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3-1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内容】

一、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实词的含义。

二、教学难点:1、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2、理解名言警句的含义及教育意义。

三、知识点:1、《论语》的有关知识 。 

2、实词:愠、知、诲、敏、厌、殆、罔、省、说等词的含义。  

3、虚词:以、之、而的含义。

四、作业:1、课后练习第一题。(用作业本)

2、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其思想。

3、每人搜集《论语》中出现的其他成语、格言三条,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制成卡片在班上展览交流。

4、背诵全文。

【教学简析】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挑选出的十句名言警句。《论语》十则有的谈学习态度,如“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劝诫人们要谦虚谨慎,对学习要有诚实的态度,拜能者为师;要热爱学习,持之以恒;有的谈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指出学习要经常温习和思考,正确处理好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讲究学习实际效果,珍惜时光,博闻强记。这十则语录,体现了孔子的治学态度和精神,含义丰富,对学习、教育、思想很有启迪作用。十则语录,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语言凝炼,其中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习成语,如“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等,千古流传,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设想】

这篇文言文是初一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指导学习文言文方法尤为重要。先花几分钟时间简要讲讲学习方法,本文不宜多讲语法,要处理好文言文实词、虚词教学的“度”的把握,要求学生结合词语学习疏通大意,联系上下文能读懂即可,关键在于养成习惯。根据新课标要求,本人大体构想如下:

一、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从三方面去指导:

(1)读准字音;(2)读准句读;(3)读准语气。

二、指导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解解决问题的习惯,能自主地解决文言基础知识。

三、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学生实际,拓展迁移。

除上述几点要贯彻于课堂教学外,还要注重文言文的初步知识和名言警句的归纳整理,以及拓展训练。

本课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课拟用两课时来讲,第一课时着重指导学习方法,指导朗读方法,整体感知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着重探究课文思想内涵,联系学生实际,探究课文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理解探究深层含义,归纳积累名言警句及拓展训练。

【教学过程】

 课前任务:

1、 资料搜集:每四个学生为一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以下任务:(1)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说,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2)搜集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名人秩事,整理成小卡片。

2、依靠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北宋名臣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言论和《论语》对中华民族起着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入手导入新课。

二、指导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四多:多读、多背、多总结、多练习。

三、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修正、补充。

3、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四、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珍惜大好时光的言论。

五、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1、(1)用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叫一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出示正确读音,重点读出下列字的音:

愠yùn   罔wǎng   殆dài    说yuè  

省 xǐng       传chuán      女 rǔ   知 zhì     

其中“说”、“省”、“传”、“女”、“为”、“知”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翻译理解说出这样读音的理由。

2、全体同学朗读全文,教师小结朗读应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1)读准字音;(2)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第二课时)

质疑交流:理解语句的含义,学习小组之间互相质疑,共同合作解决,不懂的问老师,老师对个别重要语句的理解要加以点拨,并归纳、补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人不知而不愠   

 之: 学而时习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默而识之

 而: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厌   学而不思则罔     敏而好学

4、指导翻译,讲解直译、意译等常识,补充句子省略成分等方法,指导学生逐句翻译课文,重点句子: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六、班上讨论:

这十则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中,你认为哪一条最重要,结合你的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七、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八、小结:字词,句子、语言特点。

九、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题。(用作业本)

(2)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其思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

二、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1、 学生自主阅读,归纳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语句,举例说明。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

2、教师提问: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明确: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以上问题用多媒体展示)

三、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

强调从下面多个角度去探究句式,体味语言,读出相应的节奏,从而有所领悟:

(1) 从内容角度看:第五则一问一答,语气舒缓;

(2)从修辞角度看:第一则由三个反问组成排比,节奏感强,富有气势,语言强烈;

(3)从句型角度看:第七则因果关系,语调平稳,语气舒缓;

(4)从语气角度看:第六则怅然感叹,语调深沉,语气强烈。

(角度以教师明确为主,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句式、内容读出节奏、语气)

四、再读课文,深层探究:

1、探究一:文中段与段之间的排列是随意的吗?

明确:本文是按先总后分的原则编排的,即先总的论述学习方法和态度,再论述学习方法的具体表现以及应具有的态度,最后强调实践对学习的重要性。第四则是转折过渡,第八则是对五至七则的归纳,第九则是对前文的进一步深化、总结和强调。层层深入,递进深化。

编者编排的目的告诉我们:学习方法(用功)是表面形式,学习态度(用心)才是内在动力,用功与用心要结合,才能搞好学习。

(全班讨论交流,每组选一代表回答,看哪一组回答得最准确。多媒体展示)

2、探究二:十则语录都是谈学习,到底学习与哪些问题有关?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多媒体展示)

明确:

(1)学与思的关系:二者结合,缺一不可;

(2)学与问的关系:既要学也要问,既要问比自己才能高的学与习的关系:只要“温故”才可以“知新”;

(4)学与行的关系:二者并重。

五、归纳成语: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

查阅成语词典,明确它们的意义。

六、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七、交流所搜集的名人秩事资料,谈谈其他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想想对你有什么好处。

八、教师小结:儒家文化在当代及未来的影响及意义。

九、教师指导背诵方法,尝试快速背诵。

十、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每人搜集《论语》中出现的其他成语、格言三条,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制成卡片在班上展览交流。

[《论语》十则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论语十则优秀教案

2.《论语十则》的文言现象

3.论语十则教学课件

4.论语十则译文及注释

5.论语十则的阅读理解

6.论语十则注释翻译

7.论语十则的读后感

8.论语十则的阅读练习题

9.初中语文论语十则教学课件

10.论语选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