作者的感情共鸣,然后产生写作的欲望。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我用深情而低沉的语调朗读课文,学生被当时的氛围所吸引,结束的时候,学生鼓掌致意,显然他们是被作品里深沉朴实的父爱和作者优美而伤感的情感所感动,我觉得我寻找到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契机,于是我启发学生讲述他们自己的父亲那种平凡朴实的故事。那次学生的讲述让我很感动,他们也受到了一次父爱教育,体会到父亲的平凡和伟大。我告诉他们,你们的父亲这样伟大,你们愿意把你自己的父亲写下来吗?也许你的文笔会比朱自清的逊色,可是你的感情是纯真的,一定不会比别人逊色,那你就写写自己的父亲吧。果然,这次作文中涌现了好多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的习作。

(二) 深入观察,培养兴趣

生活是进行文学创作的源泉,不管写什么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的沃土,作家无一不是先深入生活后写作出优秀的作品的。中学生更应该扎根生活。因为他们还只是靠着自己有限的对世界的认识,去写人生百态、人生感悟,往往会感到“囊”中羞涩、捉襟见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写作前搜集素材最有效的办法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那么到底怎么去观察生活,了解大千世界呢?我引导学生观物、察人、品事,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物是相对静止的、简单的;人相对是活动的、复杂的,应该先易后难。观察物的方法是:整体把握,细微观察,依照顺序,详细记录。比如引导学生观察雪松,先让学生远处看这棵高大的树,然后要他们接近大树,认真仔细地看、摸、闻、想。再回忆这树在一年之中它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多年以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边看、边记、边想,然后查资料了解它,取得雪松树的第一手材料,为写作奠定了基础。观察人的方法用比较法会好些,先观察自己的家人,按照外貌、服饰、神态、动作、语言、习惯、性格乃至品德等方面去比较他们的不同,然后依照这些性格特点,去找到能够印证这些性格特点的事情。把它们集合下来,便已经积累了足够写人物的素材。

(三) 实践活动 挖掘兴趣

寻找材料,激发兴趣,还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生产劳动、民间采风等方式去获得。比如本地方言里可以获得素材,民间谚语里可以吸收养分,民间节日里可以寻找民俗文化的沃土,春联、婚联等诸多对联里可以增加语言的素养。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我安排学生利用节假日、课外时间分期分批去到民间采风,如寒假收集对联,体验过年的习俗,暑假去收集方言和民间故事、民间谚语等等。此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生产劳动,比如对环境污染、婚丧喜庆摆酒请客、铺张浪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这也是很好的收集素材和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因为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当他们心中积聚有很多感慨后,需要表达的欲望就比较强,写作就是水到渠成了。

我在引导学生以自己父母为写作对象的时候,先布置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倒一杯水、添一次饭、洗一次脚,还要陪父母做一天家务事。了解他们的辛苦,了解他们的想法。结果学生在交流心得的时候都说:这次活动,我们的感受太深了!所布置的作文题是《孝心》,这类题目以前也写过,结果都不理想,可是这次作文却很成功。爱表现自己,参与意识强,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为强化学生的写作动机,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题材、创设写作情景,让他们有东西可写,从而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四)课外阅读,积累兴趣

课外阅读是很好的积累素材和兴趣的方法。按照大语文的观念,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到的文章是相对少的,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如果不是加强课外阅读,那我们依然是在充当井底之蛙。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课外信息的摄入量。因为这样做既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可能他们还不了解的世界,又可以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因为学生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感知他们身边以外的世界,而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了解人生......教师不妨先指导他们列个计划,阅读哪些方面的书,每周读什么,每月读什么,每期、每年的阅读量是多少。课外阅读一段时间之后,又要求分组交换各自的书籍, 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这样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思路。除了各类书籍外,报纸、电视、互联网的看、听、读,也是很重要的另类阅读,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全球瞬息万变的世界所发生的最新信息。有人以新闻引路积累素材,带动写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点很是值得我们借鉴。所以我们班的学生每天都有个很特别的家庭作业--看《新闻联播》,第二天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讲新闻给同学们听,利用开“新闻发布会”、“课前三句话新闻提要”竞赛等方式进行。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够让学生既获得写作材料,又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五) 民主选题,调动兴趣

实践证明,民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大动力。我在即将布置学生作文时,总是先征求学生的意见,要写什么,什么时候写,怎么写,先讨论一番,大多数的同学赞成的就通过,还有不同意的那些同学可以自选题题材、自选时间。这样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便于他们写自己的熟悉的、喜欢的事物,便于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民主选题还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很尊重他们,他们自己是学习写作的主人了,他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写,这也成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之一。去年端午节前,我和学生商量,决定收集端午的民间习俗,我引导他们参加其中的一些活动,访问老人了解端午的来历,节日里都有哪些讲究等等,然后以“家乡的端午节”为题写一篇习作。大家兴高采烈地去准备了,看着那些曾经不喜欢作文的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转变,我很欣慰,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

(六)博采众长,表达兴趣

获得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这还不能说学生就可以写出好的文章了。因为他们得到的是个体的感知,不可能是全面的,完全正确的认识。所以交流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的交流可以是同桌之间的,也可以是小组的,当然也可以是全班进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汇报自己的成果,同时也享受他人的成果,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获得更加丰富的材料,而且在教师的点拨下,应该会对事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看问题会更加透彻。所谓“众人抬柴火焰高”,集体能够融合大家的智慧,还能够表达自己的兴趣。当学生已经心有所得、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时候,再给他们一个(或几个)好的题目供他们参考,让他们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角度切入。这个时候,他们洋洋洒洒写个几百上千字应该是没有问题他们洋洋洒洒写个几百上千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有一次我布置写关于春天的文章,专门组织学生去野外踏青,同学们从不同的路线出发,采集了不同的素材,形成了各自的感性认识,为了使他们的素材成为集体的财富,在踏青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都派几个代表介绍了他们的所获得的点点滴滴,其他同学也进行了补充,最后写作文的时候,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写的范围也扩大了,内容也丰富多了?br>

写作离不开范本。从目前看来,仿写仍然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练习写作的方法。特别是对于那些还不怎么喜爱写作课的学生来说,“扶着走”会更适合他们。找到的范本,应该大都是课文,在我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教会学生一些写作知识,有意识地分析一些写作特点,有目的地进行一些语段训练。语段训练有利于学生把作文难点各个击破,化整为零,变困难为容易。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即使是不会写文章的学生,也可以从语段训练开始起步。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辅导连一句话也不会写的学生,结果也彻底转变过来了,用的就是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写作比较容易的片段,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体验成功。首先,老师要下水示范,做个榜样给学生看,让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写。而且,要求学生做的教师自己要先做,我几乎每次都把自己预先写就的下水作文念给学生听。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还专门申请了个人网页,把自己的习作上传上去。学生在网上面可以随时查看,为了更方便学生看,我还把自认为写得好点的习作打印下来,贴在教室后面,学生下课就围在那里看。这样就是让学生明白:做得和老师一样也不难。其次,是要教会学生习作前先搭好骨架(列出提纲)。我见过很多学生没有列提纲的习惯,这是很不好的。绝大多数人写东西都是列提纲的(有的是腹稿),因为列提纲有利于选取恰当的材料,才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写作,才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学生具备了写作的兴趣,又具备了充足的写作材料,加上有可以帮助他们写作的范本(写作结构方面的借鉴是大有可为的),学生写作应该是水到渠成了。

(七) 自主评改,享受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让每个学生真正享受到成功的体验,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把好的作文拿出来当作精品来念,把不好的作文也拿出来作为反面的典型读,须不知这样做就是让极个别的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滋味,却伤害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真正的赏识教育是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到成功的滋味。 赏识评讲也是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习作优劣有别是正常的。对那些优秀的要充分赏识,对差一些的也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去评价。因为每个学生都会有成功的方面,即使不是整篇文章都好,也绝对可能有好的亮点,或者是和他自己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些都是值得赏识的地方。如果我们的点评是以欣赏的心态、激励的心态、启发的心态完成的,那老师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是作文之后的快乐,作文课留给学生的是一定是美妙的记忆。

评改作文时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开展讨论,多给学生以讲话的机会,各抒己见,质疑问难,不搞“一言堂”。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赏识,是激发学生创作激情最难得、最宝贵的机会。教师要善于诱导,允许各种不同见解和意见存在。具体是做法是先小组评改,然后集中由教师评改。小组里选出大家信任的书记员,全组同学发表意见和建议。重点解剖有代表性的习作,书记员把同学们的意见写下来,抄到作文本上,那就是最好的评点。辅导学生评点、修改习作,也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由浅入深,由句到段,再到篇。老师也要多为学生准备备用的评语,学生多读评点范例,依然是要求多以欣赏的眼光,赏识的语气,鼓励的方式,建议的角度,去写评语,修改习作也应该尽量保留作者的原意。“自评自改写循环日记”是学生平时坚持写作的好办法,也是习作评改的良方。以小组为单位在同一个本子上轮流写日记,第二个学生要对前一个同学的日记进行评点,如此循环往复。这不仅训练了学生鉴赏评价能力,同时也督促每个学生认真写好每篇日记。训练结果,是既学会了写日记,也逐步学会了评改习作。

为了鼓励学生写作,我还常常把学生的日记、作文在班刊上刊登。习作能登出来,这是对小作者最大的鼓励。为此,我指导学生积极向校刊《青水河》投稿,我还把学生的优秀习作,上传到我的个人主页里展示,这样做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总之,我们通过写作与生活结合,写作与阅读结合,活动激趣,赏识讲评,体验成功等方式的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过去那种令人心烦的写作课已然不再。诚然,我们在作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做法,还仅仅是初步的尝试,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不断进步。

作者邮箱: makeren193@sina.com

[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如何提高文秘的写作能力

2.文秘人员怎么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3.文秘如何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4.基层文秘人员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5.如何提高儿童学拼音的兴趣

6.《情趣与兴趣》教案

7.兴趣的近义词

8.兴趣的同义词

9.形容很有兴趣成语

10.激发员工正能量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