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复制时代的美女

发布时间:2016-3-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杨全强

    歌德曾说,美在一千种形式里藏身,这句话暗示了每一种美都是

独一无二、不可代替的。女性之美也如此。在步入现代社会以前,人

类关于女性美之理想由艺术家塑造并引导着:米洛的维纳斯表现出一

种“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微笑中隐藏

着“神秘的孤独”,拉斐尔的圣母娴雅、高贵,慈爱,戈雅的玛哈每

一寸肌肤都似隐藏着秘密,安格尔的土耳其宫女在大理石般光洁的外

表下燃烧着“双重火焰”,雷诺阿的浴女是户外的,她们健康、丰腴,

浴着阳光……甚至到了现代,艺术家们仍为我们拨响了独富性格的女

性美之最后的和弦:莫迪里阿尼的美女热情而忧郁,她们似乎察觉出

了机器复制时代的来临,预感到了她们即将沦落的命运;毕加索则聪

明地避开了机器复制的锋芒,他将女人分解变形,开掘出了女性的原

真生命……

    以上我们历数的这些美女形象,都是由艺术家所创造的。她们作

为直接的审美观照对象,或珍存于博物馆,或被私人爱好者收藏,离

普通大众距离较远。正因了这一点,这些旧式美女才珍贵、神秘,我

们只有在心底里神往之、膜拜之。机器复制时代以降,女性美之独一

无二性被迅速抛废,艺术也随之尖去了珍存美女形象的“特权”。

    几乎全将之让给了印刷品、电影等,这一阶段,可作为美女形象

代表的应推安迪沃霍尔的玛利莲梦露肖像,他用绢网反复印出40

张梦露的同一幅头像,然后把它们分排摆在一起,端到我们面前。这

里面有两层寓义,其一,美女是可以复制的,可作为标签来使用,可

作为商品来消费;其二,美女的特往趋于单一。

    今天,“机器复制”仍主宰着我们的生活,不过复制的功能更强

了,手段更多更先进了,它仿佛是一只吞噬一切的巨兽,世界、生活

和我们无一幸免,美女当然也难逃厄运。现在,她们破转换成磁、光

或电子信号,通过电缆、电线、摄像机、无线电波投射到每一家电影

院的银幕上,传送到每个家庭的电视终端上;她们被塑成聚酯模型,

展示在世界各地各大商店的橱窗里;她们被做成标签,贴在各种杂志

的封面上……总之,她们被大量复制着、消费着,胜浅地满足着大众

肤浅的审美口胃,她们与真正的艺术无缘,与神圣的理想毫不相干。

    过去时代的美女形象由艺术家来创造,那时美女仍是自在的个体,

是生活中的女人。今天,美女由一批商人来创造和操纵,他们深知美

女的魔力和商业价值,他们使“美女”演变成了一种职业(过去虽然

也有美女专门从事人体模特的行当,但她们一般只在艺术家的习作中

才得到体现,真正作为传世作品原型的仍是生活中的女人),并把她

们分配到各种活动领域,如影视(娱乐)圈。时装界。竞技场等,她

们作为“生产原料”,被加工成各种“美女”牌产品,推向市场。在

满足了公众的消费欲望时,也满足了这些商人的商业欲望。

    女模特(广告形象代表,男模虽也具此种功能,但其影响显然不

足以与女模相提并论)可以说是这种美女的典型代表,是被复制的形

象的典范。她们要从事“美女”这一职业,必须满足其雇主所提出的

条件,也即身高、年龄、三围尺寸、教育程度、文化修养等一系列标

准(所以,一提到模特,我们心中会立刻勾画出有着挺拔身姿、修腿

蜂腰的美女形象,这使得公众对现代美女的认同趋于单一),然后在

职业性的策划与包装下,在大众传媒的通力合谋下,她们成了名模,

成了世界级的美女,为巨大的公众群体所认可、接受。这时,其雇主

们就会把她们作为标签,附在各种产品之上,来择,哪个哪个美女说:

我只用海飞丝,瞿颖手持康富莱洋参含片郑重其事地向我们  推荐,

好像服用这种含片真让她平添了几分姿色似的。商人们有时也会制造

一些浪漫故事:挺拔俊美的幸迪克劳馥手持一个扁塑盒(内有××

牌衬衫),穿过她“男友”的“同伴们”艳羡的目光,“啪”地一声

把衬衫椎到其“男友”的面前;张曼玉披着婚纱进入教堂,正要说

“我愿意”的时候,手中的XX牌手机响了,她“旧日的情人”出现了,

于是她跑了出去,于是一段“浪漫爱情”有了圆满的结局……公众消

费着这些产品,也虚拟地消费着这些美女。在这里,美女的价值是依

附在其他价值(商品价值)之上的。这种依附关系之所以能够存在,

是因为她们的可被复制性。辛迪克劳馥的脸与欧米茄表放在一起的

影像在杂志中被复制了不知有几千万份,送到了不知几千万个读者

(欧米茄的潜在消费者)手中;国际影星钟楚红用“力土”洗过的头

发不知被多少次地复制在几千万台电视荧屏上,迷倒了也不知有几亿

男女……

    影视女明星也是当代美女的突出代表。她们与女模特一样,要从

事“美女”这一职业,必须获得职业商人颁发的许可证,不过,有一

点她们与名模们不同,她们在外形要求上没有模特那些比较严格的标

准,年龄上也没有太大的限制,并非越年轻就越好,索菲亚罗兰、

伊丽莎白泰勒都已经是祖母级的人了,但依然是“美女”,依然有

着商业价值。这个行当中的美女不仅仅充当“生产资料”,被加工成

电影中的各种角色,去换取票房价值,她们同时也是有一定技术的

“工人”,在作为“生产资料”被加工的同时,她们也运用自己掌握

的一些“技术”(演技),来使成品更具有商业价值。

    现代竞技场是另一个美女云集的地方。每次奥运会、世界杯的开

幕式,主办国总要倾力展示一番地产美女,否则便似有所欠缺。作为

世界三大赛事之一的F1方程式汽车大赛,可以说是勇士与美女之组合

的突出代表,也许这是古代骑士与美人浪漫故事的现代遗风吧?不过

在古代,骑十是为了向美人表示自己当得对方的爱情,才去进行各种

冒险活动的,而今天,  F1方程式汽车大赛中的骑士(车手)虽也是

冒险的勇士,但其冒险的目的已不再是为了爱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他们是为了从那些职业商人的利益中分一杯羹,美女只是这些职业商

人向公众推销其产品(竞技赛事)而设的诱人幌子,她们并不扮演爱

情的角色,而仅仅是虚拟的爱情事件中的符号。美国NBA 之所以能成

为最成功的商业竞技活动,可以说也是部分得益于比赛间歇出场表演

的美女,在“勇士”们离场时,就由她们来填补观众心中的空白,只

为使观众保持对这种产品(NBA )的热度。这些美女都是没有名字的

符号,我们如今对乔丹、皮蓬,对塞纳、哈基宁等都耳熟能详,可是

有谁知道那些美女姓甚名谁呢?

    中国有句俗话,女为悦己者容。过去时代的美女,在艺术家以她

们为审美观照对象进行创作时,她只须取悦于艺术家一个人。因此,

她可以尽情表露自己的真实性,可以做生活中的她,这也正是艺术家

所要求的。今天的艺术是大众艺术,当行的艺术家是那些电影导演,

广告片导演,“美女们”不是他们直接的审美观照对象,因此她们不

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她们必须去扮演这些人为她们设定的角色。

当她们面对镜头时,她们知道不是们自己面对哪个艺术家,而是作为

被预先设定的角色去面对尽可能广泛的公众,如此,她怎么可能成为

生活中的她自己?!

    走在大街上,美女们在路牌上,在商店橱窗里冲我们微笑,在竞

技场,为勇上们锐舞、加油的美女把青春活力抛洒给我们。打开电视

机,美女们从各种空间里被释放出来,为我们作着各种各样的表演。

如今,我们已生活在美女的影像堆里。

    机器复制时代,生活真美好!

    (作者系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

 

[机器复制时代的美女]相关文章:

1.情感语录说说 可复制

2.

3.小时代3刺金时代经典语录

4.果园机器人学习课件

5.赞美女教师成语

6.关于美女的最新语句

7.赞美女性诗歌

8.唯美女生心情说说

9.我们这个时代

10.机器买卖的契约书